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痕淡月乱蛙鸣王先林

发表于-2007年08月03日 中午12:24评论-2条

你——

还记得吗?

“日暮采樵人去后,一痕淡月乱蛙鸣”,那样的情景是不是常常在你的心海里飘浮呢?

“君家正在深树处,满地绿荫山鹧啼。”从前,我的家就是在这样的绿荫深处的。白天,除了蝉声此起彼伏,就是山鸟乱相和鸣,而到了黄昏直至夜晚,又是青蛙的天下。赵师秀说得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青池塘处处蛙。”最是恰当不过的。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时,还在乡下,还是童年。“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虽然一个院子里的人不少,但是能够一起玩耍的也就两三个,山间院落自然就冷清得很。从“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的二月初料峭春寒,到“荷边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的炎炎夏日,始终有青蛙做伴,倒也不觉得缺了什么。如果,是现在,呵呵,肯定寂寞难耐了,毕竟,成年了,欲望多了嘛,要做到“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不容易啊。看来,还是单纯的好哟。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来梦醒,青蛙也睡醒了。那时,一弯弯水田里,还没有插上水稻,就像一个个池塘。小小的蝌蚪大大的脑袋,短短的尾巴,笨笨的,憨憨的,不用网,随手一抓,都能捞上好几条来。当然,我们顶多也就是戏戏罢了,不会伤它的。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转眼就是盛夏。稻花飘香,蜻蜓款款,田间又是一派热闹气氛。此时的青蛙,已经是浑身绿色,身手敏捷,却悄悄地躲在草丛,只等害虫出现,俨然是尽职尽责的卫士呢。夜里,蛙声阵阵,我们常常在蛙声里入梦,又似乎在梦里听见蛙声。

渐渐的,稻子笑弯了腰,大人们的脸上也笑开了花。姐姐妹妹们“轻罗小扇扑流萤”,我们没那么好兴致,“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我们那里是没什么鱼的,要说味美,自然非青蛙莫属了。当然,捉青蛙是大人们的事,——那时候,还没什么环保理念的。我们就管吃,它的清香,至今回味无穷呢。以后,虽然也吃过不少次,总觉得没有儿时的香甜。不知是口味不好,还是心情不对。总之,现在我是尽量不再吃了,不如留个记忆,去回味的好。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居住的时候,写下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好句子。因此,每次我经过那里的时候,也就想去看一看辛弃疾的故居,——其实,那里有没有他的故居我都不能确定,但是,我始终没有得偿所愿。坐火车吧,自然不可能下车专程去;乘飞机就更不可能了;自个儿开车的时候,倒是有一次经过上饶,但是忙于赶路,也没成行,因此,一直都有些遗憾。不过,现在想通了,我怀念的,不过是自己童年时候的往事,怀念的不过是昔日的真纯,其实与辛弃疾本人无关,虽然,我一直很欣赏他的诗词,也很钦服他的胆略豪情。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去年,大约是五月的一天吧。我和几个朋友到乡下去吃农家乐。不为别的,就为了农家夜晚的那分宁静清幽。那天,烟雨迷离,风里飘香,虽然点的无非是土鸡、青菜之类的家常菜肴,但是我们依然心满意足,因为窗外时时飘进绵绵不断的蛙声,让我们迷恋,沉醉。现在,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还会想起那个夜晚吗?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往事无限,还是独自斟酌吧。

2007年8月3日无锡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7-8-3 15:53:3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优美的文字里有着对友人的怀念,
一份淡淡的思绪飞上心头,或许留作记忆更舒心。

文章评论共[2]个
溪星叶-评论

很舒心的生活,羡慕呀!我很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
  【王先林 回复】:好像是《西江月》吧 [2007-8-8 9:59:18]
  【溪星叶 回复】:我知道是西江月,不过我比较喜欢他的青玉案.抱歉!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 [2007-8-8 22:41:12]at:2007年08月03日 晚上10:06

青瓷-评论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居住的时候,写下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好句子。因此,每次我经过那里的时候,也就想去看一看辛弃疾的故居,——其实,那里有没有他的故居我都不能确定,但是,我始终没有得偿所愿。

据说在上饶带湖路,有辛弃疾故居。曾经独自去寻找了半个下午,未能找到。
后来听别人说,他是在这留下了诗词,未必也给我们留下了寻找他的机会。
吴侬软语倒依旧在口中流转。
辛弃疾既是济南历城人,估计那里应该会有他的纪念馆。
at:2008年03月31日 下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