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文化与卖艺北衍

发表于-2007年07月05日 下午4:48评论-3条

几年前有一帮专家热烈讨论了“韩寒现象”乃至“快餐文学”。如今争辩双方势均力敌,各类观点层出不穷,都快赶上审判萨达姆。可惜萨达姆终究是萨达姆,即使死了也能弄出一桩悬案。更值得一提的,某些缺根筋的“专家观点”甚至被搬进了课堂。真乃国将不国之预兆!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才称得上专家?如今所谓之专家,即是信口雌黄手攥津贴之说客。在大众面前滔滔不绝,满口术语,令人不知所云;而在真正的大家前,缄默不语,自惭形秽,恨不得从云上摔落,也好图个名震“天下”。鲁迅先生也形容过这类人,更有妙语(《文摊秘诀十条》)曰:(如若入此地摊)须设法证明墨翟是一只黑野鸡,或杨朱是澳洲人,并且出一本“专号”。专家们千万别郁闷,研究这个总比耍疯讨饭强。若先前的《死亡笔记》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待吾等小辈高山仰止、战战兢兢地拜读完长篇大论之后,才发现社会学、心理学家们竟然未有一位完整看过该影片。大概是睁眼说瞎话已成社会良好风尚。长此以往,泱泱大国能称专家之人将寥寥无几,多的不过是标榜为文化使者的三流街头卖艺人,可美其名曰“哗众取宠”。

文化这类玩意,本不是几个专家能信口开河的。自诞生起,文化便有了其固有的属性:娱乐。像荷马史诗是唱给孩子们听的,而中国古代的元杂剧也是演给大众看的。由于许多人的喜欢,所以至今流传。哪有你专家评定的份?!除非你把自己装成贫苦人民,那还能发给一张优惠券,没事自己偷着乐。谁能肯定韩寒的作品不被流传?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能被预见的,许多名著不也曾风靡一时,因此招来不少同行专家的妒忌?文化,或者说比较狭小的文学,都跟卖艺是一个原理,只不过技术不够格的人总会挑三拣四,自诩正宗。

去看杂技表演的时候,兀自感慨:其实中国人才辈出,然而这些人才都无一不毁在商业炒作和上一代的阻拦中。这兴许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罢。能抵住这些拦路抢劫者袭击的人,将来必是栋梁也。

——读《文学与出汗》,有感于现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北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圆月弯弓点评:

短小精悍,颇有见地的文字。

文章评论共[3]个
北衍-评论

谢谢。at:2007年07月05日 晚上7:46

凡尘悦-评论

最厉害的,最能击败一个人的事物,舆论无疑占其一。现在的说法是“捧杀”。不过似乎不被看好的东西往往可以走得更远。
  【北衍 回复】:是啊。就像很多诗人死了才被人铭记。我是最不愿意听专家的话的,都是些废话。 [2007-7-6 9:49:06]at:2007年07月05日 晚上8:11

邬海波-评论

论题的引申不错。
  【北衍 回复】:是吗?我第一次尝试写杂文。谢谢,问好! [2007-7-6 9:46:53]at:2007年07月06日 早上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