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商业上的需要,现在众多媒体为了从广告商那儿赚取银两,于是乎,报刊注重发行量,电视台注重收视率,电影院注重上座率,网络注重点击率……出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切的做法都是顺理成章的,无可非议。就像有人开了家饭店,如果一连几天没有客人光顾,那就得关门大吉了。
有一件有趣的事,勾起了我的话痨,因此忍不住要说说网络的点击率。
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经写过一篇题为《不抵名人一个屁》的文字,对网络上媚俗的现象进行了一番说三道四,发出了“万千锦绣文字,不抵名人一个屁”的慨叹。结果,我这篇文字最终还是落得个“不抵名人的一个屁”。
因为你不是名人,没有人对你感兴趣,即使你煞费苦心经营出一篇又一篇算是对得起大众眼球的文字,依然是枉费心思。我想,在网上开博客的人,没有谁不在乎点击率的,因为人人都有发表的欲望,希望自己的文字被更多的人阅读,彼此产生一种惬意的互动,但是这种最基本的欲望和希望,在网络上的现实中,几乎变成了泡影。出现这种现象,责任不在网络,而是那些上网的人。网络上的媚俗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病态,但是又无法根治,因为人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人家的个人意志,并非是谁能左右得了的。
其实,点击率是个什么东西呢,当你了解了其本质之后,就会明白了许多。因为它就是个脚印,如此而已,根本就没什么价值而言。当然我这样讲,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博客写作者而言。
有一件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日前,经典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病逝的消息,是网络当天最大的新闻,很多人都为“林妹妹”的离去感到忧伤。
也就是在这一天,在新浪博客的首页,出现了“陈晓旭”的名字,于是人们纷纷去点击这个名为“陈晓旭”的博客。仅几个小时,这个博客上的点击率便迅速飙升至两万多人。昨日,我又看了一下这个博客的点击率,已经达到了五万多。五万多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像我等博客写手,如果不停地写文字更新博客,得用一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的数字。
有趣的是,有些人像刚睡醒似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便一头扎进这个“陈晓旭”的博客,头也不抬,就马上留下“一路走好”或“思念”一类的伤痛留言。
这情景,怎么看都像是一场闹剧。
实际上,只要这些人的眼睛在这个博客上稍加停留,便可发现,这个“陈晓旭”非彼陈晓旭。这个博客上只有一篇文字,也就是简单的几行文字。博客主人自称是“一个十六岁的农村孩子”,她自从开了博客后,再没有写一篇文字。
有些人稍微细心一些,发现搞错了,认为是新浪网有意在戏弄大家。但是一查这个“陈晓旭”建立博客的时间是今年的二月份,并非是新浪在陈晓旭病逝时蓄意为之。
但是仍有的人质疑新浪,为什么把这个“陈晓旭”的名字放在首页……至于这件事的是与非,我就不想说了,因为这与我的话题无关。
一个十六岁农村孩子,因为与陈晓旭重名,因此在一夜之间,她的博客竟然变得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创造了普通博客一年或者几年才能达到的点击率。
这件事虽然属于笑谈,但从中也可以看得出点击率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五万多点击率,对这个“农村版”的陈晓旭究竟有什么价值呢?其实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因为创造点击率神话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耐心读别人文字的人,他们的兴趣就是踩名人的博客,拿无聊当作有趣。这群人的数量众多,而且嗅觉灵敏,只要哪儿有了点儿事,马上如过江之鲫,呼啸而来,留下脚印,然后马上又呼啸而去。他们没有兴趣在任何一个地方多做停留,像是赶火车似的,离开这一站,马上赶往下一站……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那么点击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在我看来,它就一个“阿巴巴”。
记起一件往事。小时候家附近有个哑巴姑娘,二十来岁了,只会说一句“阿巴巴”,据其家人说,她如果见了喜欢的东西,就喊“阿巴巴”。对面街上,有家副食店,新来个售货员,是个小伙子。哑巴姑娘喜欢上他了,于是每天早上起来,连饭都不吃,就去副食店看那个小伙子。有一天副食店还没开门,哑巴就去那个付货的窗口前守候那个小伙子。当时,几乎任何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偶尔也有不凭票的,但是得早起排队才能买得到。于是人们都形成了见队就排的自觉意识。这时有人发现了排在副食店窗口的哑巴姑娘,就问她这儿卖什么,哑巴只说了一句“阿巴巴”。那人虽然不知道“阿巴巴”是什么,却站哑巴后面排起队来。就这样,副食店的窗口排了几十人……直到哑巴姑娘的母亲把女儿从队伍里拉出来,让她回去吃饭,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排错了队,最终也不知道“阿巴巴”是什么东西。
“阿巴巴”其实什么也不是。
依我看来,所谓的高点击率,包括那些点击率已经上千万的名人博客,实际已经成为了一种“注水”的数字。如果沥干里面的水分,这数字就得大打折扣了。尤其是那些靠做秀、靠骂街提升点击率而晋升为名人博客的人,其在网络上存在的价值,除了那点儿可怜的虚荣心,还有什么呢?
博客上的高点击率可以让一个人成为富豪,现在看来,并不是神话,但是这不是所有博客写手都能实现的神话。这也像博彩一样,人人都在做发财梦,但是中大奖,永远只能属于少数的几个人。以新浪的名人博客为例,真正受益者,非“前三甲”莫属。还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且看那些发迹的网络红人,人家没开博客前就非寻常之辈,这样人上网之后,其实是一个放大的过程,如同加了酵母粉的面团一样,更加发扬光大了。
现在,点击率已经成了网络的泡沫现象,它对普通的博客写作者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像我过去举的例子那样,老徐在博客上随便发了两张照片,当日的点击率就达到了三四十万,这个数字是普通的博客写作者穷其毕生精力也达不到的高度。
好在现在有许多博客写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把博客写作当成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根本不在意点击率多寡。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心态。《增广》曰:“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有一个颗平常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增广》还曰:“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俞伯牙弹琴,只有钟子期能听得懂。子期死后,伯牙摔断琴弦,自此不再弹琴。我们比不得伯牙和子期,但是我们写博客文字,也是写给喜欢你文字的朋友,这与弹琴不是很相近吗?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若干头“牛”,那还是不弹了罢,把琴弦摔断算了。幸好,我们遇不到那么多的“牛”。
还是《增广》曰得好哇,“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尽管我们的博客的点击率小如枣花,但是很结实,不是吗?
十多年前,电视上有这样一条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这人比较爱联想,尽管我的联想与世界将会怎样没有任何关系。
在结束本文时,我突然想到那个与陈晓旭重名的孩子。
我想她可能是个家境不太好的农村孩子,家里没有钱给她买电脑,甚至没有可供她上网吧的闲钱。这孩子很可能是在有电脑的同学家里,心血来潮,学别人的样子,给自己建了个博客,从此之后,就没再挨过电脑的边儿……不然的话,她怎么会开了博客后,一连几个月没写一点文字呢!
于是,我又联想,这个“陈晓旭”某一天去同学家或去小镇上的网吧,进入自己的博客,当她看见自己那仅有几百字的博客,点击率竟然高达五万多,这孩子将会出现何等惊异的表情?
十六岁的陈晓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80063937
2007-05-22
-全文完-
▷ 进入齐铁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