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的《雷雨》拜读不止一遍,电影电视也看了止不止一部。对曹禺先生的行文实感佩服,剧本的够架、安排,将三十年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在简单的两个场景内纯粹的演绎完全。内容冗长却无一丝丝累赘牵强之感,反而使得人物个性鲜明,剧情跌宏起伏环环相扣层层相接,情节与背景如水乳交融,无拖沓之感。
剧本冲突是围绕着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繁漪这几个主要人物展开的,虽乱却脉络清晰,像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就在于周朴园的始乱终弃,而周朴园亲生子鲁大海的冲突,却是资本家同工人阶级的冲突。曹先生将这些交错的冲突主线在每一句台词每一段旁白每一个场景的协助下有条不紊的理清,此乃不朽之一。
另外,《雷雨》的成功之外还在于他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曹先生将剧本背景确立在二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周朴园是一个流着资本家血液残酷自私的富豪少爷,他霸占鲁侍萍又同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无情的抛弃了鲁侍萍。文中用回顾的手法,将其丑行一一揭露了他的自私,为钱不择手段的险恶面具,又在他认出鲁侍萍后的对话中,深刻的体现了他胸臆狭窄的个性,勾画一个典型的冷血资本家。
曹禺在对鲁侍萍的刻画上也十分的入神,几句贴近人物身份的语言使鲁侍萍——一个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软弱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鲁侍萍在三十年前的毫无反抗到三十年后但认不清事实真实而将其所受之苦归于命运的心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自哀自怜的溺溺宿命的性格,使社会性质与人物个性相重合,揭露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此乃不朽之二。
曹禺先生巧妙的将整个社会的矛盾浓缩为一个家庭的矛盾,真实贴切的将二三十年代资本家的发家史淋漓尽置的剖析开来,血淋淋的将事实呈现众眼底,因此曹禺先生以悲剧终结了剧本,也是预言着封建统治的瓦解,和工人阶级的觉醒,意义深远,此乃不朽之三。
《雷雨》读完了,却仍觉得意犹未尽,翻来覆去着,对《雷雨》的经久不衰略有觉悟,只叹自己水平尚浅,仅仅谈及皮毛,若往深处挖掘,恐难是无能为力了。
2005·7·26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