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那是一所颇有气派的绿色房子,里面宽敞的空间,整齐的玻璃柜台里,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小人书。那年,我只有4岁。走在一条当时很少见(至少我是很少见)的柏油路上,沿路是一片片低矮、残破的房屋。姐牵着我的小手,兴致勃勃地走过一扇扇风吹雨打后尽显沧桑的木门,偶尔传来小贩的叫卖声。记忆最深的是卖冰棍的吆喝声。他们只是喊:“三分、五分……”,而从来不叫出冰棍两个字,但仍然让人知晓他们是做何种营生。那喊声在炎热的夏天里,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其诱惑无疑是巨大的。我便眼巴巴地望着大我一岁的姐姐,虽不说话,但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可姐姐总是视若无睹,我也知道假如我的胃享受了那三分、五分,诱人的小人书便只能在橱窗里对我们微笑了。
我的身高还只能仰视那些柜台,但瞟上一眼,我便能从若干的小人书里挑出自认为是最漂亮、最有看头的一本来。姐姐也以同样的速度挑选一本。付过钱后,便各自拿一本牵手离去(那时的小人数也只有几分钱,最贵得好像也就是两毛钱)。之所以尽快离去,是因为怕我们再向柜台里望,又发现最爱的,却只能吞口水了。但我们并不是直接回家的,而是坐在书店门前的石头台阶上,匆匆浏览一遍(别瞧我只有4岁,但因为父母都是教师的缘故,看小人书还是没有障碍的),然后才回家,细细地阅读。这样的镜头,还不是经常出现,因为我们家在农村,只有到县城外婆家时,才有机会如此的享受。
慢慢长大以后,大概是到中学吧,我的小人书已积了上千本,存了好几个大纸箱,后来,因为搬过几次家,逐渐的失落了。但逛书店的爱好却一直没有失落,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书店,我就要进去看一看。临走时,不捎一两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书,我曾经疯狂的爱上了文学,虽然也曾发表过作品,也许是脑子不灵光的原因吧,终究也没有什么发展。
我的女儿也已经长到我当年的岁数,也是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翻我的书柜是她最开心的时间。只是她无法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进出书店的乐趣。新华书店已成了现代化大楼,残破的街道也拓宽了n次,古老的房屋变成了栋栋别墅,就连冰棍也变成了冰淇淋。只是每当我看到女儿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便想起30年前,走在路上蹦蹦跳跳的那对姐弟,开心的翻动崭新的小人书,额头闪动着兴奋的汗滴,耳畔也仿佛传来那特有的、古老的吆喝声……
-全文完-
▷ 进入佛予我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