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感悟不惑是一种境界,因为他能够看到自己生存中,在生活上的价值,对周围能够游刃有余,坦荡的笑对一切——
这标志着其人:事业有成,宦途得志,经济宽裕……
同时外表上也再现其人的优越:大福大气,宏观阔论,不拘小节……
不惑的外型,是社会几千年来,对不惑人生的总体概括,很多人也在自觉不自觉中,追求着这达观的境界。
可很多人,当失去了这车水马龙的壮观局面之后,也猛醒,自嘲人生如烟,一切不过是苍穹中的尘埃星点,既对生活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流传青史的华章……可这时的人,已经步入夕阳之颠,有苍老的笑,往往留下珍重的美言。
为什么一定要在那时才真正的解惑呢?其实不惑之年,人并没有真正的进入不惑,而在惑中沉浮。
在笑谈中,人本身没有自我,更没有理性深处的寻觅到真实的自我。他们在人云亦云中耗费了宝贵的时光,在灯红酒绿下忘乎所以,在仕途历程中如履薄冰,在出世不惊中故做传奇……惑,在心底时时涌起,但为了适应所谓的与时俱进的狂潮,彻底忘却了自己;接至而来的惑就没有了生存的气息,也就熄灭在点燃的瞬间,没了惑的体验,成为不老的不惑的无限颠峰,在人的心灵矗立不朽的名言。
我在想,人在不惑之年,能真正步入不惑,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境界,也无法实现的目标。试想,惑在人心中的分量,恰如一张无边的鱼网,人仅仅是四线构成的一个结。你被定位在特定的点上,你不能超越这个结所形成的空间。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产生不能的亮点,把你上下左右完全约束其间。此时的你,其实在此时才明白人生存在的真正内涵和赋予的真正意义:
来世一遭,该活得自然,活得潇洒,活得自我;即使是片刻的自我,也理所当然的去尽力争取,让自己体验随心所欲的释然……
但无奈的人生,就在渴望中困惑着,因理性的空间——结的缘故,你没有自我:让真正感悟的生活之美,存在之味,情爱之真,一切都耗尽你的心力与体力。此刻的惑,仿佛是鸟欲飞翔缺了翅膀,渡江没有了方舟;花儿没有了芳香,言谈没有了声带……你始终在原来的结上:目睹流云的自如,日出的灿烂,月影的娇媚;感受轻风的美妙,细雨的潮湿,空气的清馨……随之而来的是,惑意的茫然!
不惑之年,其实明白人正处于惑中;感受不惑的人,其实不知道自我!
-全文完-
▷ 进入野鹤孤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