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泉岗睡在山坳里的古村雪里寒梅

发表于-2007年08月01日 清晨7:59评论-0条

四面环山,中间盆地,青砖黛瓦的幢幢古楼,错落有致地根植其间,这就是卮子山泉岗古村。当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慕名而至时,阳光正热烈地倾倒下来,仿佛要把那些古的砖,古的瓦都笼上闹热的色彩。

古村的美丽弧线

象天籁之音遗留的一串美丽音符,楼房,依着山的走势呈弧形状散落。从村口向下俯瞰,仿若章家田的梯田,一层一层线条清晰地向圆心靠拢、延伸。

下坡,进村。房前种花,屋后栽树,一层“梯田”,一层绿色。房子都上了年纪,过年过节的红对联还张贴在木制的门楣:“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近春”,等等,语汇虽则不同,寄寓却异曲同工。这些饱含泥土气息的对联也只有在这样的乡村才能如此明艳,如此张扬,如此青春。窗也是木格子,几颗肥绿浓绿的桃树李树梧桐树正把疏淡的影子摇曳在窗棂上。天井墙头上,有旧脸盆瓦罐上的苔葱、凤仙花,山上挖来不值钱的兰香花,杂乱地摆放一起,任由它们各各疯狂恣意。屋前菜园的篱笆上,丝瓜,南瓜、冬瓜彼此蔓延。缠在一块,扎成一团,还真得顺瓜摸藤,不然简直分不清谁是南瓜的子儿,谁是冬瓜的子儿。偶尔有一两只精神亢奋的母鸡,踱着方步,巡视着菜园地,一边咯咯地叫唤着。

村子很静,沿着石砌的台阶一层层地抵达村子的核心。路上,竟是碰不到行走的人们,只听见自己的高跟鞋“笃笃笃”敲击青石板的声音。也有躺在藤椅上闭目的老人,听见我们的声音,迎了出来,招呼我们进去喝一口泉岗辉白泡制的茶水。好茶好水,当然不容错过,随了主人入内。青釉的瓷壶里,果然泡的好茶,喝一口,丝丝的甜,再喝一口,还是扯不断的甜。赞一声好茶,主人便露出缺了门牙的嘴巴,庄稼一样嘿嘿地笑了。而躺在门槛上的一只小猫,会突然喵地一声,窜上掉了红漆的八仙桌,盯着眼察看我们,仿佛要伺机抢夺我们杯子里的茶水。

前后楼层之间,因为落差较大,沿村口下来的一绺小涧,那些清清瘦瘦的水跳跃下来,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颇为羞怯的小瀑。但我们胡乱猜想,这样的落差,如果在梅子黄熟里,这瀑肯定也有飞流直下的气势……

一路过去,却还是静。阳光简静,村子简静,楼房和木板简静,静得我们不得不舒缓自己的脚步,唯恐自己的贸然闯入,破坏了那静的画面。

捉摸泉岗古村的魂

历尽风雨千年,青砖黛瓦依旧。古村,一定有支撑其巍然屹立的灵魂。

在风骨硬朗的旧学堂前,我觉得自己捕捉到了泉岗古村的魂。

这是辛亥革命志士,实业家俞丹屏先生一手出资捐办的。当时学样分六个年级段,聘请四位邻村的老师担任,课程分语、数、音、体、常识五科。四位老师既有数语统教,也有兼任音乐、体育的。总之,那都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一批老师。

教学楼有两层,底层是矩形的石板砌成,上层是清一色的青砖。因为岁月侵蚀,墙体已悄然剥落。但石板和青砖却完好如初。柱子都采用一人合抱的古木。当年,泉岗古村山林茂盛,建造学堂,造福子孙,肯定选用上好的材料。俞丹屏出资,那些掏不出钱捐不出款的泉岗村民在出力出汗的时候也一定分外卖力些用心些。学堂建成后,方圆十里的子弟都云集过来。据说,贫困的学生,学费一律减免,岁末年底,根据学分学制,还有些额外的奖金。

现在,我们就仰视着这座青灰凝重的学堂。虽然泉岗校址早已搬迁,然而,半圆形的讲台还在,漆黑的黑板还在,搁粉笔的地方,一棵竹根制成的教鞭还在,那个特殊年代所衍生的宣传语还在……

我甚至可以想见,清晨,那些没有书包,腋下揣着几本册子,身上打着补丁的学子,正沿着崎岖的山路,乘着启明星赶来。七点钟,校操场东北角的那只大钟准时敲响。然后,六七个教室都是“子曰诗云”的朗朗书声。傍晚,学校安静下来,,但那位留着粗瓣子的,嘴角有颗黑痣的女教师却坐在音乐室里,坐在手风琴前,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疾飞行走,洒下一串,两串,无数串的音符。那些音符象长了翅膀的小鸟,透过窗棂,飞过操场,在学校上空轻舞漫洇,和村庄升腾的袅袅青烟汇成一块,溶成一团。也有谁家的孩子,衣兜里捂两个白馍馍飞奔赶来。

雨天,山路泥泞,老师们便打了油纸伞,全部站在村口凝望。一个,两个,三个……

一个都不能少。

据说,当年鬼子侵占时,村民背着紧绑袋,备上干粮,全逃山上躲去。一千多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呢,天上还有嗡嗡作响的飞机护驾。以为村里会遭殃,房子会烧毁,家禽家畜会被掳,以为那座青青的校舍会面目全非,以为黑板会被涂鸦。结果,什么动向也没有。有胆大的村民沿着墙根回来打探,只见一队鬼子挨学堂的走廊、操场齐坐。没有吆喝,没有动作。呆了两个小时,撤了,走了,古村竟毫发未损。

据说,鬼子是因为敬佩俞丹屏的为人,才放过泉岗古村。说是义务出资办学尊重文化的人,猥渎不得,出这种大人物的地方,撒野不得。

如今,旧学堂已改成老年协会了。奖状,锦旗,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这些荣誉张贴得满墙都是。或许,因为俞丹屏,或许因为这是学堂,所以荣誉得以一路延续,并且被如此宣扬张贴。

旧时的学堂,俨然成了泉岗村人们的精神家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里寒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林林 | 荐/林林推荐:
☆ 编辑点评 ☆
林林点评:

朴素的文笔中令人见到古村的静谧与安祥,也领略了古村教育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