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谁在误导我们的审美(改后稿)水妖的绿发

发表于-2007年06月22日 凌晨1:29评论-3条

近年来总听到一些文友就诗的懂与不懂发生激烈的口舌之争,虽不像有的评论家那样进行人身攻讦,却也是面红耳赤,难以自持。我就想,何苦窝里来斗?诗歌事业本已萧条冷淡,诗人行业本已乏人问津,若要继续干下去,唯有闭目塞听,躲在家里写自己的。小说或可畅销,诗歌断无通俗之理,就算你把二十一世纪诗歌照样写成《女神》或《回延安》,老百姓也不会再读,他们现在可娱乐的玩意多的是了。

由此想到音乐,想到戏曲,想到影视。凡高雅艺术,谁能长盛不衰?清末民初发生于戏曲界内部的花、雅之争,终以京剧为代表的大众戏曲淘汰在古中国占有数百年统治地位的昆曲而告一段落,就足以证明人民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是在渐渐提高,而是在日趋媚俗。如果说这些事例只是陈年旧事,缺乏现实意义的话,那我们无妨看看当今的艺术进程:从话剧到电影再到电视剧,除了看到不断前进中的科技水平,你能说艺术在进步吗?从交响乐到歌剧再到百老汇,从美声到民族到直着脖子吼,从不插电到电子舞曲,除了媒体不问青红皂白的胡吹乱捧,你的心灵真的被谁感动了吗?当每一条街巷都充塞着粗制滥造的肥皂剧,当无病呻吟却假充深情的神经质正病毒般感染着每一个青少年,我听不到为艺术繁荣而炸响的鞭炮,只听见缪斯女神在深夜无人的街巷嘤嘤的啜泣声。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总要进步,思想观念也会更新,如果是发生于艺术内部的改革,如浪漫主义之取代古典主义,多角度之取代全能视角,意识流之取代客体再现,这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我们知道人的文化水平千差万别,也允许欣赏者有不同口味,就像欧美观众,喜欢勃拉姆斯的照常去音乐厅,爱听威尔弟的依旧进歌剧院,并不因玛丽亚·凯莉的走红而迷失方向。但中国观众就没这么好的修为,金庸迷从来就奇怪卡夫卡的东西也叫小说,视谢霆锋为梦中情人的总觉得帕瓦洛蒂像牛叫,喜欢张柏芝的看到蒙娜丽莎就作呕。

萧乾先生在中文版《尤利西斯》的序言中说过,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翻译过来并不是一件切实之举,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民连温饱尚无法解决,根本无心也无力去研究诘屈聱牙的现代派。施舍乞丐几个馒头就够了,什么沙拉果酱反不实用。我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应该已不再是那个乞丐了吧,可为什么人民大众的艺术审美反不如那个时代了呢?我们的祖辈还知道章太炎与王国维,我们的父辈还背诵过保尔的墓志铭,为什么到我们这一代连杨振宁都没听说过了呢,还要四处跑去打听:“和刘德华一起来的那个杨振宁是唱什么歌出名的?”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不止这些,在人民的艺术修养普遍下降的现象背后,推波助澜的竟然是各级电视电台与大小报刊,这些引领着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的党的喉舌非但没有对文艺的兴旺繁荣做过任何贡献,反而把流行当成不朽,把时尚奉为经典,使得一些本属三流甚至根本没有唱歌才能的人一夜成为天皇天后,有少数更无出息的电台杂志更是成天津津乐道于刘德华长没长痔疮,莫文蔚与李玟谁更性感这些庸俗无聊之事,为弘扬低极趣味不惜堕落到去听房的地步。

当然,如果把责任完全推给媒体,似乎也只是抓到个替罪羊,毕竟媒体也是要吃饭的,就像一个小贩,有求才有供,社会需要什么他们就贩卖什么。譬如现在话剧市场已经萎缩到高校内部,如果他们还在继续兜售这种无人问津的艺术形式,那他们不是话剧迷就是脑子有问题了,这样的报纸绝对办不下去,这一群人也必定会面临转行的困境。所以他们即使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也只能投大众所好,并且唯恐倡导不力。

市场也有难处,媒体也有苦衷,到底谁该为我们被误导的审美买单?谁该为我们大批大批义无反顾地变坏的孩子负责?是作家和艺术家吗?

看起来似乎找到了根源:正是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粗制滥造出铺天盖地的精神垃圾使得媒体与百姓失去了辨别的能力,引导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但我弄不明白的是,一直有着浓重诺贝尔情结的作家们难道不知道他们制造出的这些东西只能使诺贝尔嗤之以鼻?一直对奥斯卡梦萦魂牵的电影工作者难道真认为评委是那么容易忽悠的?是什么让他们在荣誉面前叶公好龙了呢,是金钱的诱惑吗?然而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华民族尚且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拥有鲁迅!”难道生活好了,艺术家们反而失去了最初的信仰支撑?

13亿人口竟然奉献不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事情,相对于15万人的冰岛,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好不容易有个华人获得了该奖,我们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说那是我们的同胞,同样,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崔琦、朱棣文等科学家我们也不能随便称为国人。作为华人,他们的获奖向世界证明了这个种群并非不堪造就的劣等民族,但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是以中国人的身价获奖的,这是什么道理?

当我们就这种奇怪的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轻易看到一个规律:即这些科学家们没有一位是中共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我们最为熟悉的李政道和杨振宁曾经在遥远的西南联大上过学。高行健在赴法之前,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重要的作品,虽然他的几部代表作在那时已经杀青或正在酝酿。我们从这些现象中难道还不能得出一些结论或者启示吗?

中国不是没有人才,把李白杜甫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未必就一定比不过谁。中国也不是个缺乏积淀的国度,唐诗宋词工笔写意哪一样不具备很强的艺术水准和独立的民族审美倾向?但为何我们现在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拿不到了呢?为何只有离开自己的祖国才有这种可能而在国内却注定永远无望?

显而易见,诺奖绝不会青睐一个封闭保守缺乏自由民主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艺术也同样只为具有真诚善良品格,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的人们打开它的殿堂,所有虚伪的、怯懦的、不自信的、讳疾忌医的,无论是民族还是政权,尽管可以自称已经掌握了真理,尽管可以自吹自擂如何伟大光荣,但是这些自欺欺人的手段永远不能在脱离了自己掌握的环境下经受住真理的检验。

我一向认为,文学与艺术只能是个人的声音。一旦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操纵,成为歌颂国家的话筒、象征民族的旗帜、传达政策的喉舌,或广大人民皆可夫的b*子,文学就立即变质成为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然而我们的政权、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蒙在鼓里的愚民们,他们要的恰恰就是文艺的这种利己的特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承受了不明就里的群众多少责难。事实上,在一个严重缺乏个人自由和尊严、缺乏起码的公信力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敢于道出自己的心声?闯过戒备森严的重重禁区?强求作家艺术家真实反映时代与社会,只会造就新时代的张志新和帕斯捷尔纳克。

经济建设及时地在十字路口指明了方向,既然这不是个严肃的时代,艺术家们也乐得顺坡下驴,与民同乐嘛。反正说真话不但没人听得进去,还会为自己招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何不废物利用,让这被政治践踏过被金钱奴役过大妈不疼小妈不亲的文艺为个人经济建设也发点光出点力呢?

发展经济自然是必要的,一想想啃树皮嚼泥巴的岁月,经历过的人至今还会不寒而栗。问题的关键是,是不是拥有了经济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是,我们的教育仍在办,文化事业单位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在大小城市涌现出来,当年全村人共同抚育一个大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许多大学生都到餐馆刷盘子去了,公费自费铅印油印的文集铺天盖地了,网站的写手也以万计了,这该是多么令人鼓舞的现象啊!这该是无比使人振奋的成绩啊!只是,大学生越多,网络写手越众,我们离文学越远,离艺术越远,也离真实、诚信、平等、关爱越远。与其说这是教育的成果,不如说是经济的成果。考研究生不如搞服装经营的事实,开发地区企业厂矿重能力轻学历的普遍现象,宣布了中共体制下的教育的彻底失败。

由于缺乏经典大师,许多人不得不采取阿q政策:“两千年前我们称雄于世界之时,你们还是原始人呢!”这还是有点见识和羞耻感的,还有很多躲藏在四大发明老庄孔孟高大背影下不见阳光的遗老遗少们,甚至连中国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死不承认。

我从来不认为靠祖宗余荫过活是种多么了不得的本事,也反感谁成天把四大发明挂在嘴边,好象那是他的专利似的。但现在我们好象除了这,已没什么可资炫耀的了,既然不得已上了几年学,懂得了一些没必要懂的知识,提一提当年勇总比去跟人家比繁殖能力要体面些吧!毕竟计划生育也搞了这么多年,“英雄母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水妖的绿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圆月弯弓点评:

写得深刻,令人警醒。当让那些持地大物博之阿Q观念者,汗颜一下。
环境、传统可以压死人封杀人的。我们期待改变,期待突破;那我们就要努力从自己做起,即使力量微薄吧——只要我们努力去做。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让人深思。什么都在与时俱进,可以改革,但古老的文化与文明,不应该遗忘。问好!at:2007年06月22日 上午11:15

水妖的绿发-评论

思绪有点混乱,虽是修改过的,仍没写好。
  【水妖的绿发他四大爷 回复】:绿发的水妖,你少在人前装人! 
还是看看你在“对话烟雨风流人物之逝者如斯”这篇文章后面拉的屎吧! 
丧失人性到居然连人家1岁的孩子都不放过,有什么资格来写道德文章呢? 
滚回你那风流母亲的肚子里去吧! 
叫大爷我给你回回炉! 
改变你这畜生的模样!

中秋将至,祝愿你全家“繁荣娼盛”,然后死光光!!! [2007-9-24 15:18:35]at:2007年06月22日 中午12:41

水妖的绿发他四大爷-评论

绿发的水妖,你少在人前装人! 
还是看看你在“对话烟雨风流人物之逝者如斯”这篇文章后面拉的屎吧! 
丧失人性到居然连人家1岁的孩子都不放过,有什么资格来写道德文章呢? 
滚回你那风流母亲的肚子里去吧! 
叫大爷我给你回回炉! 
改变你这畜生的模样!

中秋将至,祝愿你全家“繁荣娼盛”,然后死光光!!!at:2007年09月24日 下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