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剁鞭子实

发表于-2007年07月23日 上午10:24评论-0条

《失传的儿时游戏》之二

上文说了已经在家乡失传的,只有在二月二龙抬头之夜才玩的游戏“打铁花”,下面再说说当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才玩的一种游戏。这个游戏也是一年只玩一次的节日性游戏,我们称作“剁鞭”。“剁鞭”是我们的口语,我查了很多字典,都查不到合适的字来准确的书面化它,只能按照发音和动作的狠劲与剁东西相近这两点,权且写做“剁鞭”了。其实说白了就是玩鞭子,还让我饶了半天。不过,“玩鞭子”好像没有我们叫的那个“剁鞭”更能表现这个游戏的强劲动感和彪悍气。

这个游戏也是只适合十岁左右的孩子玩的,因为一个要有做鞭子的能力和剁鞭的气力,另一个当然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太小的孩子就玩不了。

剁鞭是一个集体游戏,每个自然村的一帮孩子组成自己的队伍,站在村子的最高处,轮流挥舞自制的鞭子,努力剁(甩?挥?打?好像都没有“剁”有力!)出更大的响声,声音能传出好几里远,邻近的村子都能相互听到,所比的就是看哪个村子的鞭声最响亮!

一般情况,我们在半个月前,也就是一进入农历八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首先就是制作鞭子。

鞭子最主要的材料就是麻绳,从指头粗的到绿豆粗的,各种粗细的麻绳要准备一大堆呢。其次就是一根二尺来长,一寸左右粗细,握起来顺手的鞭杆。

鞭杆比较好做,到山上砍一根合适的硬木棍就行。一般是榆木、槐木,最好的是鸡骨头木,又硬又有弹性,但很难找到。砍的时候要在上面的一头留着一点树杈的根部,以便能卡住鞭绳不会脱落。然后剥去树皮,修整打磨光滑即可。

做鞭绳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用指头粗的四根麻绳对折套在鞭杆头部那个树杈根部的下面,开始“掐八股”,一种编麻绳的方法,就是把八股麻绳编在一起,成为一根很粗的绳子。掐到一定的长度,或者接换比原来绳子细一点的绳子继续“掐八股”,或者减掉两股改为“掐六股”。这样逐渐减少股数和接换更细的绳子,直到由八股、六股、四股、三股,到最后由两股又细又结实的比绿豆还要细一点的绳子作为鞭尾。鞭尾头上是一根绳子折回来的双头,便于套接鞭梢。

一般我们的鞭子都有六七米长,最短也有四五米,长的可以达到近十米!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由粗到细,平滑过渡,不可有明显的接头。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太软了甩不起来,太硬了剁不响,并且要掌握好靠近鞭杆的根部要硬一点,往下逐步变细变软,过渡自然,饶有弹性才行。掐鞭子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计,都是代代相传的看家本领,没有几年的磨练,很难做出像样的鞭子。

最后还要准备好十来条鞭梢,这可是鞭子能不能剁出清脆响亮的“啪”声的关键!鞭梢有两种,一种是选用上好的麻(胡麻杆经过长时间沤泡后剥下的胡麻杆的皮,是做麻绳和麻纸的基本原料),就是韧性很好,纤维较细的,仔细搓成大约像现在圆珠笔芯那么粗,一尺半左右长的麻绳。它的一端是对折回来的双头,以便和鞭尾套接。把这一端穿过鞭尾的那个双头,再把鞭梢的另一端穿过鞭梢的这个双头,拉紧后就连接好了。这样做为的是更换鞭梢的方便,因为每剁一鞭,鞭梢就会被斩去一截,一根鞭梢一般只能剁二三十次,因此一晚上要换好几条鞭梢呢。另一种鞭梢就比较奢侈了,是用很柔软又结实的羊皮做的专业鞭梢,自己做不了,需要花钱到合作社购买或向村里的车老板讨要呢。能有一两根羊皮鞭梢是很牛气的事情! 

在制作鞭子的同时,还有一项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练”,练习剁鞭。一方面摸索掌握技巧,另一方面也是锻炼臂力。要知道一条好鞭子做好后有六七米长四五斤重呢,要把它熟练地抡圆再剁响,不经过千百次的锻炼,是根本不可能的!练鞭一般是用去年的旧鞭来练,新鞭只有在做好后剁几鞭试一试,一般舍不得天天用它来练。我们天天挥舞着鞭子,啪啪啪啪地练个不停,直练的小细胳膊肿的老粗,痛得钻心,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然后继续练得胳膊不肿了、不痛了、有劲了才行。

一切准备就绪后,也就到了中秋节了。晚上饱饱的吃一肚子自家打的月饼,那时很少能吃到买的月饼,一家最多买一斤,才四块,每块切成六小块,每人也就几块,大人是舍不得吃的,除了让老人吃几块,就全给孩子们分了。我们分到手的几块还没品出味道就没了!再吃一些瓜果梨桃,并顺手装几个苹果、梨、脆枣什么的在口袋里,就带上新鞭子急急忙忙奔向选好的高地去了。

先到的孩子,一般并不会立即用劲剁,都是热身似的轻轻地、慢慢地剁几下。等人到得差不多了,月亮也升到半空中了,邻村的啪啪的鞭子声也传了过来,并且越来越响,响声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正式比赛就开始了!

只见我们一个个轮流上阵,抡圆了胳膊,把六七米长的鞭子与地面成三十度到四十五度角,使劲向左上方的空中甩起,待鞭子即将全部离开地面时,挥鞭的胳膊使劲往刚才甩鞭的相反方向往回一剁(收?抽?挥?斩?都不贴切,还是那狠狠的“剁”字最能表现那个动作^_^),鞭子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圈后迅速折返,鞭梢被带着正好在半空中被急速扭转折回,就会痛快地大喊一声“啪”!这喊声,声震群山,直上云霄,在山村周围的沟沟壑壑间回响激荡,那声势,那气魄,直让您觉得天地间只有您最强悍!

一时间,周围村子的孩子们也都进入了状态,在皎洁的月光下,一群群孩子们挥臂恨剁,夜空中传响着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剁鞭声,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多么的欢快开心,多么的振奋人心!月中的吴刚听了都会嫉妒,嫦娥听了都会动心!这个习俗是不是就是为了取悦嫦娥而设,不得而知,谁也说不清它的起源和根由。

一般情况,鞭声不济,盖不过人家的那个村子的孩子们会逐渐退出,仅仅是不甘心地过一会来上一两声以示不服。而鞭声响亮的村子的孩子们则越战越勇,鞭声一阵比一阵响,一阵比一阵密,直到把带来的鞭梢都打个精光,才欢呼着跳跃着,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休息一下疲乏的身躯,为明年的卫冕做一个好梦!

这就是我们儿时中秋节玩的最具男子汉气魄的游戏。同样的现在已经绝迹多年了,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很少能有那样的自己动手能力和不怕苦精神,现在的家长也不会允许他们玩那样危险的游戏,因为练习时会经常被自己的鞭梢打得身上一道道伤痕。

因此,也只好由我在这里做一个追记,权当送入虚拟民俗博物馆的文物资料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子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玉笛洛城点评:

文字里更多的不只是游戏,还是童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