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50万农民工在“南方”有了“娘家”
————安康市驻江苏省南通市劳务办事处挂牌成立
本报讯 (记者 王典根)安康市驻江苏省南通市劳务办事处日前挂牌成立,这就意味着今后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南方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有了“娘家”。
安康市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50万人左右,其中向东南沿海地区输送劳动力份额占总输出量的70%。2006年,全市劳务输出46·7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万人;输出前组织培训16·8万人。劳务输出为安康市带回资金20·8亿元,劳务收入对全市农民增收的贡献占7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6%,这其中劳务收入占到全市农民纯收入的40%以上。46·7万名农民工分布在“南方”的建筑施工地、工厂企业、餐饮、宾馆及各大商场等各个行业。安康市政府为了帮助农民工按时足额地拿到工资,安康市仅今年上半年,就对全市500多家建筑施工、公路施工、餐饮服务、矿山企业进行检查,追讨回农民工工资383·9万元;还接待各类投诉案件100余起,涉及农民工2000余人,全部在实效期内全部结案。近期,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组成了公安、工商、劳动联合监察组,在汉阴县召开农民工三级维权现场会,重点对私招乱聘、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非法职介、中介行为等重点违法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劳动监察。
该办事处主任王本连说:“设立办事处将促进安康市劳务产业的稳定发展,实现安康市富余劳动力输出、输入两个基地的对接,加强区域劳务协作,进一步开展定单式培训,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提高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促进务工人员在发达地区沉淀,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创建“安康———南通”务工直通车叫好!
安康市为进一步推进与沿海用工需求城市的劳务合作与交流,按照“培训、就业、维权”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有序输出的就业通道,创建安康——南通务工直通车。
双方约定:开展经验交流和互访活动,开展劳动和保障工作的理论研讨和职介及培训机构的经验交流,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促进两市劳动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双方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经验交流活动;双方公共职介机构开展合作,双方劳动力中心市场互设务工信息发布窗口,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劳动资源对接信息。按市场化就业的原则,通过逐步连通,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网络渠道,做好劳务输出(入)协作工作。南通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定期优先向安康提供单位用工、劳务、培训信息,并协助双方开展劳务输出(入)的组织、培训工作。安康市力争每年向南通市或通过南通市有组织地劳务输入(出)5000人;搭建技能培训合作平台,发挥安康劳动力资源优势,双方共同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形成初、中、高递增的技能培训体系。两市重点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实现对接,安康优先向南通输送培训合格人员。
安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冯尚勇说:“目前安康市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5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不利于保障,不利于维权。安康市驻江苏省南通市劳务办事处日前挂牌成立只是作为2007年西洽会的一个合作项目,作为中心办事处对积极搭建用工供需平台,实现求职人员与用工单位的顺利对接,创建“安康———南通务工直通车”,这对我们今后在南方其它城市设立工作站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推动作用。”
南通·安康两地友谊渊源流长。近年来,随着两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主管就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引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与中西部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推进人力资源跨地区配置,已成为缓解南通市企业“招工难”和安康劳务输出难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两市紧紧抓住第十一届“西洽会”的契机,双方进一步加强了接触和交流,并本着“友好合作、互利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确立了双方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一方面,安康人勤劳、朴实、聪明,深受南通用人单位的青睐;另一方面,南通企业诚实、守信、规范,深受安康务工人员的喜爱。可以说,目前双方人力资源互补共赢的良好局面已得到了全面开启。
安康市驻南通劳务办事处的建立,既是对南通和安康两地劳务协作既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又是双方继续开展长期深度合作的重要开端。它将不仅成为宣传南通、推介企业,引导安康人力资源有序流入南通的助推平台,还是加强双方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合作的交流平台,更是安康今后在南方扩大影响,进行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双方以此为契机,通过积极营造和谐用人环境,努力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在有效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的同时,使包括安康市在内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在通实现稳定、满意和充满希望的就业,进而把安康市与南方沿海城市的劳务协作推向深入。
-全文完-
▷ 进入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