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井冈山散记朱文科

发表于-2007年07月17日 早上9:40评论-0条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我从小到大为之梦牵魂绕的圣地。

机会终于来了。七一期间,机关党支部组织新老党员去井冈山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我有幸踏上了那块神奇的土地。

我们一行二十人是早上七点从耒阳城出发的,途经安仁、茶陵、炎陵等县,五个小时后进入江西宁冈县境内。宁岗龙市就是朱(德)、毛(泽东)会师的地方。站在会师桥上,仰望两位伟人握手的伟岸英姿,我们重温着那一段光辉的历史。1928年5月4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起义军两万余人,在这里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一伟大时刻,1980年5月,政府在此修建了会师经念碑。碑高19·28米,基座长5米、宽4米,寓意会师的日子。

站在碑前,我和小飞模仿朱毛握手的样子,用数码相机拍下“胜利会师”的镜头。四岁的凡凡拉着他妈妈,笑呵呵同我来了张“全家会师”。同事们见状,也纷纷加入到“会师”的队伍中来。我们耒阳人对井冈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年朱德、陈毅坐镇耒阳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湘南暴动,撤走时带到井冈山的两万农军中,耒阳人就有近万人。他们追随朱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绝大部分捐驱疆场。这当中,就有朱德的爱妻、双枪女将伍若兰,有红军军长伍中豪、刘铁超、李天柱。即使是幸存者,后来也相继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那些有幸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都成了开国将军。如雪山名将谭冠三、中将王紫峰、少将资凤、郑效峰、刘显宜等。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离开龙市后,中巴车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井岗山腹地。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山势更加突兀,视野愈发开阔。山道弯弯,一会儿在头项盘旋,一会儿在脚下蜿蜒。透过车窗,从远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峰掩隐在云海里,郁郁苍苍;从近处看,公路两旁的青杉、翠竹、银杏、古木拔地而起,密密麻麻。山中最多的当数毛竹,株株修直挺拔。“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小飞触景生情,背起了袁鹰的《井冈翠竹》。在湘赣两省,像井冈山一样的高山险峰很多,毛主[xi]当年为何偏偏选择了地处两省交界的井冈山作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相助吗?我想,一定不只是这个原因,毛主[xi]肯定首先看中了这里盛产毛竹。你想啊,毛竹不但能为红军战士们搭帐篷、筑工事,而且能制成梭镖、竹钉等杀敌利器,还能当竹筒、扎竹排、做扁担。有这满山遍野的竹子相助,红军还怕什么?毛主[xi]正是利用了井冈山的毛竹带领红军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黄洋界哨口。黄洋界海拔1343米,因常年被汪洋大海般的云雾所笼罩,故称黄洋界。红军有五大哨口,即黄洋界哨口、双马石哨口、八面山哨口、桐木岭哨口、朱砂冲哨口。黄洋界哨口最为出名。当年黄洋界保卫战中,哨口守军以两个连兵力打败了敌人八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成为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一首《西江月·井冈山》使黄洋界名震天下。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建成后,毛泽东把这首词手书在碑侧,而纪念碑上“黄洋界”三个大字为朱德亲笔所书。在纪念碑附近,有一段战壕遗址,下面是陡峭悬崖,为安全起见,用铁链拦着了。站在哨口,放眼望去,山势雄伟,峰峦起伏,壁谷幽深,真是一道易守难功的天然屏障。哨口留着一架小钢炮,虽历经近几十年风雨侵蚀仍光滑如新。凡凡好奇,光着上身坐在上面,模仿电影里的镜头做了个“杀敌”的样子,引起周围游客一阵大笑。笑声中,我依稀听到有轰隆的炮声回荡在山谷,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忘却这段血火纷飞的岁月,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当晚,夜宿井冈山市区。这座英雄的名城,面积不大,只有四万人口,掩映在山林之中。虽是酷暑,这里却下着迷蒙细雨,凉爽得很,使人疑是回到了春天。井冈山属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3度,实在是避暑、疗养、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解放前,井冈山是个“人口不到两千、产谷不出万担”的穷山寨。建国以后,由于体制的原因,井冈山的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井冈山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中。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科技扶贫区域后,井冈山人民抓住机遇,不断加快旅游基础建设步伐,用短短十余年时间实现了由“革命圣地”到“旅游胜地”的有飞跃。如今,红色旅游已成为井冈山市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每年要迎接数百万游客,门票收入过亿元。该市gdp总值年年攀升,去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是1989年的9·6倍;完成财政收入1·93亿元,是1989年的13·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93元,是1989年的6·5倍。而井冈山全市人口不到15万,还不够我们耒阳人口的尾数。耒阳也是革命老区,而且在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优于井冈山。如果耒阳市政府借鉴井冈山的经验,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让“红花”(革命老区)与“绿叶”(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就一定能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变单一的能源大市为新兴旅游大市。

次日一早,我们在导游小张带领下,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前,重温了入党宣誓仪式。随后,拾级而上,来到博物馆,参观了五次反“围剿”的历史进程,第一次全面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纪念室内,铭刻有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15477位英烈名字。匾额上,“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乃彭真所写。在苍松翠柏、鲜花簇拥的雕塑园,矗立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王佐、袁文才、谭震林、何长工、罗荣恒、伍若兰等20位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主要领导雕像。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肃立在伍若兰雕像前,既为耒阳出了这样优秀的女英雄而骄傲,又为她的牺牲而惋惜。伍若兰才智出众,能熟练地用双手打枪,百发百中,被誉为“双枪女将”。1929年2月1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的红军主力同尾随追敌激战后,撤到圳下休整。次日黎明,一伙敌人冲进朱德住房,伍若兰急中生智把敌人引向自己,掩护朱德脱险。伍若兰被俘后,面对严刑折磨,威武不屈,十天后被杀害于赣州,头解送长沙示众,时年26岁。伍若兰虽然牺牲了,但在朱德的情感世界,永远留着一缕兰花的芳香。此后,朱德一生痴爱兰花,以此寄托对伍若兰的思念。1962年4月,朱德偕头人康克清回到了阔别33年的井冈山。他手拄拐杖,健步到兰花坪欣赏兰花,并赋诗一首:“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沿着时宽时窄、弯弯曲曲的台阶,我们爬上山顶,“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赫然在目,这是邓小平同志的手迹。整个碑由主碑、碑座、基座三部分组成,主碑高27米,呈火炬和枪刺造型,蕴意为1927年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仰望,都是“山”字。放眼望去,群山围拱的茨坪尽收眼帘。楼房临山而建,路旁绿树成荫,游客的车队宛如长龙在按序移动,同鲜花、清溪、翠湖、轻舟组成一幅迷人的画。

离开纪念碑,我们驱车前往茨坪。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及朱德、陈毅、彭德怀的旧居。毛泽东旧居是一幢大白屋,原是当地村民李利昌的杂货店。屋后有两棵昂首挺立、相依相偎的树,一棵叫海罗杉,一棵叫凿树,这就是井冈山有名的“感情树”。当年毛泽东经常在两棵树下看书纳凉,给群众讲革命道理,指导战士训练。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两棵树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65年5月毛主[xi]重上井冈山,两棵树第一次开出了如银似雪的白花。1976年9月9日毛主[xi]逝世,两棵树悲痛欲绝,绿叶落光,树干枯蒌,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了才重新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在这间简陋的白屋里,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帮亲密战友,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胜仗。他还在油灯下写成了《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及红军、特委的许多文件,可惜这些手稿在红军撤走时,不知藏在何处了,至今仍然是井冈山的一大谜。

离开茨坪,我们抵达红四军医院。这是红军第一所医院,由曾志同志创建。医院为杉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32间,设有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病房等。医疗器械多为竹木做成,治病主要用中草药。伤病员最多时达到300余人。1929年1月,敌人突袭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伤病员赶到一百余米外的稻田里,用机枪残忍杀害,红军医院也化为灰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67年按原样修复的。

参观完红军医院,已是中午12时,我们在小井一家酒店吃了中餐,顾不上休息便去了龙潭景区。这是一片险峻林密的山谷。我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曲折山路向谷底走去。经过鹰嘴岩、揽云台等景点后,便看到一股巨大山泉沿悬岩跌落,且在不到两公里的流程中就跌落五次,形成五个形态各异的瀑布和深潭,即碧玉潭、锁龙潭、珍珠潭、仙女潭、击鼓潭。每到一潭,奔泻而下的瀑布落在岩石上,雪浪翻涌,水花四溅,声如洪钟,其实气势十分壮观。仙女潭瀑长40余米,瀑中一巨石将水分为两股缓流而下,勾勒出一位曲线分明、娥娜多姿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欢迎五湖四海游客的到来。这时,我在同小张的闲聊中,得知井冈山居然还是个出伟人的地方,新中国已故两代领导核心的祖籍都在井冈山。毛泽东的祖先毛氏始祖毛太华是吉水县龙城人,邓小平的祖先邓鹤轩是峡江县水边人。这两县都属于“大井冈”范围。井冈山真是一方神奇的大地啊。

遗憾的是,两天的行程太短暂,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要踏上去炎陵县观光的旅程。别了,神圣的井冈山,总有一天我还会来的!

(2006年7月8日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井冈之魂,魂在心中,游走其间,处处感受到的,除了美的景致之外,更多的是一份红色岁月里的故事,伴着行走的脚步,而驻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