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白云漫

发表于-2007年06月24日 下午6:31评论-0条

我并未完整的读过三国,或许是女生的心思使然,在读三国时,到了袁绍出场,里面的人物我就已经数不过来,不认识的人已经多到严重阻碍了我的思考,于是就索性扔在一边不再翻看;而在读红楼的时候,虽然不能完整地写出宁荣二府的族谱,但也能够将主要人物的关系理个头绪,于是兴味盎然的继续下去。

知道甄宓现在想来于我也算是个意外了,不过在网上偶然看到一本小说,不过偶然觉得小说挺不错,于是就偶然地邂逅了甄宓。三国中最香艳的莫过于貂蝉了,这是我作为一个旁观三国的外人之想,因为她身为王允家蓄养的歌舞姬,其妖娆妩媚可想而知,一语一笑一投足在那暧昧灯光的映衬下一切都是那么如玉生香。而我却认为三国中最美丽的应该是甄宓,或许论香艳稍逊貂蝉,但是我认为综合评比的话一定是甄宓。因为甄宓是袁绍之媳,其身世是大家闺秀,她不光有着外表,更有着诗书满腹,这一点我认为貂蝉是无论如何无可为之比的。

常想,甄宓是何等的清丽绝伦,当初袁府被曹军查封,她与婆婆相拥而泣。在惊怖慌乱之时,衣冠不整发髻披散之际,当曹丕撩开她的长发仍然惊叹天人。如此的姿色衍生出曹家三父子的相互嫉妒,也就是情理之中。由此想想,曹操也不愧为一代枭雄,在美人面前他与两个儿子的关系没有成为吕布董卓,可见理性在他的思维中是绝对的上风地位。

甄宓入了曹府,并没有爱上曹丕,也更无可能爱上曹操,而是与曹植产生了感情。曹操太老了,曹丕有着太多的政治家的城府,只有曹植有着男儿的抱负却无曹丕的城府更是有着绝世的才华,自然或偶然地便与自己琴瑟相和趣味尽投。在曹府的那一次初遇或许是在花间的散步,闲来无聊甄宓随意吟安一句诗,就听见有人对接了下一句,她抬头寻看于是四目交错,她害羞的红晕如天边的彩霞晕染了整个苍穹,也将他的心淹没。最初的恋情就这样开始了,像是被随意飘散在山间的种子,无知无觉间便吸收了天地灵气,衍生出了纯白的花。

爱情在甄宓的心中并无先后,先闯入的是曹操也好曹丕也罢,芳心付与的永远是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而结婚便不是如此,曹植提出赐婚毕竟晚了哥哥一步,曹操就将甄宓给了曹丕,或许是曹操并不在意美人究竟在哪个儿子手中,或许是曹丕千方从中作梗,这不得而知,总之是花开无果。至此,他们或许能够见面,有时也会很近很真实,但是中间隔断的或是一丛花圃,一棵柳树,一扇窗格,一曲回廊,隐隐绰绰迷离坎坷仿佛伸手便可以触摸,却是再也不能够接近。

望,成了他们唯一的目视,忘,成了他们唯一可以不痛苦的方式,妄,成了对他们所想完美结局的唯一评价,惘,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感受到的爱情,网,成了他们无可逃脱的命运束缚。

也不知道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婚姻,也不知曹丕后来又娶了些怎样的女人。甄宓喜好诗赋并非喝醋,更何况她并不真正爱她的丈夫,于是也就不太在意女人的险毒。就这样,她输给了其他的女人,而结局是被文帝赐死。如果早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美人死在自己手中,不知道曹丕当初是否会停止对甄宓的追逐,放手观看着她成为自己的弟媳。三十九岁的她死了,是“被发覆面”的样子,如同她初见曹丕一样,不同的是这时的她已经没有的当时的惊艳。一切都在转动到起点的时候停止。

如此,曹植写下了《感甄赋》,极尽华美词藻重现甄宓的美丽,也就是后来的《洛神赋》,因为甄宓的儿子继位之后觉得此名太露骨,于是更改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篇赋将女性的美提升到了极致,以致文坛除了《巫山女神赋》与之并肩以外,并无他篇能达到此等境界。

曹植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美人,而是让我们能够体味到一种痛。一种比“相思相望不相亲”更深的痛,犹如被埋藏在深海突然迸发出来的岩浆一般,激烈而汹涌,他的惋惜与痛楚不再如先前那般沉寂在幽暗深邃的海底,死寂之中苦苦的数十载的压制,在甄宓死后爆发了。只是因为从此之后,他们之间隔着的不是叔嫂之伦不是君臣之纲,而是生与死。是高楼遥望也不能够目尽的沧海,是纵身跳跃也不能逾越的断崖。

在这一刻,魍,成了他们唯一相见的方式。

著《感甄赋》,泪淌心间,这是一种对爱人的缅怀,也是一种对初恋的凭吊。如此的情状犹如纳兰凭吊亡妻,不过是一个华丽,一个平淡。但曹植的爱比之纳兰又有所不同,卢氏死后,纳兰有最深的悔悟在《青衫湿遍》中,他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好好关爱妻子。而曹植不是,他极尽了他所有的爱啊,可是饶是付出了所有,仍然是有缘无份。生前此爱无可安放,死后此爱无处寻觅。他们就这样在短暂的触碰之后匆匆的错过,生生地见着二人之间的距离横亘出桑田沧海,再无厮守的可能,若知如此,弗如一生一世从未遇见。

本文已被编辑[舞袖霓裳]于2007-6-24 18:50:3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白云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一位很美丽的女性,被你用很美丽的文笔画在眼前,自古美人多薄命,此女也不例外,但,千年之前,她就拥有了那深沉无比的爱,也是悲剧中的幸福了。通篇看后,并没有给人以读后感的公式化的感觉,整体对一个女性的剖析,细腻而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