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岳麓感怀张强寂寞如风

发表于-2007年06月29日 晚上9:29评论-2条

岳麓感怀

老兵

离开湖南老家已有好多年了,对于从小在湖南长大的我来说,心里特别思念年迈的奶奶,总想回去看看。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只能将这份对家乡亲人们无尽的思念深藏在心,直到今秋十月奶奶九十寿辰之际,才得以和父亲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了此心愿。顺便在叔叔和表弟陪同下,冒着淅沥小雨去了趟清新秀美的岳麓山及心仪已久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当我们乘坐的汽车穿行在湘江大桥时,心情格外兴奋激动。透过紧闭的车窗放眼望去,那滚滚流淌的湘江水以及屹立在江中心的橘子洲格外引人注目,情不自禁地想起毛主[xi]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毛泽东对橘洲情有独钟,建国后,尽管日理万机,但回湖南视察,仍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只可惜由于景区正在修建改造,未能前往,实是遗憾。

当我们还沉浸在对橘子洲头毛主[xi]畅游湘江和寻求救国真理,播撒革命火种,给水深火热的旧中国黎民百姓指明前进方向的美好追忆时,不知不觉中抵达了岳麓山。抬头望去,那矗立在湘江边湖南大学广场上的毛主[xi]汉白玉雕像是那么高大雄伟,凝视主[xi]伟岸的身躯,深邃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他老人家为探索改造满目疮夷的旧中国呕心沥血,日理万机,为开创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宏韬伟略,丰功伟绩。

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她是一座文化名山,集儒、释、道于一身,极富包容精神。山脚有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宏扬儒家理学的岳麓书院;山腰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麓山寺;山顶则有被列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云麓宫。区区三百米间,却凝聚了多少靓丽的人文景观!

岳麓山山清水秀,古木繁多,红叶尤胜,是火炉长沙理想的避暑胜地。深秋的岳麓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站于山顶,遥望湘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自岳麓山东门进,一路上山势蜿蜒,树木葱郁。山上多是常绿阔叶林,但还是有些树木掉了叶子,使整个山林间显得简洁明快,有着很其强的空间透视感。阳光透过树枝的罅隙扑泻而下,映着古木的虬枝和苍老的树皮,看起来如同一幅幅绝美的摄影作品。枫树和银杏是岳麓山的一大景观,到了秋天,千万株枫树和银杏的叶子转红了,在阳光的映衬下,正是枫叶如火,美仑美焕,明丽动人。树中也不乏古木,一两百年一棵的古枫,干似车轮,亭亭如盖,连成一片,那片金黄就更显规模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银杏树没有枫树那么普遍,但是更美,更有秋的韵味。半山腰的道观云麓宫旁有一棵银杏树,七百年历史了,一到秋天,整棵树金黄炫目,流光溢彩,秋风拂来,树叶翩翩,如同千万只金蝶在风中起舞。沿盘山公路向上,飞鸟起伏,相互唱和。虽然山不高,但一路走来颇感疲惫。山腰以下视野不甚开阔,然而行到山顶,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整个长沙尽收眼底:山脊上红叶、黄叶将岳麓山装扮的绚丽斑斓。远处湘江蜿蜒,江心的橘子洲宛如湘江一叶,薄雾缭绕之下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情趣。

岳麓山还是一座民间的“八宝山”,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长眠于此;肖劲光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安息于此;云麓宫观景台的栏杆上刻着的无数名字,记录着人们对三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的无尽的思念……

岳麓山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岳麓山最高处的墓,当数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墓。

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脚下湘江环绕,似依依罗带滔滔北去,桔子洲绿草如茵,像长蛇蜿蜒江心。地势开阔,“极目楚天舒”,衬出了先烈生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壮烈气势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豪情。

墓由花崗石建成,底座双层方形,十分高大。底座上矗立着11米高的四棱形整块花崗石墓碑,形状如长剑直指云天。《黄公克强之墓》的碑文镌刻在墓碑东向镶嵌的紫铜板上。墓的四周有石柱和铁栏围护,四周环绕着苍松翠柏,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伫立于黄兴墓前,仰望那形如长剑直指苍穹的墓碑,耳际仿佛又响起了武昌首义的枪声,听到了黄兴那声震环宇的呐喊:“驱除挞虏,恢复中华!”

离开了黄兴墓,沿着弯弯曲曲的下山小路,我们便来到了护国元勋蔡锷将军坟前,坟墓的周围松柏环抱,十分清幽肃静。

瞻仰蔡将军,我们便不能不想起小凤仙的故事。当年,一部《知音》的电影,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主题歌,将蔡将军与红尘知己小凤仙的爱情悲剧渲染得淋漓尽致,赢得不少痴情男女的泪水。我至今还记得小风仙在得知将军病逝日本的噩耗后,毁琴谢知音的悲壮画面:“山青青,水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在这凄凉哀怨的歌声中,一艘小船载着悲痛欲绝的小凤仙肠断天涯,渐渐远去。

当然,这故事带有演义的成份,但它无疑给将军的戎马生涯增添了不少传奇浪漫的色彩,展示了将军风流倜傥的儒将风度。

一阵清风吹来,松涛涌动,发出阵阵呜咽,像是小凤仙在如泣如诉的吟唱:“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作长风绕战旗。”

沿着下山的路,我们便来到了主[xi]曾经读书和革命志士商讨救国真理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亭前池塘碧绿如玉,四周山林环抱,每到秋季,枫红如丹,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之名亦由此而来,当年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求学,常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在爱晚亭聚首读书,锻炼身体,探求真理。他们从这里登山,有时分散在山中露宿,有时顶着大风雨作“风浴”、“雨浴”。从《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以窥见毛泽东早年的游学生涯及其包举宇内主宰沉浮的不凡抱负

登了岳麓山,还不得不去岳麓书院瞧瞧。我作为家乡人怎么也得去观摩观摩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的岳麓书院,让自己接受一次文化的洗礼和心性的陶冶。

岳麓书院正门两旁,悬挂着让每一个湖湘儿女都引以为傲的八个苍劲大字“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牌匾。我和表弟分别驻足此门前,拍下单照一张,以证明我们的骄傲和自信。我们也可算是楚材之后,后生可畏也!沿正门而进,便是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依次居中轴线而建。其实御书楼乃是岳麓书院千年的藏书楼,也算是在中国堪称古老的图书馆。看见这样建筑的图书馆,每个爱书之人不免想要进去看看它的藏书到底有多少,想要在书香曲径里感受一回古书的沧桑和精妙。而另一要提到的景点还有御书楼前方不远的“讲堂”。讲堂其实就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一些著名人物开讲也都是在讲堂这里举行的,比如宋庆龄、宋楚瑜此类。同时,这里因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而闻名,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讲堂的中间还摆放了两把太师椅,我想大概就是朱熹、张拭两位大师坐过的椅子吧。其实我也想过去坐坐,体会大师级人物的感受,可惜还是不太好意思,毕竟我离大师也太远太远了!讲堂上方中央还悬挂了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二为“道南正脉;据资料显示分别是“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匾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最后,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返程的路程。再次远远地眺望主[xi]汉白玉雕像时,仿佛欣慰地看到主[xi]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沿着新一代领导人构筑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荣辱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下,曾经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取得的辉煌业绩感到满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本文已被编辑[舞袖霓裳]于2007-6-29 23:54:3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张强寂寞如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和你同游了岳麓山。

文章评论共[2]个
舞袖霓裳-评论

请下次注意排版,段落前要空两格。at:2007年06月29日 晚上11:56

寒清-评论

岳麓山它岂止是一座山啊!欣赏你细致的游记文字。at:2007年07月02日 上午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