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宜烟宜雨又宜风王先林

发表于-2007年07月14日 晚上10:16评论-1条

“乡下老外婆,家在河边住。出门只闻‘布谷’声,林间有小路。房后翠竹园,房前梧桐树。表弟拉拉我的手,河边捉鱼去。”这首《秀竹村》里的乡村情趣,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悠悠的从前,远远的乡下。

我家乡的老屋门前,就有一片竹林,任它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是一派葱翠流碧,因此那里一直就是我的天上人间。

竹林很大,竹子很多,品种也不少。楠竹参天,箬竹掩地,水竹纤柔,紫竹妩媚,还有桂竹、金竹各有风韵,特别是春来桃花两三树,若隐若现,又是一番别样风情。当然,就我而言,景色倒在其次,关键是竹子丰富了我的生活。

宋代黄庭坚说得好:“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冬去春来,春笋破土而出,和家里的腊肉一起炒,自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到了端午节,母亲就会让我到竹林里摘一些箬竹叶,拿它包粽子,那分纯香,现在想来,依然回味无限。说实在的,自从母亲永远地离去,我便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也许,不排除心理因素,但那分香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里。夏日炎炎,父亲就会请了篾匠到家,砍几根竹子,编成竹席,凉浸浸的,躺在上面,遥望牵牛织女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于是我们就轻松地把夏夜度过。可是,父亲不在了,那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后来,到了洞庭湖的君山岛,看见了另一种从没见过的竹子,那就是斑点竹,因为见证了一个香艳飘忽的爱情神话,人们又叫它湘妃竹。君山岛的湘妃墓前一副对联:“湘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墓后,“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竹竿上斑斑点点,恰如湘妃流下的纷纷珠泪。有一首诗写得贴切:“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引多少骚人墨客。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珠泪满江河。”说也奇怪,这种竹子全世界也就君山岛独有,让人不得不赞叹自然的神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这是常建题常熟市兴福禅寺的著名诗篇。2003年7月,我也慕名而去。寺前碧水潺潺,香烟袅袅,颇为热闹,正如翁同龢所题对联:“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可是一走进后院,就是另一番境界。绿水清潭,游鱼可数;翠竹连连,鸟鸣声声,令人不忍离去。我也注意到,那里的竹子,也是与众不同。每两个竹节之间,竹竿圆圆隆起,就像弥勒佛的肚子,因此,叫作佛肚竹。和这里的氛围相得益彰,真是生对了地方。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我现在的楼下就有一丛紫竹,竹叶碧绿纤细,竹竿紫红如血,究竟不知何故。还是郑板桥说得好:“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当然,这个“己”是“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的。有了气节,没了私心,每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小小的生活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

让我们像竹子一样,“宜烟宜雨又宜风”吧!

2007年7月14日无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古诗配幽境,浅语析人生,味浓,意深,欣赏!

文章评论共[1]个
雨霖霖-评论

拜读中~~~~~~~~at:2007年07月15日 凌晨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