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性之初才善肖青

发表于-2007年07月14日 下午4:47评论-1条

“人之初,性本善”,小的时候,听了这句话,一直的就以为人性是善的了。后来,才知道后面还跟了一句:“苟不教,性乃迁”。再后来,长大了一些,知道性乃迁,也并不是因为,就是父、或者是师,苟不教了,实在的,人性在之初,才善。

近来常常的看到一些见死不救的报道。这些个见死不救,原来也是各式各样儿的。有一些就只是见了死,没有去救,是一种对生命的无视;有一些是见到了或许可以不死,起了哄的帮忙帮到了死,是一种对生命的蔑视;还有一种是看着将死未死,为着那可以让他不死的机会讨价还价,是一种对生命的冷漠―――当真是林林总总―――见死不救,也大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发展势头。

人性,是怎么了?

人,在过了之初的阶段以后,开始有了认知,有了智慧,懂得了生命诚可贵。然而是在过了人之初之后,人性开始更多的对生命表现出了麻木。人给人性的定义,有一个叫做了善,还有一个叫做了恶,如今这个麻木,在善于恶之间,既不是善的,也还就没有给叫做了恶。

这个麻木,并不需要父、或者是师,特特的去教,人性才可以学得会。人在长到了过了之初的阶段之后,学会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释放自己。这个时候,看着不属于自己的、一个和自己无关痛痒的生命挣扎、或者消逝,便成了一个极其刺激的释放自己的机会―――毕竟,这样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个时候,人既然是过了之初的阶段,自然是明白了,人性,倘若是到了恶的地步,是要受到惩罚的。于是,人更多的选择了不恶,却也并不就去保持着那个之初曾经有着的善。毕竟,人在过了之初之后,有了诸多的牵挂,有了生存的压力,这个时候,做一个善的事情,是要有付出代价的可能的,于是,就不妨麻木一下,做一个不善,不恶的看客。在这个做着不善也不恶的看客的同时,释放自己对于生活的种种不满足。

这个时候,更多的暴露出来的,是人在过了之初的阶段以后,在人类的群居生活中,更多的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叫做了“卑鄙”的人性。想来,这个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造就,一个人的血脉里,就可以流淌了这么样的一种血,可以既不是红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这个人可以既不是健康的,也不是疾病的。就连中医也是可以见证这个现象的,中医里诊断出来,有一种人,就是既不是健康的,也不是患了病的,而是需要调理调理的。

人性,只在之初,才善,也是属于需要调理调理的一种吧。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7-14 18:25:3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肖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人性之初是善是恶到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在后天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一个人出生后的后天教育,对人生是起着一定作用的。问好!
  【肖青 回复】:因为这样,面对小朋友的疑问,才有解释不清的尴尬

谢谢. [2007-7-16 23:16:20]at:2007年07月16日 中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