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再次感动中国
这段时间安徽的普降大到暴雨,淮河两岸河水暴涨,滔滔洪水牵动着安徽和全国人民的心。7月10日12时29分,在接到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的命令后,随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阜阳市委书记胡连松一声令下,位于淮河王家坝闸的13孔闸门相继开启,刚才还平静等待的洪水顿时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路奔腾呼啸着冲进蒙洼蓄洪区。这已是淮河蒙洼蓄洪区自1954年来的第15次蓄洪了。每当王家坝闸超过保证水位,而淮河上游降雨量和来水量仍旧不断看涨时,蒙洼蓄洪区便要开启闸门,任洪水滚滚而入;而同时敞开的还有蓄洪区人民勇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的胸怀。淮河王家坝闸开启闸门,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流减轻淮河干流的高水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淮河王家坝闸再次开闸分洪,蒙洼蓄洪区从安乐乡村变成汪洋泽国。
当奉献不是以创造的形式、而是以牺牲的形式出现时,它只能带着伤痛、悲壮。安徽为大局所做出的这种悲壮的牺牲式奉献,自1953年就已注定。那一年,千里淮河建成历史上第一个蓄洪区——蒙洼蓄洪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淮河就屡屡将自己的伤痛,袒露在安徽儿女的身上。无数次的炸坝、开闸、蓄洪……当洪水袭来时,安徽人民发现他们所要做的不仅是不屈的抵抗,还要主动去牺牲。为了保住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不得不亲手让洪水摧毁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这是安徽又一次为了全局利益做出的重大牺牲,虽然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他却又一次选择了放弃小我,为的是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这是一次值得尊敬的牺牲,值得赞叹的选择,因为它无畏、清醒、果敢。为了减轻上游河南的压力,为了保住下游江苏的利益,安徽义无返顾。
防汛就是一场战役,最终的目标就是胜利。在夺取胜利的过程中,两害相权取其轻。牺牲,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一盘棋”思想下,我们必须服从命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利害放在全局的框架内考量。
对安徽来说,损失确实是很大的,而且每一个损失都是出于对全局、全流域的着想。王家坝如果不开闸分洪,那河南就得回水淹地。同样,如果我们不分洪,对下游江苏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兼顾上下游、左右岸,保全大局,舍小保大,正是安徽儿女不屈不挠、无私无畏、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淮河防洪防汛的主要行蓄洪区,基本都在安徽。除蒙洼人民外,我省淮河流域的姜家湖、唐垛湖、洛河洼和上、下六方堤等,也都以自己的牺牲为蓄洪作出了巨大贡献,为防洪防汛战役作出了巨大贡献。安徽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付出了太多。
通过媒体报道来看,整条淮河全长约为1000公里左右,落差为204米,但就在上游到中游之间短短的300多米之内,落差就达178米,而蒙洼就等于是这个“瀑布”的底部,从这里开始到下游洪泽湖,落差仅16米。湍急的河流到蒙洼一下子流速变慢,因此不管蒙洼地区的降水量多大,都容易形成河水的泛滥。
那么为何要选择蒙洼作为蓄洪区呢?据了解,如果王家坝闸水位超过29·3米还不分洪,首先可能造成上游河南省有关地区破圩,其次对闸门本身的安全构成威胁,第三,蒙洼围堤可能出现严重险情。此外,为了保障上下游重要工业城市及津浦铁路、京九铁路的安全,蒙洼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蓄洪的任务。
为此,蒙洼的老百姓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当地人说,蓄洪一次,老百姓就要贫困3年。蓄洪当年的农业收成全部损失,水利设施如桥涵路渠全部报废。群众生活在拥挤的庄台上,人均只有10平方米,而且人畜混居,生活环境恶劣。平时,村民根本不敢投资建设蔬菜大棚、鱼塘等。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我们才能把滔天的洪水看成一条简单的新闻,才能远离洪水原本可能“公正”施与我们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蒙洼蓄洪区这样的蓄滞洪区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挽救了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我们没有权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我们必须学会感恩,必须将感恩转化成实际的行动。
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些貌似远离洪水的人都是受益者,我们理当对蓄滞洪区人民的义举心怀感恩。正像歌里唱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感恩可以是一句“向阜阳人民致敬”的评论,更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回报。关键是,我们绝不可以再心安理得并无动于衷。
不管自己会承受多大的委屈,不管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安徽人民都愿意以大局为重,都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国家。也许安徽只是一个贫瘠的省会,但它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感动中国!
2007年7月12日晚21:54分于ahhf
-全文完-
▷ 进入水晶心世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