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你认同吗?
很少有否定的回答,因为它几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一句挂在人们口中的“真理”。然
而今天,笔者首先说的是:
商场不是战场!
战场,两军对峙,硝烟弥漫,胜与败,死与活,只能二选一。
商场则不然。首先主体不只两个。企业、员工、客户、同行、合作商……究竟谁在与谁两军对峙呢?企业与客户?客户是上帝,与上帝打战显然是不可为的;企业与员工?企业是舟,员工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岂能开战?企业与合作商?对于合作商而言,你也是他的客户(即上帝)。那么,唯一能燃起战争的,就是同行间。而同行间就一定要战争吗?早在战国时期,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就已说明了国与国之间除了争斗还有另一种相处方式,那便是“合作共赢”。今日各种“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等都已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合作”的重要性。作为商业个体,蒙牛与伊利从战争到握手言和、共同打造“草原乳都”的过程,为我们做了一个从“斗争”到“合作”的成功榜样。
如此看来,商场不是战场,而是一个和谐的“合作共赢,相互依存”的生态链。
战场输赢讲究的是战术;生态链依赖的是自然规律,是大自然的“道”。
那么,在商场,我们应该是遵循“道”的规律,还是以“术”来取胜呢?
道,道理,规律,与“德”是同一个层面,即“道德”。术,方法,技巧,与“算”是一个层面,即“算计”。显然,道比术是要高一个层面,因为“方法、技巧、算计”是要服从于“道理、规律、道德”的。因此,“术”只有服务于“道”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反之,“术”越精,偏离“道”愈远,最后也会摔得愈惨。
因为“商场如战场”这样一句话,使得一些商场中人,挖空心思进行“术”的钻研,“商场三十六计”、“管人三十六计”、“商业兵法”、“厚黑学”等等都背得滚瓜烂熟,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在某些行业中,还玩起了“数字游戏”、“制度游戏”。计中计,圈中圈,套中套,尔虞我诈,枪林弹雨,硝烟四起。如此一来,好好的一个商场,就真的变成了一个战场,一个分不清敌我的混乱的内部战场。想想你用这些“术”去对付你的客户、员工、同行、合作伙伴,会是何种结果?即便一时得逞,但长远来看还是输的,因为大家是在同一条生态链上,伤了别人,也迟早会伤了自己。
受历史剧、皇帝剧的熏陶,现在有不少企业家有一种伟人的情结,喜欢用“王者”来比喻和要求自己。的确,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王国,武将在外驰骋沙场,靠的是战术,文官在朝安邦定国,靠的是“治国之道”,文官(宰相)高于武将,可见,王者也是认为“道”高于“术”的,因此,我们只听说“王道”,而未听说“王术”的。
那么,企业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呢?
正如孟子提出了王者之道的根本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一样,笔者以为,商者之道的根本是“产品为先,服务第二,商术机制第三,最后方为利益”。
这个顺序极为重要。现在有一些企业,跳过产品和服务,直接从第三步开始,钻进商术里面,以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诱导消费者,诱导合作伙伴,自以为找到了一条捷径,但因为偏离大道太远,即使短期赚得了利益,最终还是要走上绝路。因为赚的不是阳光下的钱,所以一定会沾上大量病菌和毒素的。最终害了自己,连累了他人,成为一个社会的毒瘤。
只有以产品需求和服务为导向,才是一条通往赢利的阳光大道,其结果往往不只是企业单方面的赢利,而是与客户、员工、合作者多方面的共赢,真正汇入和谐社会的主流。
-全文完-
▷ 进入飘潇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