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这些文字带走我那些积压在心中的黑色忧伤,带走所有让我生气的理由和借口。所谓“宁生穷命,莫生穷相”,砖头瓦块有机会成个古董可以翻身,宇航却屡次受挫,想来也只能胡思而涂鸦。
一
上海东方卫星台见湖南兄弟电视台仅凭一场“超女比赛”,竟然如此的占尽风头,真望洋兴叹而摩拳擦掌,过了不久终于摆了一场“男儿宴”。
按理说这“好男儿”的旗帜,应当扭转一下娱乐界阴胜阳衰的境地,而一展阳刚之气,可不想卷起一股新f4热浪。这不仅让我一阵思索,若是鲁迅他老人家来参选“好男儿”比赛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更有人将他比做“民族魂”。如此的评价应该是中国的“好男儿”吧?!不过按照东方卫视的几个花旦评委的审核逻辑,鲁迅先生可能在初赛时就会被淘汰。
有必要的先开看看那三四个评委们,不是主持花旦,便是网络明艳,或是什么少女明星。几个人加起来还没有鲁迅先生的岁数大呢?平均年龄还没有过不惑之年,更不要说知天命了。这样的年龄能否看透人生、洞悉世态?
鲁迅先生必然有许多不符合她们的“好男儿”指标。首先是年龄大,脸上还有皱纹,还有两撇小胡子.比不上那日本漫画里的道明寺,更不用说是宋玉潘安了。怎么能让评委们养眼?其次,鲁迅先生曾经指明道姓的讽刺过一些秦淮明艳与鸳鸯蝴蝶,相比如今的风花雪月新感觉派已经占了上风,新仇加旧怨定要一起算了;最后一想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怎么能投资有回报呢?
这些评委不过是给大片选秀、广告选角,我看到不如与“超级女声”相对的叫“超级男脸”的好。何必用“好男儿”这个招牌呢?
二
“孔子学府”在世界据说已经扩展到八十多所,由此可以推算“汉语热”了,由此让许多国人为之一振。这自然是与国家经济增长与国际地位提高是分不开的,但是与中国的“英语热”不可同日而语。
国外的“汉语热”是外国自愿选修的,可有说是一种文化消遣;而中国的“英语热”却带有强制性的,是一种语言垄断。自愿性选择让人感觉快乐,强制性却让人感觉痛苦。
国外人学习汉语多半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否则那四书五经这样几乎让国人看成古董的东西,怎么能让国外人感兴趣。相比,中国人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都没有把它做为一种语言工具来学习,何谈文化了,不知道这是不是物极必反的原理。
看来国人真爱搞极端。
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是“财”,颜如玉就是“贵”.古人拿玉来比德,不过现在早已经变味道了,有钱便是贵,贵必须有钱。如果没有这么些诱惑的东西,那么这个私塾教育或许会倒闭。
考学原本是追求知识、探询真理的初衷,如今成了远离贫富差距的捷径,这也与国情是分不来的。这样想如果人人出生都是一个标准,没有什么生存的威胁,能否还是人去上学了呢?
我曾经见过许多农村学生,开始很用功,等到了大学有铁饭碗就不再学习了。看来,有的时候学习不过是为了安保的妥协方式。常言说“置于死地而后生”是不是这个道理?
四
如今城市发展的如欧洲,大部分农村却象非洲.有些人呼吁“人才啊!少人才的啊!”其实不是人才太少,而是国人精英却聚集在城市.他们在绞尽脑汁计划着开发着城市,农村永远在计划外,更为残酷是牺牲了农村的利益去发展城市,两极分化真是愈见严重。不知道那位经济学家能开发出一条农村的经济策略,别老是跟是城市屁股后来制造一些无用的空头理论。
人才缺少的不是什么书本知识,而是精神方面的东西。红尘中的人不都是圣人君子,即便是人才也一样。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开发一些农村。因为农村人死都买不起棺材,而城市人宠物都有个墓地。
五
朱大可先生的文字中几处都有“小资”两字,相伴而来是什么小资文学、小资心态了,起初我不太明白,这几天看了看电视看出点门道来了。
例如台湾的东风电视台,完全是世俗化、商品化、娱乐化的节目。不是明星八卦,便是太极乱侃,吃啊玩啊,宠物怎么打扮是时髦啊……几乎没有政治新闻,文化节目,把明星美女翻过来调过去的演绎的没完没了,哈哈……
我真没有选择卫星电台的权利,如今理解小资文化,便是不愁吃穿的一些的人,叽叽喳喳的大唱“后庭花”。
六、康熙的微服私访与乾隆的六下江南
史书上没有明确的写到康熙帝微服私访,我想那大多是清代小说家杜撰的故事;但乾隆的六下江南那可是确有其事,所到之处必吟诗题词。这个文治武功至少在表面上超过前代的“十全老人”,自己必定恨过自己没有看过点野史小说,如果看过点关于微服私访的故事,必然觉得自己的六下江南真的毫无半点实质性的收获。
如果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定然觉得他这六下江南,弊端有三:
其一、由“地方官"陪着访、陪着看、陪着谈,一级陪一级,大家苦于作陪应酬,难免上行下效,成为经典的作秀节目。
其二、由“地方官”作陪,听年后总结,太多报喜不报忧,不然席地痛哭,“圣上一定是下发赈灾救济灾民啊!”;看的都是二手汇报,谁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
其三、由“地方官”作陪,基层同志与街头百姓太有顾虑,即使有真话也往往欲言又止,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人家手中,谁敢畅所欲言?
由此三点也可以看出来,兴师动众与居高临下的“体察民情”不过是一场政绩秀而已.虽然可以用到个“亲自”二字,看似大有赞誉之词,实则是领导是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七、八卦新闻何时休?
有太多太多的娱乐杂志的销售量是靠着别人的隐私、绯闻而上升的;有太多太多的出名也是出卖肖像乃至尊严而发家的;有太多太多的网络点击率也是如此的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报道的信息缺少文化品位,产生了人文关怀的低俗化。他们对自然兴趣不大,对公益事业也热情不高,娱乐价值上的追求也没有,惟独对关乎他人的隐私话题,以及各类春光乍泄的图片,越是裸露越好,不惜背负骂名,乐此不疲。
他们抓住了大众内心的低俗心态,他们的报道是不伤皮肉名利双收,一面高举娱乐大旗,一方面却又极端献媚庸俗的生活·再一个缺少教育、审美等功能,它只是茶钱饭后的消遣、街头巷尾的谈资,床头上的兴奋剂。
中国人仿佛真是点“窥私癖”,尤其是对女明星的窥视,那些公众场合能见到的大多让人麻木了,大多没有兴趣;一目了然的阿猫阿狗,也不用细心关注。例如:这个人刚报道范冰冰的最新剧照,那个就网上发出泳装,两个人则如狗仔一样去偷拍更裸露的图片。别人都看过的照片那不算什么,一定要弄点更新鲜的。
于是乎,这些八卦媒体说的更是绘声绘色,这个少不得加以“合理的虚构”;那个也彼此呼应来一个“合情的补充”。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爆炸新闻的这样传来了,捕风捉影也能变的妙笔生花。只可惜这样的好奇心,这样的创造力没有用在科学研究、著书立说之上。不管报道的内容真假和文化质量,只要能吸引大众眼球既可。
这样的思路之下,也难怪不能不出木字美、芙蓉姐姐这样的人物。
网络不知道还有多少不图名利不计报酬的八卦创作大军,让中国八卦事业扬名海外。
八、媚俗八卦的各种心态
笔者并不反对娱乐报道,但希望娱乐媒体要肩负点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的任务,这样能让那些纯粹为消费而阅读的读者能上升到一个层次,而不是隐私消费者和闲话挥霍者。
“十年一觉八卦梦.赢得娱乐明星名。”
一、把这样的宣传视为扬名稿。
二、太想出名的人,又无正确的渠道。那就出卖自己吧!
三、媒体杂志因此更是销量大增。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