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远古后水之神云游于莒县平原时,见此带土地肥美,碧水萦绕,桃红柳绿,惟独缺青山点缀。于是便从远山上携来一角缀于平原尽头,便得名于浮来山。在莒城登高西眺,浮来如静镜止水的江面,有蛟龙腾起之势。或许后水之神为了显现自己的名气,便随手携来这不足300米海拔的一角安放此地,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确,也正是由此浮来崛起了法汰讲《禅定》,惠地校《华严》昙观送舍利、三丰炼金丹、佛成受衣钵的美誉,有了商周的老树、魏晋的古刹、隋唐的庙庵。有了浮来千年的沧桑与盛誉。
在浮来松柏参天,古藤绕树,美禽栖枝,奇鸟鸣林之心旷神怡的美景中,我们更多感到的是那积淀千年文化致使内心的沉重。我们可以看到定林寺“绝仰千年”的赞叹,读得“千年银杏”生命的坚韧,听得齐长城“一鼓作气”的佳话,凭吊得“莒子墓”命数的不定漂泊。
千年古刹定林寺是刘勰撰校《文心雕龙》的“校经楼”的所在地。那飞檐螭首,雕梁画栋,既轩敞典雅,也不失古朴大方。也正是定林寺这风韵千古的典雅而不失大方。才让刘勰酝酿了“衔华佩实”、“文质相称”开创我国“文笔之分”的文学理论著作。以致史学泰斗发出了“绝仰千古”的赞叹。
在定林寺有这样一句诗“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三千年的历史风雨与沧桑,至今仍今枝荣叶茂,生意盎然,冠如华盖,阳春开花,金秋献果,年复一年,生生不已。我们在树下乘凉或许应该钦佩其生命的坚韧。
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或许也只有那历经沧海桑田的齐长城才是真正的见证者。因为在这浮来山的古长城脚下,留下了一段家喻户晓的“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
浮来山东麓北去2公里处,我们在凭吊莒子巨墓时,我们谁都会知道无法去预知命数。宿命的选择面对生命的种种,去抗争人生的种种。
在浮来这千年沧桑面前,谁不想如刘勰般垂名千古,谁不想如银杏般万古常青,谁不想像齐长城般千年不倒。但在凭吊莒子时,我们读到的是人生的苦短,道路的漫长;读到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苦闷与无奈。
身致浮来,那有读不完的证史碑文,有阅不完的摩崖石刻,无论是你四季身临,还是朝夕及至。都能让你的眼帘呈上一幅幅山水的佳画,让你的心灵品上一杯香茗。
春来花满园,夏来绿满天,秋来香悠远,冬来雪满山。
春至清泉峡,百花在冰释的春江鸭水中怒放。夏临三大名泉,映着千年银杏的天,缕缕绿意爽入心田。秋来浮来果园,果香悠远。冬驻仙书石,其地隆冬雪后,漫山皆白,唯温石一脉,雪先消融,仙气蒸腾。
清晨,啁鸡岩上,伴着晨钟,鸟语入耳,清泉入目。忆着古人“万树鸡栖山寺晚,千年人去洞云留。素书匣贮仙崖古,丹灶星沈石磴秋。”的佳句,咀嚼着儿时不经意听得的浮丘公与“天书宝匣”的动人传说。
在暮鼓声里,映着斜阳的残照,在金色浮来晚照图上,涂鸦着寺庙内外,亭阁之间的闲情,淡描着清泉峡俗、云龙崖畔的逸致。驭着夜淡黑的双翅飞进浮来的梦乡,与群仙共舞,与众僧共读。读那浮来文化的深邃,读那浮来文化的渊博,读那浮来游者的人生沧桑与风雨。
-全文完-
▷ 进入翁山夜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