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一首诗的检讨老白杨

发表于-2007年07月26日 中午12:18评论-1条

我发表在《×××报》×年×月××日三版上的一首诗歌,是在去安阳出差的车上咏就的。草于片纸,一次、两次、三次,纸片已经破损。于白纸上,该诗经反复吟咏,数易其稿,始成。 

近日,整理书屉,偶得原稿,读之感慨系之,遂有书此文之意。盖总结得失,未为不有所得。 

诗如下: 

看泵人 

泵房坐在高高的山顶

夜里灯光一点

连着满天星星 

每天他早早起身 

拉开门 放进满屋鸟鸣 

他爬上巨大的蓄水池 

晨雾里佝下身躯 

水的气味扑面而来 

溅在他的脸上 

他满意地抬起头 

做几个扩胸动作 

远方一颗星星 

映亮他的眼睛 

他每周下一次山 

购置面米油盐 

还去一次图书室 

书籍使他不知疲倦 

他登上一百多级石阶 

背影轻捷矫健 

于是 

有月无月的夜晚 

他秉灯达旦 

诗很简单,如果说有一定思想内容,那么从诗的形式上尚有不足,比如韵味不够浓。但这是一种尝试。 

我是很早就注意到夜里高处的灯光的。在青海,大通县境内的老爷山最高。夜晚,山上的灯光常辉映于满天繁星。山上有一座电视塔,一颗老松。塔和松的故事我在《散文三题》里已有叙述。这里说的是塔上的灯光。灯很亮。那时我的居处距老爷山总有十三四里之遥,那灯于夜空中就别有一番意味了。

后来,到河南省太行山区里的一座矿山工作。山里不同于平原,是不用水塔的。在高山顶上挖一个大坑,用水泥铸一个池子就成了水塔了。自然也有泵,把水吸上来。这样一个建筑被成为水泵房,在那里上班的人被称为看泵人。那看泵人座落在山顶的房屋,在深夜里常常透出灯光。这就勾起我关于青海以及童年的深深思念。无论如何,深夜天空高处的灯(不是星)是于我有特殊情感的。

就想把它写下来,就和几个好朋友谈了一些想法。那时候,我一个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艰苦跋涉,孤独寂寞是次要的,关键是没有个商量的人,更别提有老师指导了。现在想来,“幼无名师,长无良友,老无令名”真的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大不幸。幸运的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结交了几个文友,常常书信往还。但是,距离遥远,而且,我所在的矿山,电讯不通,邮寄也非常缓慢。朋友一致认为我身在矿山,描写矿山生活在我是一种优势。我也深觉文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土壤和根。离开生活的东西,必定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毛主[xi]对联形容的。那幅对联,我们在中学学过,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最尖皮厚腹中空。”我必须使我的作品直视我的生活。因为,若干年来,我在文学上过多抒写个人情感的尝试无疑是已经失败了,没有出路了。 

如何立意呢?看泵人一个人在高山上,极少下山。那种寂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没有电视转播塔,收不到电视节目。也没有程控电话。看泵人一个人在山顶上是如何生活的,他的精神世界如何,对工作的态度怎样,有什么样的情感历程等,对我都是一个谜。

上过几次山。还到看泵人的房里去了几趟,有长久的交谈。看泵人的房间里有一床、一桌、一椅、一储存衣物的纸箱子(装电视机、洗衣机的那种)、一自制的简易书橱,门口是一个煤油炉以及一些炊具碗筷。夺人眼目的,是书橱里边装满了的书,是墙上纵横恣肆的书法和色彩淡雅斑谰的国画,尽管明显的拙劣。可以想见,看泵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于俗事无争的人来说,山项并不寂寞,城市反而吵闹。

那么,可以这样说,看泵人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在追求,有自己独到的生命方式,有引以自豪的不同于俗世的乐趣。这就大约可以立意了。 

接下来是选择什么样的细节来表现。 

在草稿里乱七八糟的构思就太多了,加起来有成文诗的三倍以上。第二节早字,和诗末的秉灯达旦,点明看泵人的生活习惯是昼伏夜读。如果选择一个半大老头子作为对象就不如选择一个半大小伙子来得有朝气。所以在这方面边写也边改来改去。山里特有的鸟鸣以一种音响显出清新和生气,水的气味更滋润了疲倦的身体,远方的星星呢,在他的眼睛里是一个不远的坚定的期待。第三节显示看泵人对知识的不倦的饥渴和追求,那矫健的身影,叫人难以忘怀。 

综观全诗,对看泵人的刻画还显单薄,发掘的不透。在韵味上,我认为隔句押韵未必出真味。只有在文字的流动和句意的被理解接纳中品出韵味才是诗味。 

全诗只谈及此,其他留专门评论人员论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谁领我凭高一览,指点我诗之得失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白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本文交代了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作者对进行的诗歌进行了自我评价。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朴实无华,简练生动,有积极地思想内涵。

文章评论共[1]个
老白杨-评论

谢谢都督点评。问好。at:2007年07月27日 中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