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为附庸风雅,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回《红楼梦》,因为别人都说看的时候为故事中的林黛玉感动得泪水涟涟,我却一滴泪都没流,别个都把那宝钗恨得咬牙切齿,我却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好,想说出来,又怕人家说自己没文化,读不懂原著。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反动、很浅薄的人,实际也是,嘿嘿。
从那以后,再没看过《红楼梦》,更别说要我静下心来研究它了,但心里一直有个结,觉得那薜宝钗挺冤的。
写小说的人都知道,在刻划人物时,主角总是凝聚了作者的喜好,在《红楼梦》中,故事不外是围绕宝黛钗来展开的,黛玉是个悲剧人物,作者安排她早早就死了,可见,作者自己也认为以黛玉的性格和为人,最终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而宝钗则不然,聪明、乖巧、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知书达理、八面玲珑,深得贾府上下宠爱,人又长得漂亮,别说在当时,就是放在现在,这样的女子也是上上乘,可见当时作者对她的喜爱程度应该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金,何况一个小小女子。宝钗聪明乖巧,能察言观色,巧言善变,与她出身于封建皇商的家庭有关,从小她看到了许多权贵的争斗而带来的残酷,她深知以她一个小小的女子若不懂随机应变,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才干,反抗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何不审时度势“顺应时代,与时俱进”。
所以,她把希望寄托于宝玉身上,有时见机劝导宝玉,“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却不想招来宝玉的责怪。想来这小女子也确有远见,现在社会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哪个希望自己的老公或男朋友常出入灯红酒绿,混迹声色犬马,与胭脂花粉为伍?现在的小孩子又有哪个家长不是为了将来他们有个好的职业,千方百计找后门进名校,恨不得每分钟都能学门技艺,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成为人中龙?
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如性情,黛玉与宝钗,一个是秋月,一个是春花。黛玉是秋月,高挂于天空,高高在上,冷冷清秋,淡淡的俯视着人间,人们只可远观;而宝钗则是春花,生活在现实中,红红火火,俗,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在《红楼梦》中,宝钗是个相对比较完美的人物,她的一言一行所体现出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许是她太完美了,太生活化了,把个贾府上上下下人心笼络得妥妥贴贴,就是风姐这样精明的人也不得不喜欢她。这更衬托了黛玉的凄惨、孤独、无奈,使得人们人性中同情弱者的本能得到了挥发。于是由妒生怨,这可爱的小女子只得充当了人们“眼中钉”的角色。
尽管最后大观园家族没落,大厦倾倒,富贵散尽,丈夫出走,这对于宝钗这样一个女人来说,也确实可怜的了。我们也无法知道,宝钗最后的归宿是什么?但我认为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在现实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在其中,不致于被社会淘汰,恐怕就要向宝钗学几手这“为人之道”了。
有诗曰: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全文完-
▷ 进入红酒女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