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街头巷尾到处都谈论着一件事——高考。这是因为高考成绩和分数线这两天陆续发出来了,这个被称为“国考”的全国高考,每年都牵动着多少考生和家长的心。周围这些家里有高考生的家庭里,此时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高考分数和录取情况,便成了身边现在最热门的话题。
我省24日分数出来后,考生的情况也就知道个差不多了。今年我省的录取线是文史类:重点本科567分;一般本科487分;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403分。理工农医类:重点本科574分;一般本科487分;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392分。我省文理科状元分别是666分和709分。金榜题名者自然欣喜非常,名落孙山落者垂头丧气。拼搏了三年,在题海苦苦跋涉了无数个日夜,今天的几个数字,就决定了终身。
高考分数和录取线下来后,便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欢喜的是孩子的分数进线了,有了定局了。愁的是孩子分不够,面临着落榜的。还有多少家在奔走忙碌,四处找人,认可花钱也要把分数不够的孩子送进大学。在我单位的几位有高考生的同事中,有的孩子打了615分,有的打了550分,有的打了518分。相反也有打288分、283分、260分的。500分以上的,自然是有地方了,可200多分的却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望子成龙的家长,却不甘心孩子进不了大学的门。
孩子打288分的同事,正在本市一所民办大本找人,认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大本的学校里去。而她的儿子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孩子说:“我上小学,妈妈花5000元择校费,我上了重点小学。中学又花了9000元,我又上了重点初中。高中花了25000元,我又上了重点高中。我早就对妈妈讲过,不愿意上学,一看到书就头疼。可妈妈说,你必须考上大学,不然咱家的面子一点都没有了。所以,我只好听妈妈的话,一直上到现在,就是288分的成绩。现在妈妈还要花钱让我上大学,我实在是没办法。”孩子说完,一脸的无奈。她的孩子上高中时,我曾说过她:孩子实在不愿意学习,不如让孩子学点什么专业或者当兵。可是,我的同事却说:她的儿子必须上大学。孩子打260分的这位同事,已经决定让孩子重读。按今年的录取线,明年的分数线相差的也不会太多。我接触过重读的孩子,第二年再考时,提高分数最多的是106分。260分的成绩重读后,就算成绩翻番,才到520分,大本的重点线还是没有进去,有这个必要吗?再说,重读的成绩不可能翻番的。
有考生的家庭,为了等到这一天的结果,已经付出了10多年的努力。在我们这个高等教育资源基本上被国家包干的国度里,高考对于许许多多家庭和个人来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人生分水岭,爬过这座山,是一番人生,爬不过,又是一番人生。虽然如此,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本身不愿意学习,强迫他(她)去学,效果不会太好。正确引导孩子,按照孩子的兴趣去发展,这样,孩子的将来才会有希望。再说,把孩子考上大学、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当成家长炫耀的资本,这不合适,对孩子也不公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希望,但孩子不是光宗耀祖的工具。
恢复高考30年来,中国的主流社会一直关注着大学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当今的高考状元在庆祝方式上,和古代中了进士如出一辙,注重表层礼仪,以夸张的方式大肆铺张,太多的装饰,太多的渲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古代进士的风光。而对当代的状元,比起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各方的奖励,做专题,上电视台大谈心得体会,而且上了央视的“幸运52”……这些超常的热闹风光,强烈的反衬出那些落榜者的悲哀。
高考是一场选拔赛,有人金榜题名,就会有人名落孙山。尽管,高校扩招使高考录取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毕竟满足不了所有人都上大学的需要,每年都会有40%的考生落榜,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淘汰问题。因此,一个巨大的群体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落榜生。很少有机构和组织,把目光真正转向高考录取线之下的年轻人。包括有些家长都在内,对没有考取的孩子,有许多的指责和埋怨。
宋代汪洙在《神童诗》中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人们。大学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神,意味着光照门楣,意味着可以给父母炫耀的资本。那不上大学意味着什么?父母的唉声叹气,亲戚的鄙视。考生落榜,家长所持心态对孩子的心态调整以及他今后的出路,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落榜,做为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落榜一味的指责和埋怨。
望子成龙,这是中国家长的伟大之处。面临孩子落榜后的再次选择,应该客观理性一些,并应该尊重子女自己的意愿。何去何从,让孩子自己作主。现在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很难对复读做出一个单一的评价。对落榜者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大学并不是惟一出路,可以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深造。同样,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的更出色。
高考后的热门话题,除了成绩优异的学生欣喜、落榜生的忧烦之外,还有一忧,那就是分数线够了,家庭困难供不起学生的。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拿着分数条和录取通知书,暗自落泪。贫困生上学难、薄弱校更薄弱、好学校集中了更多家境好的孩子、高考录取中的种种不公平、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教育乱收费,把多少成绩优异却家庭困难的好学生拒之门外。虽然在高考分数下发后,有许多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对上不起学的考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毕竟是杯水车薪。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介绍: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象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穷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却在重金活动,为200多分的孩子去疏通接收学校。这是怎样一个鲜明的贫富差别的对照啊!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录取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考后的热门话题还谈论着:有的人在为考上的孩子高兴地做着上学前的准备;有人在为没考上的孩子,积极并焦急地活动疏通;有人在为落榜的孩子沮丧着;还有人在拿着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却因拿不起钱而流泪……
一年一度的高考,几家欢喜几家愁?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