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半生如梦白云漫

发表于-2007年06月24日 中午1:25评论-1条

爱匆匆

转眼又一个秋

再过多少个秋

才到尽头

回首半生如梦

何处停留

—— 歌曲《半生缘》

今日终于合上了那本《半生缘》,难免感叹这一段悲情。想起曾经理解的曼桢,才发现自己竟然是误解了她。她比我原来以为的要坚强许多,就像书中形容她的脚踝一样“纤细而坚强”。看完了书,才觉得张爱玲的作品是万万看不得影视剧的,纵使灯光明暗如何的好,纵使配乐如何的恰当,但是张爱玲的哲理它是说不出来的。

当初看《半生缘》的电视剧,记得依稀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仿佛行事比现在要激烈些,爱憎也要分明些。或许是还没有意识的岁月的可怕吧,总觉得像曼桢那样的经历,足以用一生去憎恨曼璐一生去报复祝鸿才一生不去见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她后来选择的不再憎恨。到后来,她的平静让人感觉疼痛,给世均说那段往事时仿佛在说别人的事。近日将书看完了,仿佛才明白了一些,岁月、亲情和女人的母爱,是人性最柔软的地方,谁都无法将它们全部逾越。更何况像曼桢这种善良的人。

想起曾经这本书还叫做十八春,心中便依稀明白了,十八个春天十八个年头。一生中究竟能有多少个十八年,十年可以用来等待,而十八年则是只能用来祭奠。十八年足以让婴孩变成少女,十八年足以让芃盛变成枯槁,也许沧海桑田便是十八年也可以了。

记得书中曾有一句:原来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十多年之后,当初翠芝和世均这两个做错了事的小孩,除了继续走下去已然没有了选择。他的思念自然是曼桢的,这份爱足以让他一生惘然,但是他的生活必然是翠芝的,这份责任足以让他一生操劳。

惘然,仿佛是这本书里个中感情的归宿。曼桢的爱和希望随着红宝石戒指的归还,以及那封书信被沈太太烧毁而破灭。豫谨的爱在看到浓妆艳抹,穿着紫色绒衫旗袍而又显得苍老的曼璐时结束。翠芝的爱在婚宴上叔惠的最后那次紧握双手而告终。之后的相见都已经无法改变结局,曼桢的那句“我们回不去了”是在说自己,又好像是在说他们所有人,有的有了婚姻,有的有过又离了,有的在战乱中成为鳏夫。十八个春天,就让列车驶错了轨道,继而就再也无法回头。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在那封没有写完的信上曼桢这样对世均说。在看到这句话时,反复在嘴里念了几遍,蓦地有些想哭。他们这些人其实都在等那个真正心仪的人,即使是十四年之后的相见,心中那不能说出口的等待仍然在继续着。只是到了后来,就成了一种类似于祭奠的缅怀,祭奠那已经流去的青春,和无法再次选择的爱情。而如张爱玲说的,“那样的恋爱大概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有一回”。但为了这一次爱情,我们却会用一生去凭吊。

等待,仿佛永远都是一个让人酸楚的词。曾经问过两个男生同样的问题,是否会选择去等一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同学,一个博友,两个人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却答出了相同的答案:如果那个人值得,他就会等。说实话,得到这样的巧合让我很意外,得到这样的答案也很意外。一直以为,等待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让人无法支付,于是很多人选择放弃。直到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我不得不佩服张爱玲的智慧,原来这世界上是真的有这种冥冥之中的等待。付出,有时候并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么理智,因为感情不是做生意,每一笔账都能够计算得很清楚。有些付出是不自觉的。

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书是以翠芝和叔惠的见面而结尾,最后一句话是“在一片笑声中,翠芝却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也许宿命的安排,走到后来,我们只能够一笑付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白云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看了你客观而
确凿的点评
我最大的想法是
快点去看《十八春》:)

文章评论共[1]个
古草-评论

问好白云,祝周末快乐:)at:2007年06月24日 下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