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目前挑剔的眼光来看,琼瑶的小说已经引不起我的什么兴趣:文笔单薄,情节雷同,人物对话苍白,里面描绘的爱情就如镜花水月,别说触及,就是望也望不见。但在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的感觉与现在正好相反。
喜欢琼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初中的时候,记得第一次看的琼瑶小说是《人在天涯》,至今我记得封面是深蓝色的,一个女人裸着上身----需要说明,那个裸露处理的非常艺术,整个人都拉长变形而且模糊不清,你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但被我一不小心看出来了,我当时立即面红耳赤、心跳不止,还跟个贼一样向四周望了望,就象担心在耍流氓的自己被别人抓住。那部小说的情节我已经记不清了,大约是讲了兄弟两个的爱情故事,我只记得我当时被感动的不行,晚上做梦还生活在琼瑶的故事里。于是我的琼瑶时代开始了。
那时候看琼瑶的小说除了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是一种时髦的表现,就好像现在的人买车是一种时髦,也是奢侈品。社会上对琼瑶充满了种种争论,学校里则明令禁止看琼瑶的小说,好像琼瑶小说是毒草,会玷污了我们那颗童贞的灵魂;是洪水猛兽,使老师的正面教导消失于无形。我的同学上课看包了书皮的琼瑶小说笑出声来,被老师当场抓住,遭到严惩,整整一周都被叫到办公室去挨训或罚站,该同学家长几次到校致歉,此事才算作罢。
当时老师要求全体学生离开教室到门外去,结果在课桌里搜出十多本琼瑶小说,我们一个个傻了眼,除了担心被批评,更心疼那些琼瑶小说被老师没收,最后每个人写了一份检查交上去。当时恐怕老师的心理也是矛盾的,但斥责我们的理由更多还是思想品德败坏而不是在学校看课外书----现在看来委实有些小题大做了:a片的存在似乎都在被包容,甚至有专家撰文鼓励家庭看a片以促进家庭性生活和谐。
校方的气急败坏阻挡不住我们喜欢琼瑶的热情。我一本又一本地看下去,多了不敢说,二三十本是有了,以至于后来我几乎看琼瑶的小说开头就基本能猜出结尾来,但依然乐此不疲。秦汉林青霞们的表演对琼瑶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们对小说乃至对琼瑶自身的想象更加具体化,因为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琼瑶就是小说中的那些美丽善良、命运不济而又十分柔弱的女主人公,我甚至想给琼瑶写信向她表达倾慕,但不知道朝哪里寄----现在的琼瑶迷比我幸福,因为琼瑶在新浪开博,来到我们中间了。
那时候我还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本由相互联系的几部短篇小说组成的文字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更有价值。同琼瑶小说相比,如今我更愿意重温《城南旧事》,那种淡淡的怀旧忧伤会油然而生,而再去看琼瑶的小说,我却感觉到了乏味。
因此,琼瑶更像一个时代的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我们很多普通人少年时代经历的那段精神空虚的时期。“文革”结束的时候我才两岁,但由“文革”造成的人们精神空虚并没有在“文革”结束后立即结束,琼瑶小说的传播恰好迎合了我们的心理需求。现在人的精神世界已经极大丰富,琼瑶如果这时候出现未必能成为热源。于我而言,琼瑶小说的作用还在于,她开启了我对爱的想象,也启动了我对真善美世界的追求,在这个方面的作用是大于老师给我们上过的任何一堂思想道德课的,也是大于我学过的任何一篇雷锋董存瑞黄继光课文的。
现在喜欢琼瑶的人依然不少,但与二十年前的痴迷程度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几年前热播的《还珠格格》据说老少咸宜,我看了几眼,还是觉得象儿童片,从皇帝到公主再到丫鬟一个个象脑子进了水的大头娃娃。里面的人物对话最多的就是“我好感动好感动”,然后是“感谢”,感谢来感谢去,一塌糊涂。谁知回到父母家看到做了大半辈子老师、以严谨接近于古板出名的父亲居然也十分上瘾,想来琼瑶小说真正使人感动的不是我们如今需要的成熟人生感觉,而是那份毫无掩饰的真诚----真诚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因此无论如何,尽管对琼瑶的感觉十分复杂,我的心里总会对琼瑶保持着一份真挚的善意,乃至一份深深的感谢。
其实琼瑶时代已经远离我一段时间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现在来向琼瑶时代道别,实在是晚了一些,但还是叫我白纸黑字地正式道别一下吧:别了,我的琼瑶时代。
于二00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午
-全文完-
▷ 进入永远单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