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姐姐家,与外甥呆了一天。外甥是一个上五年阶级的小学生。一天的时间,除了下棋、玩游戏、打乒乓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唉……
外甥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经常的拿回一些奖状,奖品等。大姐当然很是引以自豪。因此,我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舅舅督促外甥学习的任务也就不是很重。
但是,唉……
看了一份语文的卷子,是学校自己刻印的,里面漏洞百出:“既使”和“即使”不分、“简单”写成“简间”、“的地得”不分、“他她它”不分,其中有些是卷子里面的文字,错了似乎不是很重要。可是有些就是其中关键的答案考点,例如用“既使”填空,孩子知道应该是“即使”,可是也不敢改啊。唉……
还有就是作业的评判。孩子的作业相当整齐,多数评语是“好”“非常好”,我也就没有留意其中得内容。可是仔细看,里面竟然也有不少类似的错误,跟孩子说,孩子也知道自己错了,可是认为老师已经判对了的,也许原来的错误也是对的吧。唉……
孩子做算术作业的时候,一直拿着一把直尺。开始还不明白,后来仔细观察才发现,孩子是用直尺描画每个算术解题的等号。感到很好笑。就将孩子的直尺夺了过来,惹得孩子哭了。孩子说,这是数学老师严格要求的,几乎每次数学课,都有学生因为不是用直尺划等号受到批评,要全部擦掉,重新用直尺比着划。唉……
孩子的英语水平好像还可以。可是仔细询问,原来多数是句子背的滚瓜烂熟,具体到句子里的单词就不甚了了。唉……
唉……唉……唉……
想到自己的儿子,想到同事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想到同事毕业待业的孩子,想到上班的天之骄子们的状况。唉……
和外甥看电视,对蜡笔小新非常熟悉。一摞摞的卡片里是火龙,金刚等,自己也不明白。问起孙悟空好像还有印象,问起雷锋、小兵张嘎、潘冬子、葫芦娃、那咤等,已经是完全的不知所以了。唉……
儿子的学习也不错,一般在90分左右吧。自己已经很满意,可是孩子不这么看:说人家前五名的学生能够保证每次考试都在95分以上。自己可能真是落伍了,就是想不明白90分和95分的区别是什么,就是自己一个大人还是允许犯错误的。那么多的政府机关、政府官员不是也经常的花了那么多高昂的学费,来取得经验吗,为什么不允许这么小的孩子犯一点错误呢?真不知道是谁规定了60分的及格分数线,不知道及格意味着什么。唉……
自己有幸与北航的一位教授一起工作了几个月。从那里了解了一些当年全国轰动的录取收费事件的后续故事。那个教授用了一句非常有名的广告语来描述这件事:“地球人都知道。”这一件事不过是九牛一毛,何必小题大做,就是那个电视上的当事人就在当时不是也很光明正大的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吗,至于现在的故事,人家本来就没有错误,当然是一样堂堂正正的当官、工作、挣钱。唉……
想起了自己一个同事的儿子,毕业三年了,还在家里靠父母养育。同事是一脸的无奈:“孩子也是整天的发愁啊,可是总不能去车站搬行李包吧。谁让自己是个父亲呢,谁让自己是个城里人呢,想当年咱爷爷还有几分地,不用谁批准,就可以种地呀,现在……”唉……
想起了自己一个朋友,家里要安装一个多头吊灯,朋友的儿子是电气自动化的硕士研究生,可是就是不能把这个灯装上。当然可能是这个灯太复杂了吧:上面有12伏特的小灯,有三个灯泡,有三个灯管,有一个变压器,有一个分段器,有乱哄哄的一堆电线,就是没有详细的图纸。当然就难为这个硕士了,还是自己帮忙吧,谁让咱们是朋友,谁让咱们老了呢。唉……
想起山东电视台直播的现场辩论:是否大城市的高考分数线就应该低。好像也有道理。可是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咱们国家不是宪法保证人人平等吗:不是这些大学的费用也有咱乡下小百姓的税金吗?唉……
想起就在孩子学校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自杀,曾经看见过那个女孩的父母,能有什么安慰呢。唉……
想起几年前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上海一个毕业的硕士被一个山东的农民卖到山东做农妇,可能是这个败类太狡猾了吧。唉……
想起就在自己上班的企业。那些当年的天之骄子们,在生产线上,也是辛辛苦苦。可能终身就这样在这个岗位上奉献了。这也是现代化的生产线,这也是现代化的流水线。这些天之骄子们应该对自己岗位的十个工作步骤很熟悉了吧,以一个大学本科的水平是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了的吧。可是忽然感觉有点像卓别林拧螺丝的感受,唉……
想起几年前,中央十台英语风采大赛的冠军们,好像也并不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其中一个胖胖的男孩,自己介绍是湖南山区的,从来没有见过复读机,只有一台收音机,也成了亚军。其中一个瘦瘦的男孩学习英语的动力居然是:爸爸因为英语水平的问题而丢掉了工作,全家只有母亲一个人工作养活三口,孩子的全部教材就是老版的四本《许国章》,但这个男孩可以全部的将课文背诵。唉……
想起鲁迅大师的“救救孩子”的喊声,唉……
咱也跟着喊一声吧:救救孩子。
唉……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