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挂灯笼、拉石、滑石、吃月饼岭头落雪

发表于-2007年07月07日 下午6:46评论-0条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过中秋节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后来随着村里的那条青石路变成水泥路,那项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几千年的拉石、滑石运动从此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没有人知道了。这次回到村子,我特地到村头村尾看了看,想找到当年那块巨大的牛姆王,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那威风凛凛,给我们的乡村生活,我的童年带来无限乐趣的牛姆王,带着他的徒子徒孙,是不是成了精跑到哪个山洞里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去了?或者说干脆跑到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当起了牛魔王?

中秋节,确切地说,也就是从八月初一这天起,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就会挂上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买来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记得有一年我还别出心裁地用西瓜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碧绿晶莹、玲珑剔透的灯笼,此灯笼一挂上,立刻引来无数孩子和大人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那儿吃着月饼,守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听父亲给我讲中秋节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汉人被一个叫做鞑子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一个鞑子管十户人家,鞑子怕民众造反,不让民众拥有铁器之类的东西。就连平时用的菜刀也要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每户人家大厅正梁的两头要各挂两只灯鞑(即灯笼)。以便鞑子在晚上随时想到谁家去查看百姓有没有私下里聚集在一起谋反,在明晃晃在灯下,就不会有被暗杀的危险。

人们实在忍受不了鞑子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在某一年的秋季,趁要过中秋之时,以送月饼为名,每块月饼里藏有一张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把原先挂在正梁上的灯笼拿来挂在大门上,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鞑子,让他们一个个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在鞑子吃饱喝足后,叫他们到青石路上玩滑石的游戏,鞑子十分高兴,全然没有半点戒心。只见鞑子双脚踏在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石头上,腆着一个大肚子,半躺在后面几个精壮汉子的身上,由着他们推着他一路的滑去,那石头与石头碰出的火花散发出来一股股浓烈的火药味以及那“呱呱”的响声让鞑子和推着他的人们兴奋不已,人们把鞑子推到村头或村尾,悄悄地杀了。最后剩下一个据说有四五百斤的王,大家一拥而上,用一根粗粗的绳子,套住他,一路的拖将而去,也杀了。从此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驱逐异族统治的伟大胜利,从那个中秋节后,闽北这一带的人,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在自己家大门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也是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不论白天和晚上,村子里开始进行滑石和拉石活动。特别是到了晚上,村子里一溜红红绿绿的灯笼挂着,伴着天上一轮明亮的月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在那儿滑石、拉石,热闹非凡。

滑石最少的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一个仰躺着,后面一人;或一人腆着肚子半躺着,由后面的两三人推着,飞快地向前而去。碰上对面而来的同行,能够十分灵巧地错过,绝对没有撞车的危险,那情形犹如威尼斯人驾驶着小艇在水中行驶般,是那么的轻松自如……留下一路硝烟的味道和“咯咯”的笑声,煞是活泼、热闹。拉石则不同,村里有一个巨大的叫做牛姆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有一个圆圆的洞,到了八月初一这天就有专门的人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好,一到晚上,十几二十个青年后生,他们就会拉着那块巨石,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在村子的青石古道上来回奔跑着,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姑娘和小孩,所过之处,好像是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又像是那天边的惊雷滚滚……那阵势、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拉石拉到最后,还有一场一决胜负比赛,我们村一共有三个小村,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最后,那块牛姆王被谁抢得,谁就是英雄,那个村子的人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这块大大的石头就在谁的村子边上静静地呆上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再次被请出来……

据母亲讲,每年的拉石、滑石要拉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清吉、平安,人丁兴旺,就不会瘟鸡、瘟鸭……

只可惜这一项极为有趣的运动就这样消失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过中秋节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后来随着村里的那条青石路变成水泥路,那项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几千年的拉石、滑石运动从此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没有人知道了。这次回到村子,我特地到村头村尾看了看,想找到当年那块巨大的牛姆王,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那威风凛凛,给我们的乡村生活,我的童年带来无限乐趣的牛姆王,带着他的徒子徒孙,是不是成了精跑到哪个山洞里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去了?或者说干脆跑到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当起了牛魔王?

中秋节,确切地说,也就是从八月初一这天起,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就会挂上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买来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记得有一年我还别出心裁地用西瓜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碧绿晶莹、玲珑剔透的灯笼,此灯笼一挂上,立刻引来无数孩子和大人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那儿吃着月饼,守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听父亲给我讲中秋节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汉人被一个叫做鞑子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一个鞑子管十户人家,鞑子怕民众造反,不让民众拥有铁器之类的东西。就连平时用的菜刀也要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每户人家大厅正梁的两头要各挂两只灯鞑(即灯笼)。以便鞑子在晚上随时想到谁家去查看百姓有没有私下里聚集在一起谋反,在明晃晃在灯下,就不会有被暗杀的危险。

人们实在忍受不了鞑子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在某一年的秋季,趁要过中秋之时,以送月饼为名,每块月饼里藏有一张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把原先挂在正梁上的灯笼拿来挂在大门上,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鞑子,让他们一个个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在鞑子吃饱喝足后,叫他们到青石路上玩滑石的游戏,鞑子十分高兴,全然没有半点戒心。只见鞑子双脚踏在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石头上,腆着一个大肚子,半躺在后面几个精壮汉子的身上,由着他们推着他一路的滑去,那石头与石头碰出的火花散发出来一股股浓烈的火药味以及那“呱呱”的响声让鞑子和推着他的人们兴奋不已,人们把鞑子推到村头或村尾,悄悄地杀了。最后剩下一个据说有四五百斤的王,大家一拥而上,用一根粗粗的绳子,套住他,一路的拖将而去,也杀了。从此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驱逐异族统治的伟大胜利,从那个中秋节后,闽北这一带的人,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在自己家大门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也是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不论白天和晚上,村子里开始进行滑石和拉石活动。特别是到了晚上,村子里一溜红红绿绿的灯笼挂着,伴着天上一轮明亮的月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在那儿滑石、拉石,热闹非凡。

滑石最少的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一个仰躺着,后面一人;或一人腆着肚子半躺着,由后面的两三人推着,飞快地向前而去。碰上对面而来的同行,能够十分灵巧地错过,绝对没有撞车的危险,那情形犹如威尼斯人驾驶着小艇在水中行驶般,是那么的轻松自如……留下一路硝烟的味道和“咯咯”的笑声,煞是活泼、热闹。拉石则不同,村里有一个巨大的叫做牛姆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有一个圆圆的洞,到了八月初一这天就有专门的人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好,一到晚上,十几二十个青年后生,他们就会拉着那块巨石,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在村子的青石古道上来回奔跑着,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姑娘和小孩,所过之处,好像是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又像是那天边的惊雷滚滚……那阵势、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拉石拉到最后,还有一场一决胜负比赛,我们村一共有三个小村,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最后,那块牛姆王被谁抢得,谁就是英雄,那个村子的人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这块大大的石头就在谁的村子边上静静地呆上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再次被请出来……

据母亲讲,每年的拉石、滑石要拉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清吉、平安,人丁兴旺,就不会瘟鸡、瘟鸭……

只可惜这一项极为有趣的运动就这样消失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过中秋节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后来随着村里的那条青石路变成水泥路,那项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几千年的拉石、滑石运动从此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没有人知道了。这次回到村子,我特地到村头村尾看了看,想找到当年那块巨大的牛姆王,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那威风凛凛,给我们的乡村生活,我的童年带来无限乐趣的牛姆王,带着他的徒子徒孙,是不是成了精跑到哪个山洞里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去了?或者说干脆跑到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当起了牛魔王?

中秋节,确切地说,也就是从八月初一这天起,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就会挂上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买来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记得有一年我还别出心裁地用西瓜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碧绿晶莹、玲珑剔透的灯笼,此灯笼一挂上,立刻引来无数孩子和大人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那儿吃着月饼,守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听父亲给我讲中秋节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汉人被一个叫做鞑子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一个鞑子管十户人家,鞑子怕民众造反,不让民众拥有铁器之类的东西。就连平时用的菜刀也要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每户人家大厅正梁的两头要各挂两只灯鞑(即灯笼)。以便鞑子在晚上随时想到谁家去查看百姓有没有私下里聚集在一起谋反,在明晃晃在灯下,就不会有被暗杀的危险。

人们实在忍受不了鞑子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在某一年的秋季,趁要过中秋之时,以送月饼为名,每块月饼里藏有一张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把原先挂在正梁上的灯笼拿来挂在大门上,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鞑子,让他们一个个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在鞑子吃饱喝足后,叫他们到青石路上玩滑石的游戏,鞑子十分高兴,全然没有半点戒心。只见鞑子双脚踏在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石头上,腆着一个大肚子,半躺在后面几个精壮汉子的身上,由着他们推着他一路的滑去,那石头与石头碰出的火花散发出来一股股浓烈的火药味以及那“呱呱”的响声让鞑子和推着他的人们兴奋不已,人们把鞑子推到村头或村尾,悄悄地杀了。最后剩下一个据说有四五百斤的王,大家一拥而上,用一根粗粗的绳子,套住他,一路的拖将而去,也杀了。从此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驱逐异族统治的伟大胜利,从那个中秋节后,闽北这一带的人,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在自己家大门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也是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不论白天和晚上,村子里开始进行滑石和拉石活动。特别是到了晚上,村子里一溜红红绿绿的灯笼挂着,伴着天上一轮明亮的月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在那儿滑石、拉石,热闹非凡。

滑石最少的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一个仰躺着,后面一人;或一人腆着肚子半躺着,由后面的两三人推着,飞快地向前而去。碰上对面而来的同行,能够十分灵巧地错过,绝对没有撞车的危险,那情形犹如威尼斯人驾驶着小艇在水中行驶般,是那么的轻松自如……留下一路硝烟的味道和“咯咯”的笑声,煞是活泼、热闹。拉石则不同,村里有一个巨大的叫做牛姆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有一个圆圆的洞,到了八月初一这天就有专门的人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好,一到晚上,十几二十个青年后生,他们就会拉着那块巨石,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在村子的青石古道上来回奔跑着,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姑娘和小孩,所过之处,好像是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又像是那天边的惊雷滚滚……那阵势、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拉石拉到最后,还有一场一决胜负比赛,我们村一共有三个小村,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最后,那块牛姆王被谁抢得,谁就是英雄,那个村子的人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这块大大的石头就在谁的村子边上静静地呆上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再次被请出来……

据母亲讲,每年的拉石、滑石要拉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清吉、平安,人丁兴旺,就不会瘟鸡、瘟鸭……

只可惜这一项极为有趣的运动就这样消失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过中秋节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后来随着村里的那条青石路变成水泥路,那项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几千年的拉石、滑石运动从此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没有人知道了。这次回到村子,我特地到村头村尾看了看,想找到当年那块巨大的牛姆王,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那威风凛凛,给我们的乡村生活,我的童年带来无限乐趣的牛姆王,带着他的徒子徒孙,是不是成了精跑到哪个山洞里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去了?或者说干脆跑到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当起了牛魔王?

中秋节,确切地说,也就是从八月初一这天起,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就会挂上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买来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记得有一年我还别出心裁地用西瓜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碧绿晶莹、玲珑剔透的灯笼,此灯笼一挂上,立刻引来无数孩子和大人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那儿吃着月饼,守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听父亲给我讲中秋节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汉人被一个叫做鞑子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一个鞑子管十户人家,鞑子怕民众造反,不让民众拥有铁器之类的东西。就连平时用的菜刀也要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每户人家大厅正梁的两头要各挂两只灯鞑(即灯笼)。以便鞑子在晚上随时想到谁家去查看百姓有没有私下里聚集在一起谋反,在明晃晃在灯下,就不会有被暗杀的危险。

人们实在忍受不了鞑子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在某一年的秋季,趁要过中秋之时,以送月饼为名,每块月饼里藏有一张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把原先挂在正梁上的灯笼拿来挂在大门上,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鞑子,让他们一个个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在鞑子吃饱喝足后,叫他们到青石路上玩滑石的游戏,鞑子十分高兴,全然没有半点戒心。只见鞑子双脚踏在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石头上,腆着一个大肚子,半躺在后面几个精壮汉子的身上,由着他们推着他一路的滑去,那石头与石头碰出的火花散发出来一股股浓烈的火药味以及那“呱呱”的响声让鞑子和推着他的人们兴奋不已,人们把鞑子推到村头或村尾,悄悄地杀了。最后剩下一个据说有四五百斤的王,大家一拥而上,用一根粗粗的绳子,套住他,一路的拖将而去,也杀了。从此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驱逐异族统治的伟大胜利,从那个中秋节后,闽北这一带的人,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在自己家大门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也是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不论白天和晚上,村子里开始进行滑石和拉石活动。特别是到了晚上,村子里一溜红红绿绿的灯笼挂着,伴着天上一轮明亮的月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在那儿滑石、拉石,热闹非凡。

滑石最少的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一个仰躺着,后面一人;或一人腆着肚子半躺着,由后面的两三人推着,飞快地向前而去。碰上对面而来的同行,能够十分灵巧地错过,绝对没有撞车的危险,那情形犹如威尼斯人驾驶着小艇在水中行驶般,是那么的轻松自如……留下一路硝烟的味道和“咯咯”的笑声,煞是活泼、热闹。拉石则不同,村里有一个巨大的叫做牛姆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有一个圆圆的洞,到了八月初一这天就有专门的人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好,一到晚上,十几二十个青年后生,他们就会拉着那块巨石,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在村子的青石古道上来回奔跑着,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姑娘和小孩,所过之处,好像是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又像是那天边的惊雷滚滚……那阵势、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拉石拉到最后,还有一场一决胜负比赛,我们村一共有三个小村,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最后,那块牛姆王被谁抢得,谁就是英雄,那个村子的人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这块大大的石头就在谁的村子边上静静地呆上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再次被请出来……

据母亲讲,每年的拉石、滑石要拉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清吉、平安,人丁兴旺,就不会瘟鸡、瘟鸭……

只可惜这一项极为有趣的运动就这样消失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过中秋节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后来随着村里的那条青石路变成水泥路,那项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几千年的拉石、滑石运动从此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没有人知道了。这次回到村子,我特地到村头村尾看了看,想找到当年那块巨大的牛姆王,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那威风凛凛,给我们的乡村生活,我的童年带来无限乐趣的牛姆王,带着他的徒子徒孙,是不是成了精跑到哪个山洞里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去了?或者说干脆跑到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当起了牛魔王?

中秋节,确切地说,也就是从八月初一这天起,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就会挂上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买来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记得有一年我还别出心裁地用西瓜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碧绿晶莹、玲珑剔透的灯笼,此灯笼一挂上,立刻引来无数孩子和大人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那儿吃着月饼,守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听父亲给我讲中秋节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汉人被一个叫做鞑子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一个鞑子管十户人家,鞑子怕民众造反,不让民众拥有铁器之类的东西。就连平时用的菜刀也要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每户人家大厅正梁的两头要各挂两只灯鞑(即灯笼)。以便鞑子在晚上随时想到谁家去查看百姓有没有私下里聚集在一起谋反,在明晃晃在灯下,就不会有被暗杀的危险。

人们实在忍受不了鞑子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在某一年的秋季,趁要过中秋之时,以送月饼为名,每块月饼里藏有一张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把原先挂在正梁上的灯笼拿来挂在大门上,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鞑子,让他们一个个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在鞑子吃饱喝足后,叫他们到青石路上玩滑石的游戏,鞑子十分高兴,全然没有半点戒心。只见鞑子双脚踏在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石头上,腆着一个大肚子,半躺在后面几个精壮汉子的身上,由着他们推着他一路的滑去,那石头与石头碰出的火花散发出来一股股浓烈的火药味以及那“呱呱”的响声让鞑子和推着他的人们兴奋不已,人们把鞑子推到村头或村尾,悄悄地杀了。最后剩下一个据说有四五百斤的王,大家一拥而上,用一根粗粗的绳子,套住他,一路的拖将而去,也杀了。从此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驱逐异族统治的伟大胜利,从那个中秋节后,闽北这一带的人,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在自己家大门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也是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不论白天和晚上,村子里开始进行滑石和拉石活动。特别是到了晚上,村子里一溜红红绿绿的灯笼挂着,伴着天上一轮明亮的月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在那儿滑石、拉石,热闹非凡。

滑石最少的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一个仰躺着,后面一人;或一人腆着肚子半躺着,由后面的两三人推着,飞快地向前而去。碰上对面而来的同行,能够十分灵巧地错过,绝对没有撞车的危险,那情形犹如威尼斯人驾驶着小艇在水中行驶般,是那么的轻松自如……留下一路硝烟的味道和“咯咯”的笑声,煞是活泼、热闹。拉石则不同,村里有一个巨大的叫做牛姆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有一个圆圆的洞,到了八月初一这天就有专门的人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好,一到晚上,十几二十个青年后生,他们就会拉着那块巨石,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在村子的青石古道上来回奔跑着,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姑娘和小孩,所过之处,好像是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又像是那天边的惊雷滚滚……那阵势、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拉石拉到最后,还有一场一决胜负比赛,我们村一共有三个小村,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最后,那块牛姆王被谁抢得,谁就是英雄,那个村子的人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这块大大的石头就在谁的村子边上静静地呆上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再次被请出来……

据母亲讲,每年的拉石、滑石要拉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清吉、平安,人丁兴旺,就不会瘟鸡、瘟鸭……

只可惜这一项极为有趣的运动就这样消失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岭头落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用翔实的笔触写出了民间的喜庆和民俗。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