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1世纪中国的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压力重重,学校能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宁可逃学.在校的学生也不过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
我告诉我的学生,努力呀去拿高分,到了大学就把这那些学过的东西全忘了.为什么?
当西汉的“举荐制”和三国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带给那个特殊时代再也没有上升的可能后,自然被历史无情的遗弃了。多少人为此举手叫好时,一个崭新的教育方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隋唐的科举制度。如同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那样它也带给了当时社会向前的动力:不仅成就了一批批寒门子弟,也出现了“贞观之治”。但是到了清代后,这个教育方式已经完成了它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可叹的是一直没有新教育方式取代以致它结结实实害了不少的人.“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先的教育改革虽好,却被军阀们架空了,形同虚设。
当新中国成立,高考制度出现后又有多少人夜不成寐?我们国家的中兴如果不是有了他们是难以想像的。但是半个世纪之后,高考制度还是那个高考制度,用心钻营的人已经找到了如何利用它为自己谋利益空隙。但高考制度却还在小修小补,仿佛一个用小脚向前走着的人。它的新所带来的好处渐渐被它的不足掩住了昔日的光辉。
高考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呢?
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从那时起就一直没有变过:要学历,要名气。一个北大的垃圾专业的就业率要比一个垃圾大学的好专业就业率高的不可同日而语。于是高考成了龙门,过去的就是状元,过不去的就意味着一辈子可能要处于最低层了。特别是今天的高压竞争下有钱的越发挣钱容易,没钱的几乎代代穷下去。结果高考制就让教育沦为它的服务工具,成了工厂了。我们也曾用过素质教育的方式来改革,那架式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不为过,但结果还用我说吗?何以?中国有多少事不都如此?但教育兴衰,岂可儿戏?
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目的,教育目的,不都瞄向中考高考升学率吗?教育的好与坏,学校的好与差,教师的优与劣,不也是以这个标准为主吗?结果就是学生成了原材料,教师们麻木的、机械的、功利的在一条落伍的流水线上,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语文老师拧了文字这个螺丝,英语老师拧了字母这个螺丝,数学老师拧了计算这个螺丝……就这样,已经麻木的我们还能期望他们在十几年的这样的教育折磨中尚保持着灵性吗?你看看有多少天真烂漫的孩子满眼的疲倦,背着大人几乎都背不动的书包?深夜里那桔红灯光下困眼朦胧的小脸,望着没完没了的单词你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吗?我们都请别忘了他们还是孩子,十一二岁的孩子呀。
-全文完-
▷ 进入§九凤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