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井是千年盐都自贡的肇始地,其井矿盐的开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现存遗迹的大公井距今也有1400多年。贡井是自贡这座城市名得来的重要元素之一。自贡井矿盐的开发,促进了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轻工业志》把盐都自贡和瓷都景德镇相提并论,可见其规模、其贡献之一斑了吧。
上个世纪80年代,担任新华社副社长、《人民日报》主编的邓拓正在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何时何地”的课题。一次,适逢邓拓要陪中央首长来四川视察。临行前,郭沫若告诉他说:“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你不妨去自贡考察考察吧!”于是,他绕道来到了自贡。这件小事说明了什么,不是不言而喻了么?不过,笔者还是想说说一些事情以佐证之。
盐商的“堂”
在清末民初,自贡的大盐商都纷纷打出了“堂”的旗号。所谓“堂”,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公司”。“堂”是盐商柜房所在地,也就是办公的场所。不过,自贡的“堂”往往和盐商的住宅连在一起的。一般前面是柜房(今办公室),后面是宅邸。当然也有纯粹是住宅的,比如现自贡第三人民医院就是在“郭永康”(当年仅次于张家花园的全西洋式园林建筑)等大盐商的住宅的基础上发端、发展、进而拆除改建起来的。
清末民初,贡井比较著名的“堂”有“天禄堂”、“胡慎怡堂”和“五福堂”等。近年来,爱国盐商余述怀和他的“天禄堂”、胡元和世家和他们的“胡慎怡堂”经常见诸报端、银屏,展现宏大精美的建筑风貌,展现辉煌的盐业生产历史,从而折射出贡井井矿盐文化的厚重。然而,黄幺跛子和他的“五福堂”确乎无人问津,被人们冷落了。个中原因许是因了五福堂早已被林立的高楼所淹没了吧?然而,它依然活着,依然折射出当时的风貌和建造者高超的技艺!笔者要说,无论从作为民族资本的盐商还是从盐商豪宅的角度看,黄幺跛子(黄学周和其子黄树培)和他的五福堂,在贡井井矿盐文化史上都是不可旁绕的。
黄幺跛子
黄幺跛子是黄学周的绰号,由于他走路有点瘸而得名。后来,他的儿子黄树培人们也称黄幺跛子,就像贡井悬葫济世的著名中医张和尚(张永固)是由他父亲当过和尚而得名的一样。
几乎被人遗忘了的黄学周、黄树培父子,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是贡井的大盐商之一,即便比不上贡井民国时期所谓的“四大家族”(余述怀、宋俊臣、刘祉兹刘景贤兄弟和黄敦三)的资本。黄学周、黄树培父子原本在腰滩子(今和平路西段济元桥以东几十米)开绸缎铺,渐次与人合伙(今之股份制)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五福灶。后来他们买下了五福灶的其余股份,而打出了“五福堂”的旗号,开始了独自经营井灶的行当。由于父子俩的精明能干、善于用人、善于管理,所以发展很快。到了三抗战前后,他们已拥有洪汪、天兴等几口黑卤井和咸齐、谦吉等100多口炭花、炭巴灶,使其由中小盐商一跃而成为了富荣西场(贡井)的著名盐业大户。
精美的五富堂
爱好古典建筑的黄幺跛子,在做绸缎生意时即以发家致富,遂先在盐店街南端街口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的小四合院(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接着,于清代晚期(1907年前后)在腰滩子(今和平路)西段北面距街数十丈处大兴土木,修建了自己的豪宅兼柜房,名曰“五福堂”。住宅座北向南,由三厅两庭组成。即下厅、中厅和上厅,厅与厅之间是宽敞的庭院,院与院之间有数级高差,房屋全由杉木、柏木等上等木料串架而成,双层小青瓦盖顶,防雨防尘。瓦当制式古朴、制作精美。墙面木料镶边在编竹篾经子,敷以草筋黄泥和上等麻筋石灰。整座建筑高大雄伟、层级庄严、装饰华贵而精美,尤其是屋脊、鳌尖、廊门鱼翘,更显其屋宇的气势和工艺的精湛。可以说五福堂是自贡乃至川南地区少有的清末川南民居的经典建筑之一。有专家说,它的建筑技艺的精湛超过了贡井大盐商余述怀的天禄堂。
后来,由于他们经营的井灶逐年增多,生产日益发展,需要更多的办公场所,黄幺跛子父子于1946年又在五福堂下厅的坎下临街处修建了一溜烟十数丈排街之青砖钩白缝、小青瓦盖顶的两层“身穿西装、头戴瓜儿皮”(下面西式、房顶中试)的楼房数十间柜房。中开拱形大门,门楣上泥塑“礼庐”二字。进了拱形大门,是一个不大的天井,穿过天井上数十级台阶后是一座花园,在花园的右边建有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洋楼。穿过花园就来到了前面说的五福堂的下厅。临街楼房和小洋楼的修建,使五五福堂成了贡井上世中叶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观。
目前,五富堂前面的砖房和小洋楼已不复存在,但后面的庭院保存尚属完好。即便它经历了上100年的风风雨雨。
做为五福堂瓜葛亲的笔者,儿时曾去五福堂作客。那时有似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板儿的感觉;今年笔者先后三次去五福堂其感觉似乎提升了好多好多——走进这盐商豪宅,我好像走进了时间隧道,看到了时代的烙印,也看到了自贡井盐文化之曾经的辉煌!
2007·06·21于盐都天池山麓净觉斋
-全文完-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