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经是尘埃落定了,昨晚听中央新闻联播,知悉阅卷工作基本结束,录取工作随后展开。
提起高考,凡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深有体会,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是一次与命运的搏击。十年前,高考时间定于“七月七日至九日”,有人称之为“黑色的七月”,足以说明高考对每一位考生的影响之大。
高考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为了这一天,每一位考生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每一个家长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正如演员一样“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知道。考大学可以说是意志和毅力的考验,是一个艰辛的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要经过盼考、迎考、准考、会考、等考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妨综述如下。
一、盼考。古代封建社会的考进士是为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现在虽然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从送幼儿园上学的那一天起,父母亲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考大学。”老师也是训导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看你咋办?!”从此,大学这个梦想便在孩子心上扎下了根。若你问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你为什么上幼儿园呢?”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考大学!”这时“大学”在孩子的意识中是抽象的模糊的,仿佛是伊甸园那样的令人神往。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升高,孩子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深了,原来考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给父母亲脸上争光,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渐渐地,考大学成为他们心中的一种理想,一种自觉的行动,一种精神的动力。他们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霄,又盼今朝,盼来盼去人消魂”。盼过小学,盼过中学;盼得小树冠如盖,盼得父母鬓如丝;何日痛饮状元酒,挣得功名万古传。其豪情之状、期盼之情溢于言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早日能出人头地,有的家长拔苗助长,让孩子越级参加高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得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上台阶。
二、迎考。十年寒窗苦耕耘,一朝考试见分晓。终于有了盼头,紧接着就是迎考。这时,时间显得尤为珍贵,真可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学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仿佛面临一场大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攻克。你看,老师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编制试题,阅卷打分,仿佛是统帅布局谋阵;在这些“指挥员”的指挥之下,学生则完全陷入题海战术,几乎每门课程都是试题,早上两套,下午两套,直弄得每一个“战士”头昏脑涨,两眼昏花,腰酸腿痛。满脑子全是试题,白天吃饭不香,晚上睡觉不好,时间一长,脑筋衰弱,视力下降,有的学生坚持不住,生病住院,打针吃药,其苦不堪言。偏偏这个时候,家长也向学生念“紧箍咒”,什么“考试还有十来天了,要抓紧学习啊!”什么“考不上大学真丢人现脸啊”之类。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脑袋,那能经受如此多的压力呢?
三、准考。时光荏苒,我已距离参加高考13年了,那时,高考先要预选,预选由省上出题,预选过关的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考。预选犹如演员的彩排,阵势和正式表演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人的心理压力不是太大而已。不过,也要郑重,如果这一关过不去,就没有机会参加全国统考了。预选大约要刷下三分之一的考生,许多人便在这一关与高考失之交臂,痛悔不已。听说现在取消了这一关,人人可以平等参与高考,也是一大好事。预选结束之后,紧接着体检,学生早早起床,不吃不喝,到指定的医院体检。体检很全面,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均要检查,倘若有一样指标不合格,则不能参加高考。个别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刷了下来,也是人生一大遗憾。预选和体检都过关的学生,由学校统一报名,办理“准考证”。“准考证”恰似古代人说的“敲门砖”,有了这块砖,考场的大门为你敞开;没有这块砖,你休想进了考场的门。“准考证”领到手,标志着大战即临,学生便进入备战状态,神情紧张,寝不甘席,食不甘味,有的学生“开夜车”,晚上彻夜不睡觉,第二天,晕晕糊糊,发生课堂上晕厥的现象。考试前一天,考生要仔细查看自己的考场,生怕第二天走错门耽误时间。
四、会考。也就是全国统一考试,现在改为全省统考。学生通常提前半个小时进入考场,考场内桌子上均贴着标签,学生对号入坐。桌子和桌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考生相互之间抄袭。一般有三个监考老师,个个脸上很严肃。在预考期间,一位老师宣读“考场规则”,一位对照“准考证”是否与标签相符,照片与本人是否相符,以排除替考人员。一位检查有没有拿手机、拿参考书和课本,发现有违纪行为,立即予以没收。当正式考试的铃声一响,考生便完全进入“战斗”状态。这时老师会迅速地把试题发到每一个考生手里,并对试卷上填涂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讲解完毕,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到钢笔的沙沙声和翻卷子的声音。监考老师则象侦探一样,踱着方步,仔细侦察,发现有谁在左顾右盼,立即大喊一声,“不能抄袭!再发现一次要作废试卷”。这不是在吓唬,每年确乎有作废试卷的。考试期间偶有上厕所的考生,监考老师一定要跟踪,防止传假带。开考一个小时之后,就有考生答题完毕,退出考场。大部分考生则是“战斗”到最后,待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才恋恋不舍地交卷。退出考场后,有的学生不议论,直接回家或宿舍,生怕影响自己的情绪;有的则聚集在一起唧唧喳喳议论,一道题答对了,心中自然高兴;若是答错了,心中好生懊恼。近年来家长对高考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从开考到结束进行“陪考”,在校门外顶着烈日,等待孩子两三个小时,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
五、等考。即等待考试结果。三天考试结束,学生便对照参考答案估分,填报志愿。考得好的学生自然是踌躇满志,喜笑颜开,填报志愿就瞄准重点大学,考得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胡乱填几个普通大学了事。志愿填好后,学生便陆续回家。回到家后,心却记挂着高考。心想阅卷老师会不会把题看错了;信息卡上涂得对不对,电脑能不能识别;作文是否适合阅卷人的口味。每天从报纸上、电视上关注高考信息,当听到阅卷结束,上线学生张榜公布的消息后,立即前往县(市)上看个究竟。那榜上有名者,自然是欣喜若狂,高兴不已,正如当年范近中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落榜者,自然是垂头丧气,无脸见人,有个别人一时想不开选择轻生。我有一个同学,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一上正式考场,由于怯场,考了三年都名落松山,无奈之下竟然自杀身亡。还有一人,因为大学没考上,心理郁结而发疯。真是“榜上榜下两重天,有人欢喜有人悲。”
“一考定终身”,考上者,可以到朝思暮想的大学去深造;落榜者,或者继续复读,希冀东山再起;或者自费上大学;或者从事其他技能培训;或者回家务农;或者出外打工;或者做买卖。同一班学生,而命运殊异,不能不让人叹息。我现在想,高考其实也不是就业的唯一渠道,也不是体现自己能力强弱的标志,社会上不是有很多学历不高而能力很强的成功人士吗?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2007年6月24日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