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难得糊涂”与“糊涂难得”李存章

发表于-2007年07月09日 清晨6:56评论-2条

“难得糊涂”与“糊涂难得”联在一起看似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同样的四个字一调换次序,意义就完全不同。“难得糊涂”,虽然难得,但毕竟与糊涂有缘,得到了它,拥有了它;而“糊涂难得”,即使经过一番刻苦追求,但终于与糊涂无缘,无法得到,难以拥有。况且,“难得糊涂”是名人名言,“糊涂难得”是微人微言,前者是郑板桥发明,后者是作者杜撰。

何谓“糊涂”?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分香臭,不知好歹,不懂明暗,不区黑白,不别曲直,不认亲疏,不识东西是也。它之反义词曰:明白、清楚、清醒。通常把糊涂的人,称作糊涂虫、糊涂蛋、糊涂鬼。

由此看来,“糊涂”算不上好词儿,含有贬意,可不少人喜之爱之,且以得到它,拥有它为荣,做为座右铭放之案边,置之床头,贴之墙壁,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

近日,我在着意研究这一“难得糊涂”现象,它似乎已在升华,成为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向往”,一种“理想”,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目标”……当今世间,有那么一些人,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糊里糊涂,马马糊糊,迷迷糊糊,模模糊糊,含含糊糊,一塌糊涂。这些人深得“难得糊涂”之精髓,深知“难得糊涂”之奥妙,这也的确是一道风景,一种境界。

郑板桥已经作古,他所处的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他的思想观念和处世哲学,他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以及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我均知之甚少,但我知道他绝非一个糊涂蛋,他没有升官发财,而是弃官归田就是明证。他的“难得糊涂”是对世风的不满,是对时局的讽刺,是对黑暗腐败现实的无可奈何的逃避。在那个时代,他再清醒再明白,也无回天之力,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去描绘那虚幻的“世外桃源”之美景。这种归隐山林,与世无争,不随波不逐流,看不见心为净,也的确是一种境界。这难得的“糊涂”,也的确强似那些不贪白不贪,不占白不占,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清醒!

说到这里,使我们不得不想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实在“糊涂难得”,又清醒难活,只有投江自尽一条道儿。屈原的路也许不足取,但他又有什么办法,他也无回天之力,又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家破国亡的可悲下场,更难以想得开,得以糊涂苟且偷生,这是历史上“糊涂难得”的典范了。

现如今,大家生活在这开明盛世,生活在这伟大时代,没有“文字狱”,言论有自由,揭露、举报腐败分子,批判、抨击丑恶现象,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力,更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用得着装傻、卖呆、求糊涂吗?

其实,“糊涂”的确难以求得,越想“糊涂”越清醒,追求“糊涂”的人,保证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了,一个清醒明白之人,不管他假装“糊涂”装得如何惟妙惟肖,最终还是“糊涂”不起来。恰恰相反,真正的“糊涂蛋”又往往把自己打扮得相当清醒,十分明白,可怎么也清醒明白不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存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若书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在要一个正直清官,要按道德良知办事而感到阻力重重时的无奈感叹.糊涂点,得过且过,同流合污,在社会上才受欢迎,这是我们的悲哀.

文章评论共[2]个
孤侠-评论

再详尽深入点更好at:2007年07月09日 中午2:19

李存章-评论

谢谢孤侠的指导与建议。at:2007年07月21日 清晨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