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韶山铁骨

发表于-2007年07月15日 中午1:05评论-1条

湖南韶山冲,青山绿水,毛主[xi]的故居,儿时便知晓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神圣又向往。世纪初,从上海西上到贵阳,经湖南,崇山峻岭,一掠而过。从贵阳返杭州,又跨湘江,东流滚滚,也匆匆而过。今夏初,从武汉三镇蛇山“黄鹤楼”南下广东石龙古镇,又见岳簏山脉,薄雾缭绕,也忙忙而过。古镇小住二十余日,日渐炎热,遂生归意。归途虽酷暑难耐,几经踌躇,终下决心奔往韶山冲,瞻仰老人家故居,了却情系韶山、心仰伟人的夙愿。

倾盆大雨中告别了石龙古镇,过韶关,穿坪石,山高万仞,怪石峥嵘,黎明进长沙。站前找了一间有空调小店,小憩片刻,便登上开往韶山的列车。列车在起伏的山峦中穿行,盛夏的潇湘浓翠欲滴,山坳中绿树掩映着一、两处白墙黑瓦农家小楼。过湘潭,绿色的山谷被一条红褐色大坝横腰截断,如巨龙欲飞,坝上一湖碧水荡漾。湘潭到韶山的铁路是英明领袖华主[xi]在任“父母官”时修建的。火车在这条路上肆意妄为,一会儿如脱缰野马,狂奔驰骋;一会儿如慢吞吞的懒牛,摇摇晃晃。一会儿又气喘嘘嘘,赖在路上一步不动。日上三竿,才爬进韶山站,一座清馨秀丽的小山城。 

走进韶山冲的瞬间,你才能领会真正的山青水秀,令你不得不相信这里诞生伟人是苍天的安排。转过一山湾,沿一池塘畔前行,便见到那叫“上屋场”山坳中老人家的故居,一幅画卷,似曾相识。一栋普普通通江南农舍,为凹式房子,黄墙黑瓦,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荷花怒放,红艳艳,白洁洁,婷婷玉立。毗邻的南塘,绿水莹莹,微风吹过,荡起阵阵涟漪。屋后青山似龙脊蜿蜒起伏,翠竹挺拔,苍松环抱。门上一匾,小平同志手书“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光闪闪。入门,一武警小战士威风凛凛站岗护卫。老屋采光欠佳,黑檩木,土坯墙,旧卧床,小油灯,装衣柜,八仙桌,木板凳,老石磨,破水车,都留下“十三伢子”的印迹。堂屋、卧室、厨房、米仓、柴房、牛栏、猪舍同一屋檐下。就是在这俭朴的农舍里,老人家孕育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平等公正的抱负,终于“换了人间”,把“东亚病夫”改造为铁骨铮铮的伟大民族,屹立在东方。

出后门,东行上一小山坡,见一圆圆平坦毛家打谷场。下一山坳,见一人工山洞,狭长贯通山峦,洞内阴凉。夫人洞口端详片刻,叹息可惜,坏了风水。南行过一片稻田,沿山脚又东行,苍翠松林中登上一条曲折陡峭的石阶。艰辛攀到山顶,便是毛主[xi]父母的陵墓,庄严简朴。墓前一碑,篆刻主[xi]《悼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默诵悼文,情深意切,感慨万千,不禁眼睛一热,肃穆脱帽,深深鞠了一躬。墓旁有一石亭,洁白如玉。山间松涛阵阵,似哭泣,似哀鸣------。

顺台阶下,出林海,沿山脚韶山村路行,见南岸私塾。时近中午,疲惫挥汗,捱下冲底,步履沉重走到铜像广场。途中,一位稍矮瘦的男子热情来搭讪,绕了很大弯才知晓原来是拉客去饭店吃饭。突然,斜对面冲出一稍胖的女人,与那男人激烈吵骂起来。见此,加快了脚步,突出了包围圈。广场上鲜花从中老人家身着中山装,手持文稿,目光炯炯,慈祥微笑,凝望南方起伏的群山,巍然挺立。有记载铜像揭幕瞬间,天空突然日月同辉,方圆九里满山野杜鹃竟相开放,红花烂漫。铜像对面是毛氏宗祠,背依青山,白墙青瓦,门脸似三门翘檐牌坊,大气宏伟。祠堂内三进院落,古朴典雅。小戏楼下几排木桌矮凳,主[xi]在这里办过农民夜校,夫人扬开慧女士担任教师。祠内《毛泽东家世展览》厅内有立式空调,打开后,泠风袭袭,凉爽宜人,真是很惬意。出祠门,见夫人坐在树下乘凉,那一开始便出现身边、与矮男人恶骂的胖女人,满脸堆笑,望照顾其饭店生意,锲而不舍,实难推却,便随她去了。胖女人满脸堆笑,一路春风。途中遇毛鉴公祠,曾为韶山乡乡政府所在地。大门禁闭,铁将军把门。饭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落坐点了一碗红烧肉,一盘时令小菜后,胖女人脸若冰霜,川剧善变脸,怎么湘女人也通此道?

娇阳西斜,仍热风扑面,又登上来时的列车,仍傲桀不训,信马由缰,快快慢慢,走走停停,折腾到长沙已是华灯初放,万家灯火了。

2007年6月24 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铁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落梧桐点评:

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感怀自然的魅力

文章评论共[1]个
矛一戈-评论

欢迎你再来哦!
  【铁骨 回复】:谢谢了,希望能在去. [2007-7-16 10:40:05]at:2007年07月16日 凌晨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