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高考状元”现象引发的忧思杨柳晓风

发表于-2007年06月29日 中午1:18评论-2条

一到高考成绩公布,各个学校忙着向社会“报喜”,街上就会出现以下横幅或标语——“热烈祝贺**校**理科(文科)成绩全市(区)第一”、“热烈祝贺**考取文科状元”……”等字样。一时间,状元就像站在了舞台的闪光灯下,鲜花、掌声、镜头、荣誉一并而来。

状元之说,历时已久。“中状元”可以说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常在小说或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情节:穷困潦倒的书生一朝大魁天下,春风得意,身佩红花,帽插官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鼓声喧天中拱手施礼,场面热闹喜庆。

《论语-子张篇》有云:“学而优则仕”。两千多年来,以学致仕的信条一直为历代读书人所尊崇。所以,代代学子们头悬梁,锥刺骨,寒窗苦读,以奔赴功名。想到这,昔日范进中举后狂喜得以致疯癫也可以理解了。

时代和文化总是在传承中发展,延续到今天,“状元”现象依然热潮不减,引得无数学子竞向前。

在当今的高考队伍中,复读三年者大有人在,四年、五年者为数不少,甚至八年者,一年复一年,身边同学走了一拨又一拨,他还依旧在高三课堂埋头苦读,有人戏称其为“留校生”。又听闻在日前的高招考试中,一名考生考完第一场自觉失望,自杀未遂。心中极为震撼,思索,久不能言。

一件事情,看到结果,不能不究其原因,单单是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吗?笔者认为,更多的,应该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成绩与升学率仍然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人们对分数的过分关注,犹如一根指挥棒,使得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人的潜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生活中的实际却是素质教育讲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的扎扎实实。

近几年,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禁止炒作“状元”,在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二审《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时,这一热点引起了争议。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各类学校不得利用考生成绩和名次在媒体、互联网站和户外广告上进行宣传”。对这一条是否应写进法规,分歧明显。据悉,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已经进入三审的《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取消了关于“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的相关规定。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成绩仍然是一名普通学生获取高一级学校深造的通行证,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同时,考试成绩也关系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问题。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即便学校不炒作状元,不搞排名榜,百姓心目中的“状元”情结就能消除了吗?

俗语曾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人做栋梁,也一定有人要做砖瓦,工作更多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关注真正实施的素质教育,关注普通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比热衷关注“状元”更迫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杨柳晓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逝者如斯”点评:

很新颖的观点,有道理。
复读三四年,磨出来的“状元”,有什么意义?

文章评论共[2]个
咖啡茶1234-评论

作者的担忧不无道理!
大学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
并不能代表人生。
其实很多学校都忘记了这一点,真正的素质是什么?
也可能也误导了孩子健康心理!
  【杨柳晓风 回复】:是啊,高考指挥棒不仅指挥着高中,而且指挥着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处在高压下的孩子们呵,失去了多少应有的乐趣。又是一年暑假时,各种补习班又开始了激烈的宣传和竞争,家长们争相给孩子们报名时,有没有看到孩子那双渴望自由的眼睛?谢谢关注,问候朋友好! [2007-6-29 19:10:12]at:2007年06月29日 下午3:36

唳天-评论

有点像报纸上的报道嘛,还杂谈,不过立意还是对的,社会是有这样的现象.赞同哦!
  【杨柳晓风 回复】:谢谢关注,偶感而言,问候朋友. [2007-7-1 7:18:47]at:2007年06月30日 下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