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洗去铅华粉饰,更显英雄本色齐铁民

发表于-2007年07月19日 中午12:54评论-5条

中国是崇尚英雄的国度,中国人对英雄素怀景仰之心。从古时的岳飞、文天祥,到近代的谭嗣同、秋瑾,无不成为国人的楷模。新中国成立之后,英雄模范更是辈出,如果扳起指头数一数,不下数百人。

古时的英雄和近代的英雄,我们就不必说了,历史已有定论。

新中国成立之后涌现的英雄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从未披露的,关于英雄的一些资料,就像到了解密期的档案,陆续浮出水面——雷锋叔叔参军前竟然有女友,而且该女友写给雷锋的情书也公开了。我曾在央视的《同一首歌》的电视节目里见过作为嘉宾的雷锋前女友。前些时间,我在一本杂志上见到刘胡兰曾经恋爱,董存瑞参军前已经结婚的事……对此,我很坦然,居然感到心中的偶像更加可爱了,更具人情味了,他们已经不是居高临下的冰冷的塑像,而是还原为与我们很相近的有血有肉的凡人了。

说到这个话题,自然有个缘起。前些日子,我在博客上连载中篇小说《永远的丑小鸭》,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人因救一个老太太而丧生,单位将其进行了“注水”,为其“拔高”。

这个故事引起了一个叫“荻花秋”朋友的共鸣,她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为我叙述了一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在她所在的单位,宣传一个李姓职工跳下淮河救落水老汉的故事。其实是那老汉与李的父亲长得很像,听别人说是他的父亲跳河了,“李想也没想就跳了下去救了那老汉”。李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也有最可贵的精神,后来虽然发现自己救的人不是自己的父亲,但还是尽心救治了。

荻花秋朋友说的这件事,使我萌生了写这篇文字的欲望。

我觉得,她说的那个救人的李姓职工,尽管把落水者误认为是自己的父亲,但是这样的行为仍值得称颂,说他的举动是英雄行为,丝毫不过分。奋不顾身地跳入淮河救自己的父亲,能说不是壮举吗?尽管是看走眼了,救上来的人是与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这在客观上也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其实,在和平年代,一个普通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即使算不上英雄,但至少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我们不喜欢肆意往英雄人物的身上涂抹色彩,不希望把英雄当成抻面,无限度地拉长,更不希望往英雄人物的身上“注水”,把他们吹得如同神仙一般。

但是在我们知道的英雄中,曾经有多少人被“注水”或“拔高”,最终已经成了“变形金刚”,失去了英雄的本来面目。

对此,我不仅要问,衡量一个英雄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为英雄“注水”、“拔高”的现象还要持续多久?

那些经过人为打磨的,经过人工粉饰的,经过若干“笔杆子”无中生有“拔高”创造出来的英雄,究竟还有几分真实?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景仰的英雄都变得可望而不及,可敬而不可亲了,他们身上涂着被人强加的光彩,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高高地矗立在神坛上。

这样的英雄,让人们怎样去学?对此,只能是顶礼膜拜了。

大凡一个英雄出现了,必然要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这些豪言壮语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英雄本人之口。

去年,我看到一则资料。这则资料的标题是《董存瑞牺牲前喊了句什么》。

这则资料说: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桥型碉堡的刹那,到达喊的是什么,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是烈士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那么董存瑞到底喊没喊这句话呢?曾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郅顺义回忆说:“……导火索只能燃烧短短的七秒钟,他是知道的呀!他更清楚这大包炸药具有多大的威力!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对我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这就是说,董存瑞在炸碉堡的瞬间喊的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没有喊过“为了新中国,前进!”也没有喊过“为了新中国,冲啊!”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为国捐躯的伟大形象。

我本人觉得,董存瑞喊的“卧倒!卧倒!快趴下”这句话,较之被“拔高”了“升华”了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冲啊”更感人,这里面有对战友的关心,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英雄的心里还挂记着同志的安危,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这句尽管不雄壮的最后喊声,较之那句标语般的“为了新中国,冲啊”更让人感动,对后人更有教益。

洗去铅华粉饰,更显英雄本色。

在牺牲前没喊豪言壮语的董存瑞,让我更加敬仰。还英雄以血肉,比涂上更多金粉的神像更可亲。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参与一个“准英雄”的大型通讯的写作。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深知为人树碑立传的苦恼。

一个把心思都投到工作上的大学毕业生,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不治身亡。我和几个所谓的“笔杆子”奉命为这个大学生写一篇通讯。开始,我们进行了艰苦的采访,访问这个大学毕业生的妻子、领导、朋友、同事和同学……搜集了许多资料,但是我们觉得这些资料太过平淡,没有我们所期待的感动和震动。

连他的领导只是说“这个小伙子的确不错”,至于怎么个不错,只是一些类似与鉴定差不多的话。

好算是完成了第一稿,结果上级领导没通过,说是高度不够。

这个上级是市一级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

于是,我们只好进行了一些“拔高”。依然没有通过。

写第三稿时,我们中的一个成员被逼的没办法了,只好动用了文学创作的手法,为这个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注水,虚构了两个生活细节,并写了几句豪言壮语,最终,上级领导总算通过了这篇通讯。其中的一个情节是极其离谱的,那是为了一句豪言壮语所做的必要铺垫。说是这个大学毕业生同工人们打赌,让一个胖女工站在一把板锹上,这个大学毕业生竟然能把这个女工像端一锹泥一样端起来。最后,这个大学毕业生说了一句杜撰的关于人的能量的豪言……这篇稿子发出去后,我觉得这个情节怎么琢磨都不对劲——那锹柄好比是杠杆,在没有支撑点的情况下,把一百好几十斤的大活人平端起来,这只能是神话了。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个被我们“注水”的“准英雄”,现在早已被人淡忘了,就连我本人也不记得他叫什么了,只是知道他姓刘……

近二十年来,报纸、电视台、电台曾经宣传过不少英雄模范,可是现在我们究竟能记起几人呢?新中国成立之后,能在我心里扎根的英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焦裕禄;一个是雷锋。其余的那些,如果不细想,根本就记不起来。

英雄模范被淡忘,这说明了什么?难道真像有人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的年代吗?

与社会上广泛宣传的英雄相比,我更喜欢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尤其是那个在人迹罕至的山区里牵马送信几十年的乡邮员;还有那个连续几次跳入海中,勇救跳海自杀女青年的打工仔……我觉得他们要比报章和电视上大肆宣传的英雄更可爱可敬。

他们可敬,是因为他们普通;他们可亲,是因为他们真实,没有经过“加工”,经过“注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齐铁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洗去铅华粉饰,更显英雄本色。
为什么真正英雄的名字能长存人间,
为什么他们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因为他们是真实的。

文章评论共[5]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给人很深的启示,期待更多首发文章。
  【齐铁民 回复】:谢谢文清朋友.刚来烟雨红尘,好多东西没弄明白,暂时先把以前写的一些文字贴出来,过些日子再写新的. [2007-7-19 17:19:23]at:2007年07月19日 下午4:56

笑醉寒庐-评论

这个时代还需要英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只看到铺天盖地的所谓“偶像?”即使偶尔出现一个见义勇为者,不是经过层层加工而失去真实性就是在层层审批中消失于无形。可叹!我也迷茫,这个社会到底是否需要英雄,需要什么样的英雄,甚至于到了彻底反省一下“英雄”这个概念到底应该怎样去诠释的时候了。at:2007年07月19日 晚上8:11

肖青-评论

摁  毛病刚刚改了没两天,又犯了
本色了那还是英雄吗?   当心挨批批at:2007年07月19日 晚上8:54

段舒航-评论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真心英雄!at:2007年07月19日 晚上10:17

杨禹-评论

铁民大哥的这篇文字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过的一则故事:一群记者同时得到上级的采访任务,某位为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拼死搏斗的女青年苏醒过来了,你们马上去记录她的第一个动作、第一句话!记者们在赶往医院的路上,各自猜测着不同版本的豪言壮语,一个身单力薄的小姑娘面对方那么强悍的一个大汉,手里还拿着刀——了不起呀!可到了现场,事实却与他们的预料相差甚远。姑娘醒过来后,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拿起了枕边的小镜子,说的第一句话是:还好,没伤到脸。
at:2007年07月19日 晚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