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一件小事
这是在游览黄山时遇到的一件小事。
黄山的魅力大概让人们耗尽了世上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那些个按捺不住愉悦心情的大小名人,还把自己的片刻激动雕刻在巨石上,极力展示特殊的话语权,仿佛不留下那么一行两语的就会混同于普通百姓或者是虚有此行。这就是名人与小民之间的区别,名人在风景区的石头上刻字,可以万古流芳;小民如果仿效就只能等着罚款了。于是作为小民的我们,只好直抒胸臆,面对群山万木的灵秀大喊一句:“好美啊——”如果能听到回声,就很欣慰的认为自己也融入了美景之中,黄山同样也承载了我们的快乐。
一路欢歌,赏尽妖娆。我们是坐着索道上山的,到了下山时,同事中有人提议我们走着下山,这样不只是省了60元索道钱,还加深了自己对黄山的眷恋。年轻力壮,又看时间尚早,于是“腿”着。也许由于现在的人们懒了或是还有别的缘故吧,从另一条路下山的时候,我们没有遇到太多的游人,而在山路上行走最多的正是那些穿了黄坎肩的挑山工们。我们下山两手空空还觉得腿软筋麻、气喘虚虚,了解到上山的他们每人肩上的担子竟有近二百斤的货物时,不禁咋舌。
在一处拐弯时,我们发现一名挑山工正倚靠在一棵树旁,黑瘦的身体上布满了汗珠,一条裤腿反卷到了膝盖以上,手里握着一根空扁担,跟前已没有了要送的货物。我们都没太在意,还以为他在那休息,便准备一窝蜂似的跑过去。这时,我们的本地导游小黄却停了下来,走到那个挑山工面前,关切地问了他句什么。看那人微微点头后,便开始急匆匆地翻找自己随身携带的挎包。我们围拢上去,这才发现原来这名挑山工不小心碰破了小腿,有一处地方还流了不少血。小黄从挎包里拿出纱布、碘酒、小剪刀等导游必备的急救用品,仔细的给他包扎起来,动作中透着十足的专业。
“i服了you”,一个年轻的女同事看小黄很快地完成了包扎,便情不自禁的叫喊起来。挑山工在石阶上走了两步,还好,显得不再像刚才那么痛苦了。小黄便对他说:“如果没事了你就去追帮你担货的人吧,我们要先走了。”挑山工冲我们摆摆手,示意我们不必再担心他了。
又拐过一条山路,忽然有同事说:“黄,你帮那个人这麽大忙,可我发现他连句谢谢都没说。”旁边有人附和了:“真的耶,好像真没说。”大家纷纷为小黄鸣不平,却听小黄说:“他说声谢谢那有什麽用,不过是简单的礼貌罢了。这件小事对于黄山人来说,却是每一个人都会做的。”同事插嘴道:“你们黄山人看起来都很雷峰喽?”小黄轻声笑了一下,然后说道:“黄山人善良、乐于助人是肯定的,但并不全是这个原因。听不到一句感谢不重要,倒是那个挑山工因为有了我的帮助,明天、后天还能继续工作,才是最主要的。黄山这麽大、这麽高,挑山工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及时的把饮料、食品以及其他需要的东西送上山去,游客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休息,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黄山游玩。这样我们才会永远有工作,不至于失业。我们大家之间的互相关照,在这里早就是不成文的规矩,导游、挑山工甚至是游客本来就是关系紧密的一家人,客客气气得反倒不如心领神会来得实在。”小黄的话语中透着山里人的淳朴,说得轻描淡写。
然后是一路寡言,小黄的话差点让我们成了思想者。的确,导游、挑山工还包括其他的服务人员都是靠山吃山,大家互相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才维护了黄山旅游的良性循环;这如同是生物链中的动物们一样,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缺少了那种都可能造成所有种群的灭亡。深思下去,仿佛所有的事物都有相通的关系,如果拒绝了这种相互的依赖,结果只能是悲剧,万物一理。看来黄山风景美丽的后面,还深藏着许多引人思索的东西。
晚上在“下榻”的招待所里,这一件小事竟耽误了我一贯美好的睡眠。所以没办法只好效仿古人吧,兴之所致文以记之。
--------------------------------------------------------------------------------
你可以用手机收发邮件,非常方面!看看如何使用
-全文完-
▷ 进入澶州公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