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感怀仙居风神秀逸

发表于-2007年06月22日 晚上7:50评论-1条

我去过两次仙居,最初感觉那儿是整个台州比较落后的地儿。省道路设施在建设中,空中弥漫着灰尘;城区卫生条件差,秩序也比较乱。吃早点时,看到那些店铺里零乱无序,把桌子、凳子都摆到了人行道上,随处可见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和白色污染,一种叹息由然而生: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仙居吗? 

今年的6月16日是我第三次走进仙居,高速公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路两边百米长的卖杨梅队伍热闹非凡,坐在车里的我兴奋之余把头探向窗外,看到一篮篮黑赫色乒乓样大的杨梅真是垂涎欲滴,真想下车去买来吃个够,但是由于任务在身也只能望梅止渴了。由于杨梅节的临近,仙居各大宾馆及酒店住宿都爆满,前来旅游和品尝仙梅的人络绎不绝,整个仙居城看上去颇为繁华。我提前让仙居的一位友人预定了晚憩之处。在我到达仙居宾馆的同时,慈善机构的两位工作人员和另一位司机也驱车而来,我们按照事先的约定前往安岭乡,看望一粒细沙群去年救助的三个孤儿。 

坐在车里心却想着安岭乡的孩子们,他们是否比以前长大懂事、是否学习有了进步、身体是否健康?望着车窗外那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我眼帘闪过:鄱滩古镇、高迁古民居、神仙居、景星岩、响石山、淡竹原始森林、桐江书院、永安溪……让我联想起北宋的宋真宗皇帝赵恒下诏命名仙居之起源。立县至今一千六百多年,我能够想象当时这个小县城是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重要商埠和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基地。想到众多的仙居历代文化名人辈出: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宋代食用菌专家陈仁玉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谱》,元代大画家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以画墨竹为最;现代有玻璃雕花大师吴子熊、书法家徐子久……是仙居的灵山秀水造就了他们的功绩?是否也能让孩子们沾沾仙气! 

我倾慕仙居有山有水,景象鲜活,就连去年新上映的影片《霍元甲》的外景也是取与仙居。我喜欢雨季过后来仙居旅游观光,那样瀑布会更多,仙居有八景可以分作春夏秋冬的景观来游玩,这也是它的独到之处。只可惜仙居自近代由于交通变异及地理位置、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特殊性,皤滩古街逐渐萧条,特别是铁路和公路的便利,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滩市面也风光不再,但主体建筑与结构据说现存完好。我内心的惋惜连带着安岭乡,如果曾经的风光依然,有可能那些孩子也和我们无缘,是因为仙居本身的奇、险、清、幽;汇峰、瀑、溪、林于一地才使得那山高路远?我坐两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到达目的地。 

我们在县慈善总会和安岭乡政府的帮助下,才和孩子们见面了。趁着小憩,我问了他们的健康、卫生、学习以及今后对他们的期望。在这样的穷乡僻壤说实在的,根本的问题不是在于他们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更多对他们人格和树立信心的培养,他们都还是十岁到十三岁之间,天性淳朴,不懂世事的天真儿童,原本他们应该和那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一样过着幸福的童年。然而天灾人祸在所难免,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真希望他们能够化困难为力量,为他们自己的前途闯出一条平坦的、宽敞的大道。 

我把随身带来的用于生活上补助的钱分给孩子们,和他们留影之后,来到伊乾龙的家。看到三间高三米多的破旧平房,我让另一个陪同者把眼前的一切拍下来。整座房子已经没有象样的桩子支撑,只是在三间房子的中间有两根上细下粗直径为十几厘米粗、长约两米多的木头交叉支撑着整座房子。四周围墙壁裂缝随处可见,抬头就能看到屋顶盖着的瓦透着外界的光线,房间里有两张不象样的旧柜床紧靠在进门的左上角向下而列,门口的左边放着缸灶是用来做饭,右边摆放着孩子的奶奶串好的一截截的节日灯,我想这也就是老人家用来糊口的饭碗吧,其它摆着的东西杂乱无序。 

陪同我一起看房子的还有乡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和一位保险公司的人说这座房子已经鉴定为危房,如果修整也还是危房,目前每次台风或大雨都要及时把她们转移到乡政府规定的地点。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整座房子的左前方造一间新平房,因为路途的不便造价是山下的三倍以上,我听了心寒,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此类的问题就没有完善的方案吗?顿时感到我们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难道这山上、这房子就没有人管了吗?我们一路商议着返回了安岭乡政府。 

午饭是安岭乡政府提前为我们准备的,在乡政府的小食堂(其实就是一间老房子)中,摆了一圆桌的新鲜菜肴,虽然并不丰盛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上好的佳品:一盘去年腌制的蒸咸肉、一盘炒鸡蛋、素菜有炒茄子、葱绿茭白、炒玉米和一盘炒青菜。菜的味道很可口我喜欢,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谁也不再提那房子的事情,我把米饭和着米汤勉强把饭吃掉,心里难过极了。 

回来的路上我问了关于山上开发农作物、茶、蔬菜等等的事项,工作人员都无法一一做答。 

这一天我整整在车上坐了长达九个小时,在返回仙居城关的路上无暇欣赏那下岸水库的秀丽风景,沉甸甸的心里联想着何时能够让那可恶的高山移为平地,让那些不曾来过城里的人们也开开眼界,不再坐那么久的盘山路!多幼稚的想法!那仙居还会有那奇峰、险瀑、清溪、幽林吗?之所以美就是美在这人间还有那么多的人远离尘世?我问了太多的因为、所以、为什么?最后还是无法改变这大自然的规律。 

世间的事物总有那美好的一面,而丑陋的化身往往被掩盖。留给我的是一连串的深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神秀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的出口点评:

作者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来叙述,读后也让人心情很是沉重!
生存的环境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去改造它,但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
希望有关方面多多关注穷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文章评论共[1]个
释藤-评论

文字很温暖,原来是老乡,我是仙居的哦,呵呵看来有缘分哦,确实如此仙居的风景现在非常的漂亮,我觉得做一个仙居人真好!欢迎朋友有机会再来仙居哦:)at:2008年09月16日 凌晨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