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徐的杂志,三人行以及露天电影秋水东逝

发表于-2007年06月21日 凌晨1:32评论-0条

上次去书城,看到人物周刊上说徐静蕾的杂志《开啦》已经开了,她自己请人写稿,自己去采访,自己任主编,真好,我是说,做这样一个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的人真好。

现在的网络对我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如同我的抽烟一样,可有可无,没有所谓的“上瘾”,我极少对什么东西“上瘾”,也许是我不够专注,但事实如此,我会一时兴起,但不会念念不忘。比如我从前所写的那样,一段时间我会对一件事很关注,但热度一过,或看清这件事的本真之后,便渐渐地淡漠下去,像从前有一段时间我很坚持看《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这样一类人物的言谈节目,可现在不怎么看了,遇到欣赏的嘉宾时会看一下,其他的,想想,与我有什么关系吗?没有。不看也罢。这也许是由于和经历有关吧。生活安闲时,这些是寄托,工作紧张时,这些就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了。精神生活很重要,经济却是基础,任保人都不能免俗。

突然想到要去看一下老徐的杂志,想看看她弄的怎么样,下载了一个看了看,很不错,有普通杂志的形式,还有普通杂志所没有的优点,有音乐,有好看的图片。没想到她会做得这么好,所以一下子把四期都下来看:青春、时尚、动漫、安乐死,是这四期的主题,当然这是我自己概括的。突然看到这么丰富的东西,令我为之一震,我以为这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像我前段时间买的一本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一样精彩。所以说,老徐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却也是这个时代赐与我们的“恩物”。

我曾经对凤凰卫视很有些抵触情绪,因为我热衷于央视,而凤凰挖了央视许多的墙角,又觉得它的有些主持人很做作,看着让人生厌。可是慢慢的我的想法变了,就现在,或就人本身来说,“挖墙脚”这个词是很没有意义的,人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墙角”可言。而凤凰的节目,有些确实是很有特色,从前总看《鲁豫有约》,现在偶尔也看,但现在很喜欢《锵锵三人行》,看这样或那样三个人聊天是件有意思的事,我虽不善言辞,但听他们聊一聊实事,扯到一些过去的,现在的,国外的种种事件,习俗,确是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可以是雅的,可以是俗的,然后明白,在一些看似严肃的事件背后,有很多的话题。也常看《天天运动会》,听他们聊中国足球,我从不看中国足球,觉得乏味,反不如听他们说说其中的曲折往来,当然我倒是想听他们聊聊nba的事儿,却很少。最近又发现《一虎一席谈》也很不错。现在我想,如果说凤凰成功,那它就成功在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上,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最近几个月以来,楼下大门口的一片空地上,有附近一个医院组织了几个人,每天晚上过来放露天电影,我偶尔路过会伫足看上一会儿,其实也都是一些老旧的电影,但还是会聚集许多人在那里看,没有座位,他们或席地而坐,或立着,或蹲着,光着膀子,抽着烟,音箱的声音足够大,画面似乎不够清晰,但他们都看得很投入。露天电影,想起来是很有趣的,我曾经也经历过,少年时,村里每逢有人结婚,便会请来放电影的人来放几部电影,这时候,村里仿佛过节一般,吃完晚饭,便搬张小凳,早早到场地守候。一张大白布,一部架在地上的胶片放映机,一卷放完,接第二卷时,中间那段往往还看不到,人们叹息一声,又接着往下看。人们有的坐在自己带来的凳上,小孩会爬上树或爬上稻草垛上,高高地看得特别清楚,当然白布的背面也可以看,不过看到的影像都是反的,很有意思。在我看来这是一幅特别和谐热闹的场景,仿佛是一个乐园,同村的人之间都很熟,大家聚在一起,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游弋,周围是许多的农村才有的树,房舍在电影忽明忽暗的光线下,显出奇特的影子来,天空繁星闪烁,人群中间或发出一声因影片情节而来的哄笑或惊叹……这里仿佛就是一个世界。

露天电影适合夏天的夜晚观看,那时候放了些什么电影早已记不清楚,但那片热闹的场景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秋水东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恋尘叶子点评:

随意而恬淡的文字,将自己的喜好在文字里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