最近有一位作者问:“究竟什么是杂文?文清为此专门写了篇《杂文不是‘渣文’》的文章,引述了好多杂文大家对杂文的解释和定义,但我的感觉依然是模糊不清楚。如说“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以议论为主。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这个概念显然是根据鲁迅先生的杂文概括出来的,它虽然揭示了杂文的文艺性、社会现实性和论说性,但无法穷尽所有杂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以记叙为主的杂文,以抒情为主的杂文,还有三者熔于一炉的杂文。另外,杂文除批评性外,还有劝解性、解释性、赞扬性的杂文。现在,有些出版社把梁实秋的《女人》、《男人》,林语堂的《论幽默》、《论言论自由》,余秋雨的《壮士》、《关于友情》,贾平凹的《弈人》、《闲人》等归于散文,我看这些文章是典型的杂文,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形象化的说理,是不能归于狭义散文的。
我以为杂文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驾齐驱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语言精炼;用形象化、文学性的语言,阐述某一现象,说明某一观点,一般短小精悍,可以赞扬、可以批评、可以描述,取材广阔,形式自由,大到天地万物,小到草木鱼虫,都可以为文。风格多样,有的辛辣讽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循循善诱、有的托物寓意、有的虚境实写、有的沉郁动挫、有的借古讽今。表现手法多样,有讽刺、幽默、夸张、引经据典等。既可以议论,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但是以议论为主。它的内容很“杂”,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政论、时论、世态感悟、随笔、小评论、札记等,都可归于杂文。就一篇杂文而言,我以为它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要有理论性;二是要有文学性;三是要有现实性;四是要有趣味性。下面,我着重谈一下这“四性”。
一、理论性。这是杂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诗歌可以表达一定的哲理,但不能具体阐述某一道理;散文可以有少许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议论不能太多,如太多了,就不是散文;小说更不能担负议论的作用。惟独杂文可以当投枪,当匕首,“论时事不留面子,碥锢蔽常取类型”,可以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可以天南海北,任意而谈。既可以放眼于世界大事,各国的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娱乐、体育,也可以放眼于祖国的各项建设;既可以关注一些“鹅冠博带,居庙堂之高”的官员,还可以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思想、生活、文化、娱乐等。看到好现象,听到好消息,发现好典型,就立即予以赞美,使之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反之,则予以驳斥,使之各种坏思想、坏现象、坏人物不能抬头蔓延。
鲁迅先生认为杂文的任务是“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事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这在当时确有革命性,但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观点也有失偏颇。因为“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进步的、是好的,简单地举个例子,妓女在一些国家是合法的,但引入中国,也算“新的事物”,要在中国实现“妓女合法化”,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我认为现今杂文的任务就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弘扬正气,抵制邪风。它的功用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杂文既是一付良药苦口的清凉剂,使人清醒明智,又是一口黄钟大吕,暮鼓晨钟,振聋发聩,警策人心;既是一面明镜,可以揭丑恶、明是非、正风气、知兴替,也可以是号角,呼唤良知,呼唤正义,呼唤理性,呼唤真善美;既可以是催化剂,催人进步,促人奋发,还可以是开路机,铲除荆棘、杂草、乱石、垃圾,为社会的进步,开辟出更宽阔的道路来。
有人认为杂文写得越偏激越好,不管观点的正确与否,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以为杂文首先要观点正确,以理服人,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强词夺理,乱讲一气。如果观点错误,即使语言再优美,再善于雄辩,也是一攻即破的。曾经在网络上对现代诗的发展进行激烈辩论,有人提出“现代诗已经堕落了,一定会毁灭的”的论点,虽然洋洋洒洒数千言,但由于其观点本身的错误,经不起别人的驳斥,而宣布破产。
二、文学性。即指杂文与一般的政论不同,它不仅具有逻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而且讲究语言艺术的运用,靠形象、机智影响读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杂文应该是一壶浓茶,不但可以解渴,而且让人回味。杂文如果写得没有文采,就不啻于喝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有人说,杂文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就行了,何必要什么文采。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光有思想性而没有文学性,那他就是论文,读后让人枯燥无味;光有艺术性而没有思想性,那他就是文字游戏了,不是杂文。好的杂文,应该是思想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统一。鲁迅、胡适、梁实秋等人的杂文为何感染力强,除了有深刻地思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章富有文采。所以读他们的杂文,觉得很过瘾,“甘之如饴”。巴金的《随感录》我读过几篇,觉得确少文采,所以不怎么吸引人,论述也简略了些。李傲的杂文虽然不乏尖锐泼辣、幽默风趣,但我觉得语言粗俗了些。王小波的杂文逻辑性强,但在文采上依然是“稍逊风骚”。
一个好的杂文作者不但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个“文学家”。杂文作者不但要博学多识,而且要能写出优美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他在杂文写作中既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也可以引述典型事例典型事件;既可以引用一些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还可以引用一些方言土语;既可以使用比喻、借用、排比、对偶、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讽刺、幽默、反语等表现方法。有人说,杂文是最好写的文学体裁,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要真正写好杂文,不但要博学多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要有优美的文笔,娴熟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好杂文。相对于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诗歌是语言的浓缩,情感的表达来说,杂文所包涵得容量更大,写起来更加费事。作为一种文体,它没有高低贵浅之分,四分天下文章,杂文应该有一席之地。烟雨红尘网站舞袖霓裳的杂文,文笔优美,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中包涵深刻的哲理。无缘牵手的杂文不但思想丰富,而且富有文采。他善于雄辩,长于总结。
三、现实性。这是杂文得以产生和独立存在的基本前提,是杂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杂文写作总是植根于现实土壤,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正是杂文创作的源泉。
鲁迅先生认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其实,事移时易,鲁迅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截然不同,因此,杂文面临的任务也不同,杂文的内容和形式也要跟着变化。在现阶段,杂文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上,关注民众生存的状态上,关注人们的思想感情上。
现以烟雨红尘网站杂文写手为例,来加以说明。文清的杂文通常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写法上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她常常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有代表性的论点、一句两句关键性的话语、一句俗语谚语,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引申出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使人豁然开朗。心灵苦渡的杂文一如他的网名,有“苦渡众生”的味道。他的杂文多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揭示,对下层民众的深深同情,对生命的呐喊,对人生的感悟。他的好多杂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深刻地哲理。咖啡茶1234的杂文主要关注的就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和难点,他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并用深刻的哲理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木伯的杂文通常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修钢铁的杂文关注的是官场上、生活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斗南子关注的是“妓女、妓男”“包二奶”等情场上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月移花影儿、红酒女人等关注的是女性的生存状态,逝者如斯、舒展、浅草闲阳等人关注的是文学网络上的一些现象。由于每位写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所以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写作风格不同,从而使杂文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四,趣味性。就是要求杂文写得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增强,有可读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鲁迅先生写杂文常常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他善于把丰富深刻的思想,甚至深奥的人生哲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来,而不是单纯的说理,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平板和坚硬。鲁迅之“理”不是理论之“理”,而是文学之“理”,他是用文学的形象和文学的语言阐发事理,所以阅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有人把鲁迅的杂文称之为诗与论的结合,充分说明了鲁迅杂文的魅力。梁实秋的文章也写得诙谐幽默,我第一次读他的散文(其实要我说大都是杂文)时,常常禁不住捧腹大笑,办公室的同事问我笑什么,我说梁实秋的文章太搞笑了,不由人大笑。林语堂先生的杂文也写得幽默风趣,但没有梁实秋先生的搞笑,说到有趣处,我只是会心一笑。烟雨红尘网站有个“逝者如斯”,其杂文写得泼辣尖锐,调侃打诨,常常让人哑然失笑。“布衣丹心”写的《我是领导一只狗》,看似自损,实则写得犀利泼辣,讽刺幽默,将当今官场腐败分子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文清的杂文常常善于引用方言俗语、有趣的故事进行说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目前,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社会关系呈现多元化,网络报刊等媒体提供了自由的发表空间,这为杂文写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只要我们杂文写手密切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刻苦磨砺自己的修养和学识,深刻钻研写作技巧,就能写出优秀的杂文来。
2007年8月4日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