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登上qq,朋友立刻就请求语音聊天。今天,她好反常,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显然是恭候我多时了。要在以前,我们可是常常以文字交流,因为喜欢享受文字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哎,好郁闷啊。”朋友竟然是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和我倾诉的。她一打开话闸,就滔滔不绝如97年的长江决口,而一泻千里……·
她的郁闷来自她的一个直系亲戚。以前她对这位亲戚的孩子的学习状况,实在是一知半解。因为她们是直系亲戚,细心和有城府的人是有所顾忌,而不会当她的面而对这个孩子说三道四的。所以她也只是偶尔听别人不经意间提起过,说该孩子爱捣乱,经常被老师罚站,有时还打架,成绩倒数。
去年孩子刚升入初中,她提醒过他的父母: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了,千万不要孩子在学习上掉队。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发现孩子的英语有问题,便要朋友每天辅导。(朋友教学英语)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孩子的英语也输在起跑线上了。单词几乎不会念,课文中的句子,就算会念几句,也是张冠李戴,至于中文翻译成什么意思,全然不知道。
怎么补?朋友只好从第一单元起,先教他读单词。
真是不错啊!孩子以前一节课45分钟,甚至几节课,几天,几周没读会读准的单词,居然在十多分钟内学会读了,发音正确清楚,显得口齿很是伶俐。朋友抓住这个契机,用放大镜放大他的闪光点,对他循循善诱,及时地大力表扬和鼓励,想让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增加自信心,唤起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要求他回家后,把单词的意思记下来。连续多天,孩子学读单词的效果不错,不能说是不够聪明,但是关于单词的词义的记忆效果却不大好。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朋友那里的补课中断了。
朋友说,父母自己本身不会孩子的文化课,根本不是理由。有多少孩子是在父母那里学会的?还不主要靠学校里的教师?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有多少责任心和爱心,和学校配合的情况如何?。
她有一个邻居,学历只有小学,几乎是“文盲”。但是这位邻居,每天给孩子读英语单词的汉语,让孩子默写岁对应的英语,然后她亲自拿孩子所默写的和书上的生词表一一逐字核对检查。她对朋友说:“我虽然不会英语,但是我起码知道,他所写的和书上的不一样,那肯定就是错的了,就是他没记住了。”这位邻居还在孩子做完每一份英语试卷后,如法炮制,对照参考答案,检查出孩子的错误之后,陪着孩子,找到朋友寻求解答。这个孩子的智商中等,但凭父母的督促帮助和其本人后天的努力,现在已在上大学了。
所以说因为自己不会孩子的文化课,而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纯属于找借口和推卸责任。当然父母本身的文化和精神素养决定着他的行为。旁人只可以敲边鼓,不可以越俎代庖。
朋友说,她的那位亲戚,去年冬季在孩子上学期间,想带孩子到某市里,让孩子搞体育。她一听说,就立刻反问“你孩子身材矮小偏瘦,适合吗?”“我想让他搞射击,这个和身体条件关系不大。”朋友只好沉默。后来,他们父子果然无功而返。这样做,其实已经对孩子形成一种暗示:文化课学成啥,算啥吧。她也听说,孩子以及孩子的母亲已经抱着混到初中毕业,读个什么中专学校,得过且过,走一步说一步的想法。
可是前一段时间的某一天,她突然接到那位父亲的电话:“你给我孩子补补数学吧。我给他找了个数学老师,孩子去了几天,让那老师给退了回来,说跟不上其他同学。”
“我教的是英语。数学辅导不了。”
“你毕竟是老师。你毕竟比我强啊。”
“不行啊。还是专业老师,能把握住深度,广度并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和思路。”
“那我请一个老师到家里辅导。”
“你请得起,还是请得来啊?”
朋友的意思是说,现在他们的工资每月在二千元以上,一月按22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是多少?专程到你家单独给你家的孩子辅导,你给多少报酬合适?而且老师平常工作起来,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密度,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和想象得到的,难得放假可以休养一下的。再说对于基础很差又没心思学习的孩子,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效,谈何容易?即使给三万二万,十万八万,也没人愿意辅导啊。金钱不是万能的。再穷的老师也清高,也在乎自己的教学声誉。
三二天之后,亲戚的孩子突然来了:“**,我妈让我过你这里来补英语。”
朋友家当时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在接受她的辅导。看到孩子,突然头就大了。为难地说:“你先回吧。我给他们讲解,上午没时间辅导你。”
“**,我下午再过来吗?”
朋友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职业妇女嘛,上午辅导后,还得收拾家和做午饭。下午倒是没有其他事情,可是给他一个人辅导的话,哎,又得连轴转,休息不上了。好不容易有个暑假啊。老师要真是没有个暑假不被累死,也会精神失常的。可是…··
她只得挥挥手道:“随后再说吧。”
可是当孩子一出门,她即刻感到;伤害和得罪亲戚了。于是,立刻把电话打给了孩子的母亲。
“……我这里的学生所做的题有一定难度,不适合你孩子做。我在书店见到有数量少又比较简单的试题。要不,你给孩子买一本?看你想要孩子得到什么效果?如果仅仅是让他学会读单词和句子,肯定对他而言比以前强些,但是他仍然不能应试,而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要想成绩好,单词一定得过关,但是单词过关了,不一定就会做题,具有应试的能力。要想获得好成绩,需要解题思路的点拔,需要解题技巧的训练,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电话声里传来了母子的对话,听见孩子说,根本不会做题。母亲认为既然一道题也做不来,买了试题,等于是白白浪费那几元血汗钱,何况他的家本来就不太富裕的。
事情就这么又搁了几天,我朋友心里疙疙瘩瘩,非常的不舒服,有苦难言,有口难辩。如果是其他人的孩子她是没有心理负担的,可是毕竟是直系亲戚啊,她也爱哪个孩子啊。即使亲戚嘴上不说什么,即使亲戚从心眼里能够理解她,可是外人会如何说?都可以给别人补课,难道就不可以给自家人补吗?换了是其他人的孩子,她可以告诉家长,就别让孩子补课了。让孩子另劈溪径,在他喜欢擅长和有潜力的方面寻求发展吧。孩子基础很差,又实在没有学习的心思,没有自信心,强行让孩子听课,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对于孩子是一种精神折磨,对于老师的艰辛付出也是一种浪费。
可是朋友的这些话始终说不出口,亲戚会不会误会自己,认为是自己不愿意给孩子辅导呢?再说又怎么好意思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呢?
颇受精神折磨的朋友到底忍不住,还是给亲戚打了电话,让孩子过来。孩子翻开初一下册英语课本,竟然一个单词都不会念,更不用说写了。让其做一份题看看,他却乘朋友不在场时,翻开书找单词往试卷上照抄,但是也抄不完整。例如汉译英“直发”,应该是“straighthair”,而他只写了“straight”,大概是一时在本单元的生词表里,找不到“发”的英语单词吧。在朋友不让看书的要求下,浪费了半天时间之后,只是把用a,b,c,d填写的单项选择题做了,估计也是瞎猫逮死老鼠般的糊蒙乱撞。
没办法,朋友教他念单词,发现他虽然站得笔直笔直,看上去恭恭敬敬,但是他的一双眼睛却一直在游移,恐怕早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同一个单词,前10遍念得还正确,到第11遍往后就念错了,并且坚持重复着错误。他已经没有去年朋友给他辅导时尚存的好奇心和认真投入了,完全是被迫,迫于家长的压力而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补课有什么效果和意义?学,又学不成;玩,又玩不了。这对于小小年纪的他,又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和摧残?
朋友的心痛和无奈,我很能够理解。孩子的处境,我也很能够体会。探究起原因,追究其责任,归根结底在家长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生的教师。学校里的老师是第二任以后的,而且象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变换的。
现在,我们都提倡“优生优育”。许多孕妇都进行“胎教”。可是作为家长,真正要教给孩子什么?要给孩子以怎样的影响?教给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和朋友都切身体会到,不仅仅教给孩子知识,如何做人,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做人的自信是最重要的。自信是赢得一切的最起码的前提条件。自信是赢得一切的法宝。
象朋友的亲戚,本身就没有树立好的榜样,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孩子的父亲常常脚不挨家,经常酗酒,醉后常实行家庭暴力。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文化课上辅导不了孩子,可是也不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啊。他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当哪天心血来潮时,才把孩子逼在家,打骂至少是呵斥一顿,然后勒令孩子做作业。孩子对着作业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而他也是日本人看咱的京剧——一样的干瞪眼。这样的无效劳动和父亲的"高压政策"只能让孩子更加的厌恶学习·
这位父亲,压根儿就不懂不会培养和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也没有培养好和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文化课程,一时拉下,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完全可以迎头赶上。有一个学生,初入中学时,全校排名200多名,可是他却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到初三毕业却以全校第2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一中。
我的孩子在初二上学期在家整整休学半年之久,当时许多人(包括孩子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劝我,让孩子留级,可是我至始至终告诉儿子说,坚决不留级。我对孩子说“什么样的孩子才留级呢?你是那样的孩子吗?妈妈相信你!难道你不相信你吗?”我儿子认真地点点头,说:“我不留级,我一定能上一中。”
我孩子是个很淘气的孩子,有些习惯也不很好。但是,他最不缺少的就是自信心。他的数学老师评价说,在他所教过的学生中,他是在任何时候都很自信的一个。复学后,当我和他的班主任说,我儿子表示要和他儿子看齐,他当时“扑哧”的笑声和表情和其中的含义,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他的孩子可经常是班中第一名啊。可是,当我孩子在最后练兵阶段,几次超越他孩子时,他刮目相看了,评论说,我孩子是本中学第一脑袋。可是光凭聪明,是远远不够的。聪明也被聪明误啊。我孩子对我说“妈妈,关键是咱不气馁啊。”
引用一位老师的话,我孩子半年没听老师一节课,“坐在家就考上一中了”。而朋友亲戚的孩子,一节课时也不曾耽误,却拉下的太多知识,不仅仅是一门拉下的太多知识。正因为他缺乏自信心,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恐怕,孔子在世,也回天无力了。
可是朋友的担心和着急可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啊,而是更多啊!孩子的父亲是那样子,而母亲呢,和父亲较劲似的。“好呀,作为父亲,你都不管,我也不会文化课呀,凭什么你可以在外面花天酒地地逍遥潇洒,而孩子就得让我来管?你对我又好到了哪里?经常酒后对我拳脚相加,使我常常鼻青脸肿,浑身伤痕。”
可想而知: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男孩子,在心灵上会受到如何的熏陶?朋友说其母亲无奈地和她说,孩子告诉她,其他的小孩子声称他父亲的名声不好,而排斥他,连玩耍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很受伤害而自卫地说:“难道他们不和我玩,就没人和我玩了吗?”来保护他的尊严。可是真如孩子所说,他又会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俗话说“跟着人学人,跟着鬼做鬼啊!”最让朋友揪心的是,孩子究竟该何去何从?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不成才,至少也得成个人啊!毕竟孩子也是他的亲人啊!
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什么用?
-全文完-
▷ 进入荷花情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