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车停稳,我就听到儿子喊“爸爸”的声音。我抬头,涛涛在二楼的阳台上。
已经两星期没见面了,他明显地也在想念着我们,不停地喊着“爸爸”。我听得很兴奋,叫着:“涛涛,涛涛,快下来。”
下了楼梯,涛涛往我身上扑过来。他又长高了。乡下的冷风吹得他原本白嫩的脸和手都有些黑,皮肤皴得起丝。但这并未影响他的健康,相反,在农村老家,没有我们过分精细的照料,他的身体照样很棒、很结实。
和涛涛玩了一会,他突然对我说:“要回南京,要回南京。”
说话间,他的眼眶竟有些湿润。我突然意识到,涛涛长大了,有了“思念”之情了。一份牵挂在他心里播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并伴随他今后的人生。
思念,该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吧!我们所思念的人、事、物,常常是自己最亲密的最有心灵感应的人,是自己经历的最难忘怀的事,是自己曾拥有或许已失去的物。人之思念,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心路历程。思念是有形的,是生命可以承受之轻,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等把思念表达出来;思念又是无形的,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任何载体都无法承载思念之情。
望着眼眶湿润、口中喃喃有辞“要回南京”、却无法用更多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儿子,我的心一阵颤栗。也许,从现在开始,我和他之间互动一生的心路历程正拉开序幕。
这一次,除了身体方面,涛涛在我眼中又有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
他能说的话更多了,表达的意思更趋准确。“要看动画片”,“要下楼”,“打开看看”,“不吃”,“不玩”……在我看来,同样一个意思,刚两周岁的儿子已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而我们这些大人则显得啰嗦、话多而不得要领;他比我们更直接地奔向他所思所想的主旨,而我们往往会遮遮掩掩、言不由衷。
他的动手动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去年春节时买的一辆玩具汽车,涛涛都不会自己开。而此刻,他坐在小车里,十分娴熟地驾驶着他的“宝马”,前进、后退……一切都游刃有余。不仅如此,二十多级的楼梯,涛涛也敢于不用扶手,独自完成上楼下楼。之前不会双脚跳跃的他,现在已能双脚并拢一连跳十几下,等等。
他与家里人、村里人也更熟悉、更融洽了。涛涛属于“慢热型”,见到陌生人,一开始不言语,双眼盯着人家看;然后试探性地接触,慢慢靠近;最后才正式交流,与他(她)搭讪,请他(她)帮助做什么。一般而言,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五分钟。在老家的这两个星期,涛涛已经和我的几个堂兄堂嫂“混”得蛮熟了,见到村里邻居也开口叫人了。
这些变化凸显出涛涛的学习、模仿能力,令我十分惊讶,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涛涛的能力越强,我越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担子不轻。他的这种天赋,我或许不能百分百地挖掘出来,令其发挥到极致,但至少,我一定不让他埋没。
更重要的是,我要培养涛涛成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一个人能力越强,如果选错了方向,走错了路,那么,他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性会更大。《国语•楚语》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大意是说,一切与人相关的事物,无害就是美的。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极其吻合,体现着中庸的思想。我以为,这种无害之美,其实应该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个能做到对“上下、内外、小大、远近”之人和事“无害”的人,必定是个有用之人;至少,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具有不错的人缘吧?!
人缘好,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成就一番事业”其实并非我对涛涛的最高期望。我更希望他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使他没有一番事业。其实,与“成就一番事业”相比,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更不容易;我希望涛涛的心里装着“人人”,而不仅仅是“我自己”;我希望他“纯粹”、“高尚”,而不失自由之心。
我所期待的这一切,就以涛涛“想回南京”为起点,开始我们共同的心路旅程吧!
写于2007-1-28
-全文完-
▷ 进入一桶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