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读书的感觉
编者按: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始于20世纪初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以《新青年》为代表的进步刊物,传播了“新生儿”——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武装了革命队伍的头脑。这是一次彻底反对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创造性地提出了“白话文”等新观念。史称:“五四”运动。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文学作品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景象。至此,新中国的文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小说和词曲(包括戏曲)之流,应当属于“闲书”,作为消谴的“小道”。中国古典小说多以一些“传奇”抑或是“志怪”为主流,这些都不是正经的文字。明朝有人编写的小说总集,所谓的“三言二拍”,“三言”指的是《喻世名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二拍”指的是《拍案惊奇》初刻,二刻两本拟话本的简称。如此说来,中国应当是诗词文学艺术的国度。
由于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此以后,气象万千,众说纷纭,文学艺术开始有了“独立自由之思想”。“白话文”的学派与“文以载道”的学究派开始了争锋相对的论战。文坛上从而进行了第一次新文化运动,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很大,从而振兴和发展了中国的新文学思想。从此,新文学开始有了“雅俗共赏”的观念,推动着文学创作思想的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
苏东坡有两句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当指经典著作,所以要求百回读,以求得“熟读深思”。
《三国志》中有:“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经典文字简约,意味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体会,才能融会贯通。还有一个成语曰:爱不释手。大意为: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借此比喻书籍的好看,有意思。因此,我们正在读书时,可以用“爱不释手”,而在读完以后,就要用“百读不厌”了。中国文字应用的奥妙,由此可见一斑。
读书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与作者以平常心互相交流思想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在读书时,排除一切杂物,清扫心灵空间,这便是读书人良好的开端。不要试图对作者发号施令,而要力争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来读书,成为作者的“粉丝”或策划者。如果你不参与,有碍于此,一开始就妄加评论,肆意攻击,你就有可能从书中得不到任何启迪或裨益。但是,如果你以空杯的心态,敞开思想的心扉,那么从文章的一开始的悬念到峰回路转的关口,到节外生枝的发展变化,你就能够读出妙趣横生,不可言传的意味了。如果你试图研究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风采,你必须做到“茶余饭后,百读不厌,悉心研究,尝试体验”,然后,方可以领悟到作者构思的‘蹊跷’,语言文字的贴切,结构的严谨,层次分明而且观点明确。可以说,一部书就是作者精心策划,苦心经营的“文字大厦”,词语的丰富多彩,结构安排的“此起彼伏,藕断丝连”,所传播的思想感情博大精深,意味深长,织成一副水乳交融,意境深远的山水图画抑或是动人心弦的乐章!
书籍是无价之宝,能够启发我们,鼓励我们,提供给我们大量有益的信息,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劝谏我们,肯定我们,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读书,是与智慧者思想的交流,是品尝着滋润灵魂的食粮,这种感觉真好!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7-9 18:52:0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