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朋友从南方回来,免不了几位好友轮流做东,有感于儿时的趣事,同学间的掌故,朋友中的逸事,于是多日都沉醉在酒乡之中,也再次领略了北方人喝酒的豪气,感悟中国酒文化之“魅力”。
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暂且不去考证酒的渊源,且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更有武松景阳岗打虎的傲骨英风。当然节日庆典,喜庆家宴,朋友聚会都少不了酒的参与。
酒可以助兴,举杯共饮,营造喜庆氛围,离不开酒的功劳。在我国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等等。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聚之时,所有家庭都会尽量备好丰盛的酒席,即使平时不饮酒,年夜饭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举家共饮,同贺新春。无论年龄皆须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结婚庆典,更是必得饮酒,“喜酒”便成了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届时新人要饮“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者,一瓠分成之双瓢也,引申为结婚之意。
酒可以驱寒壮胆,即便象武松这样的侠士,如果没有借助酒的力量,恐怕也很难成全千古美谈。古人征战出发前都要以酒壮军威,无数豪士名将多与酒有渊源,关羽温酒斩华雄,周邦彦则“酒压愁城破。”有美酒斩关,酒兵压城,愁城何足道哉?更为凄凉悲壮者则是为奔赴黄泉的临刑者道别,豪饮一碗酒,高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听罢古人:“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又闻现代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的豪迈。酒对怯懦者可以“酒壮怂人胆”,酒后吐真言,以酒壮胆,酒也成全过不少美事呢。
酒可以助思,酒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衷爱。李白斗酒诗百篇;书圣王羲之曾“流觞曲水”;竹林七贤终日以酒为乐;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文人骚客与酒如影随形,酒与诗更是结下不解之缘:有酒无诗空寂寥,有诗无酒不成篇。 人生得意诗兼酒, 墨种笔耕年复年。
酒可以解忧,李白有诗云:“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下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辛弃疾则写道:“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关汉卿告诉人们:“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可见酒的解忧功能,确非人间凡物可比。而愁太多,酒则无能为力也。才女李清照曾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叹。而蒋捷词则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之句。最为著名的还是要属李白《将进酒》,唱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古绝唱,对酒解忧功能予以精妙总结。
据专家考证,饮酒适量可以活血养颜,尤其是红酒。酒者,集五谷精华而成之佳酿也,闻之沁人心脾,啜之甘美如饴,饮后感受奇妙,可以开胃活血,有养生去病之功效。女人少饮则可以调节情绪,尤其是粉面状若桃花,更增添了几分妩媚。
当然,饮酒要讲究场合氛围,看跟谁喝,三两知己,把盅问盏,嬉笑怒骂,喝的是兴致。如果和自己的爱人烛光下,眉目传情,未饮先醉,喝的是情调。而在伤心的时候一人独酌,以酒买醉,却是以酒消愁愁更愁,正应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论在什么场合,男人们大都是酒不喝醉死不休!亲朋好友相聚,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要喝个痛快!即使不会喝的,老同学,老朋友,难得见面,也要舍命陪君子!如果是人多的场合,喝到兴头上,那更是不甘示弱,总想把对手整趴下,喝的是豪气!如果是和女人在一起,架不住甜言蜜语,女人递过来的都是玉液琼浆,干杯!是“宁愿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女人即使会喝酒,在人多的场合往往也要做淑女状,既怕失态贻笑大方,也怕男人不怀好意的捉弄。这是女人喝酒的方式。所以,诸君经常会在大街小巷见到酩酊大醉的男人,很少看到这种模样的女人。当然我说的这种女人算是传统式的,现代版的女孩子豪气可以和男人平分天下,一比春秋,当然若占了上风,可喜可敬,而若醉倒其状则惨不忍睹了。
当然,酒文化亦有低俗之一面。划拳行令,胡言乱语;高声喧闹,醉卧街衢;伤身败德,赤眼迷离;酒后误事,酒后失德,因贪杯而命赴黄泉或致残致痴者历代多有,史不绝书。平心而论,不善饮酒之民族必定是缺乏浪漫气质的,酒可使懦夫雄,使淑女媚,使文士狂;使立者舞,使庄者谐,使寒者暖,使愁者忘;骚客盈盈一樽,而才思泉涌;美人浅浅一盏,而桃腮粉面。先民借之驱除严冬寒气,提升悲壮情怀,化解悲情苦恨,屡试而不爽;于庆典、祭祀、征战、年节等场合氛围之营造,有大助焉。
本人愚见:酒本身并不坏,否则,怎会有几千年流传的酒文化呢。小饮则无伤大雅,而酗酒则有害健康,劝君“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全文完-
▷ 进入挣扎的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