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荆州遐思斗南子

发表于-2007年06月19日 上午10:33评论-7条

荆州,从远古走来,头顶着《离骚》、《楚辞》,怀揣着《三国演义》,脚踏着楚国文化,肩扛着万里长江……

——作者题记

(1)三国、长江

站在甲板上,沐着徐徐而来的江风,远远望去,但见滔滔江水、蒙蒙雾气,浣涤着三生的心尘,模糊着两岸的景致,楼房如散棋,绿树泛涟漪,大小各色舟船争流于黄金水道,红旗各飘,笛声互鸣,煞是一派如诗如画的大江风光,景之所感,极易使人陷入无限遐思。哦!古人不见今水貌,今江曾经载古船。历史上有多少争夺江山的战争,都没离开过过脚下这条万里长江!东汉末年的赤壁大战就是很好的例证。大战使曹操败北遭殃,使残汉名存实亡,三国鼎立之格局,陡然间表现为对于荆州的争夺。吴、蜀之间对荆州的明争暗抢,成为三国鼎立的重要砝码。于是,被《三国演义》“演义”成了“三气周瑜”。刘备、诸葛亮“借荆州”、刘备携孙尚香“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都发生在荆州。

啊!我们的游轮就要到达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了。

这是2007年4月21日下午2:30,游轮缓缓地靠近了一个港口码头。上得岸来,但见停车等客的旅游车辆,满满当当的排在江岸路旁,摆摊销卖的大小摊主,也吆吆喝喝张罗忙碌。虽说秩序略趋麻紊,可也足见其茂盛繁荣。上了旅游车后,见路旁匾牌都标有“沙市”字样,遂大惑不解。沙市?不是要去荆州么,怎么来到陌生少闻的沙市?导游连忙为我们释疑解惑。原来,荆州和沙市的地名和行政区划,不断地变来变去,还曾经叫过“荆沙市”呢!使外地人、甚至全世界的华人,因在地图上找不到古老的荆州,而议论纷纷。如今,荆州的地名总算稳定下来了,沙市,叫做沙市区,是荆州市的一部分了。哦!原来是这样。我们的“游伴”,有的悄悄议论:“当官的,没文化,乱弹琴!”

指着路旁一条顺直的河,导游说,这是荆沙河,当年刘备携孙尚香在东吴完婚后,就是从这里回荆州的。从导游口中,我们知道了一个数字,《三国演义》120回,有80回是写荆州或者与荆州有关的。我脑海里立刻闪出一些京剧脸谱: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白脸的曹操,黄脸的典韦……

(2)头顶上的诗文化

游车来到古城墙前,车中远眺,荆州古城的城墙很长,长得望不到边,那城门就像一座三孔桥,真有些神秘兮兮。导游说,荆州古城墙保留下来的有21里,墙高8、8米。有人不以为然地对我说,嘿!古城墙,不稀罕。且不说北京,西安、南京、正定都有古城墙,浙江临海市还有号称“江南长城”的、完整无损的古城墙呢。可是不知怎的,我对于荆州的古城墙,却是情有独钟。仰视着古老城墙的垛口,导游在为我们介绍楚文化……听他这么一说,我便按图索骥地忆起了一些片断。是的,一座满载着数千年楚文化的古老荆州城,不是《三国演义》所能囊括得了的,《三国演义》之前之后,荆州的楚文化,都是那么灿烂辉煌和精彩绝伦,比如“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比如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荆州是楚国的国都。屈原更是中国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诗人。

屈原看穿了秦国的侵略野心和欺楚阴谋,劝阻楚怀王不要听信谗言出使秦国。怀王刚愎自用,坚持要去,结果被囚禁,死在了秦国,成为被列国普遍讥讽的奇耻大辱。屈原为了洗雪国耻,积极劝说继任的倾襄王为国复仇,却被倾襄王、公子子兰和众多臣子所反对和仇视,并恶毒的把他放逐到湘南去了。屈原来到湘南,觉得满朝的人都喝醉了,只有他是清醒的,便把他的诗歌《离骚》唱遍了湘南,唱得妇孺皆闻,渔樵能诵。后来他觉得,既然无法洗雪楚国的奇耻大辱,作为一个楚国人,就要洗刷掉自己身上覆盖的尘埃和耻辱。于是,抱着石头跳进了可以洗涤尘埃的汨罗江。屈原死了,《离骚》留下来。《离骚》,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挚爱和歌颂,痛斥了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渐渐的,屈原的弟子宋玉等先贤,以《楚辞》续《离骚》,与孔夫子编纂的《诗经》相得益彰,奠定了楚地和华夏诗歌文化的坚实基础。

爱国诗人屈原死后,汨罗江畔的百姓自发的往江中撒糯米喂鱼,以防屈原遭鱼侵扰。风俗延续下来,扔糯米改成了扔粽子。五月五日,屈原的忌日,成为传承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延续的“端午节”,每过端午节,就要包粽子、吃粽子以缅怀屈原。端午节的风俗文化,不仅在神州大陆传承着,在港澳台贯彻得也十分认真,即使在域外的韩朝日新马泰以及南洋,乃至东亚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延续。

一个荆州人,一个光辉的名字,一个文学的泰斗,屈原,如今成为了全世界的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导游告所我们,就在屈原激愤“问天”的荆州城内,后人建起了一座江渎宫,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可惜我们没时间去看一看。

(3)审美文化与生命

拐弯抹角的游车,颠簸着座椅上的漫漫幽思,古老的荆州城墙,似乎在追问我们,谁是最早的审美英雄?此刻,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很矮小的老者,跪在地上蹒跚地走路。他似乎也在仰视着那巍巍耸立的古城墙,他当然知道古城墙美在哪里,因为他就是中国最早的审美英雄,是美是丑他一看便知。他被刖去双膑,跪着走路,看起来矮小,实际上很高大,他就是卞和。

春秋时,卞和在荆山得到了一块自认为美妙绝伦的宝玉,要献给国君楚厉王。厉王愚钝不识,让玉工辨认,玉工说不过是块石头。楚厉王大怒,说它是个“狂徒”,以欺君之罪刖去他的左膑。后来楚国易君,楚武王即位。卞和一瘸一拐的再来奉献他的宝贝,谁想,武王仍不辨美丑,看了看说“璞也”!仍旧以欺君之罪,刖其右膑。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没有第三次去献宝玉,只是抱着那块宝玉,在荆山下面号啕大哭,众人苦劝不止。消息传到文王宫,楚文王派人询问,卞和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楚文王惊觉,派人将璞剖却浮层,裸露出一大块美玉,这美玉没有瑕疵、晶莹剔透、闪闪发亮,文王很高兴,遂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至此,已历三朝,曾被两次刖膑的卞和,他的审美贡献总算得到楚国人的认可。不过,此时的卞和已经老了,而且成了跪在地上走路的残疾人。啊!荆州的卞和,为了把自己对美玉的认识、审美的观点,推销给国君和整个楚国,付出了几乎是终生的代价。所以,荆州的卞和,是当之无愧的审美英雄和审美先驱。

后来,不重视、也不懂得审美的楚威王,将和氏璧当作一般的宝贝,轻率的赏赐给了一位有功的臣子。几经周折,到了战国时,和氏璧的价值慢慢被各国所认识,并成为北方赵国价值连城的国宝。还曾演绎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动人故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将相和》戏剧。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打败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天下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篆刻“受命于天,吉寿永昌”,从此,和氏璧成为了秦朝至五代,各代皇帝的印鉴和传国玉玺(在五代或宋朝时神秘失踪)。

哦!最美的东西,最初却不能被人们认识。荆州的卞和慧眼识才,最早认识了一块精美无比、表面却并不细腻的所谓“璞”,他就糟了殃。当人们普遍认识到它价值连城的时候,卞和早已离开人间。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传国玉玺的实物和慧眼审美的观点之外,似乎还有贤才和时遇的辩证法,难怪说“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呢!

(4)脚下的楚文化

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座全新的仿古建筑,它碧瓦彩砖,呈民族式二层楼房,很有些大文化的气魄——它,就是荆州博物馆。我带上数码照相机,打算对其中的文物拍照下来,“研究研究”。谁想,进门后刚掏出相机,就被工作人员严厉制止了。唉!为了保护文物,那就遵守纪律吧。不!我不照文物,只把介绍文物的展板内容照下来,该没问题吧!嗨!居然也不行!理由是闪光灯的强光对文物有损害。可见,荆州人对于他们曾经踩在脚下的楚文化,是何等爱惜。

据介绍,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3万多件,都是从荆州人的脚下出土的。其中楚国和秦汉时期的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楚和秦汉时期的简牍数量在全国居第一,战国丝织品更以其时代早、品种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中外,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我们看到了数不尽的古代丝织品、古代的服饰、奇形怪状的木器、木雕等。此外,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西汉古尸。据说,曾经震惊世人的出土文物“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依旧铮明如初、寒光袭人、锋利无比。他也是在荆州出土的,原来在荆州展出,后迁移至武汉保管,今天,我们是无缘看到了。

荆州脚下,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它们,都在诉说着南越国和楚国曾经的辉煌,并折射当今的繁荣。

(5)肩膀上的长江

车子载我们离开博物馆,导游讲到了荆州的水患问题。他说,水灾,一直是困扰荆州人的心腹大患,平均十五年一次闹水灾,水灾一来,荆州即成汪洋和泽国。所以就要“宝塔镇河妖”。古人认为,江河闹水灾是因为“河妖”作祟,在江河边建立宝塔,期望可以“镇河妖”。所以我们在大江上常看见岸边有宝塔耸立,原来,那都是为了镇河妖的。

300多公里长的荆江落差很小,水流平缓,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沉降淤积,在江中形成片片沙洲。荆州就有了著名的洪湖,就有了影片《洪湖赤卫队》,“洪湖水呀,浪也么浪打浪……”一曲《洪湖水》,唱遍全中国,但是原来,我们却不知道洪湖在荆州。

万里长江之水冲出三峡,穿越南津关,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时,在荆州水流湍急,荆江大堤首当其冲。荆江大堤,我们要去看看。导游领我们来到万寿园门外,但见一幅对联镶在门旁:“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走进去,老远就看见一柱高耸云天的宝塔展现眼前,这就是万寿宝塔。走进近万寿宝塔,要绕过一条长廊。这长廊,虽然比不得颐和园里的长,也比不得美,但我们的脚下却是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的荆江大堤,在大堤之上修建长廊,算是荆州人的一个创造。大堤左侧就是万里长江的滔滔江水,前方可瞥见一座跨江大桥,大堤的一壁上,标有1998年抗洪救灾时的水痕,上书“历史高水位水痕”,及“1998年8月17日上午9时,观音矶水位线”,右侧便是我们正要参观的万寿宝塔。

据说,早在隋唐时期,就囤聚土石以为“矶”,来抵御洪水,因为土石矶后面有一观音寺,所以人们就管这道土石矶叫做“观音矶”。后来观音寺不存,观音矶仍在。明朝嘉靖十一年,封藩于荆州的辽王朱节,带头募捐,广集财力,用九年时间,在原观音寺的旧址上建起了这座万寿宝塔,距今已有450多年。各式各样的佛像,青砖上的浮雕佛像,都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这宝塔,确是荆州的一宝。只是,他能不能镇住河妖,那就另当别论了。

哎!走进这高高的宝塔里面,为什么还得下许多层台阶?莫非还有地下室?对这种有地下室的古代宝塔我们都是闻所未闻,令人大惑不解。经过解释我们才知道,450年前,宝塔是建在高地上的,由于长江底部的泥沙淤积,积铢累寸,河床逐年升高,慢慢的,宝塔的原来地基,就显得越来越矮,一直低于江面水位了。为了保护文物原貌,荆州人把宝塔的周围垒起来,它就落在下面了一层。

噢!原来是这样。荆州人啊,既然长江的河床在升高,荆州的宝塔在下降,是不是可以说,你们是用肩膀扛着万里长江的呀!就是这一座用肩膀扛着万里长江的文化名城,在国家、解放军的支持下,以人为矶,严防死守,战胜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保住了这座万寿宝塔和荆州的安全。

我们的荆州之旅,在仓促之间结束了,我对荆州能了解多少?不过是沧海一粟。我返回游轮上,凝视着远去的荆州,已是“古城”远影碧空尽了,竟有怅然若失之感,只好端正地向扛着万里长江的荆州,向灿烂辉煌的楚国文化——默默祝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斗南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荆州的历史作用
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都引人遐思!
一篇富有内涵的文字:)

文章评论共[7]个
沧海人生-评论

曾经遗忘的力量,远方的漂泊里,寻梦不断。门派宗旨:为寻梦的人儿提供休息的地方,探讨文学之路,创作的迷惑、在这为你解开心结。并向媒体推荐,发表后即付稿费。欢迎加入烟雨红尘文学[寻梦天涯]门派QQ群。加入请注明烟雨红尘的注册笔名。寻梦天涯QQ[**]:28974550本人QQ:228220112 [寻梦天涯]门派网址:http://iyanyu。com/group/group_manage。asp?id=785    at:2007年06月19日 中午12:03

青瓷-评论

初识荆州,是在很久以前的楚文化课上。
可是荆州该不止于楚文化,该有别的什么吧 
跟着作者的笔,我看到了更多。
问好~at:2007年06月19日 中午1:02

斗南子-评论

谢谢青瓷点评,谢谢!at:2007年06月19日 晚上9:41

蓝衣-评论

呵----
我也一直也想写点关于荆州的文章,都觉得写得不好。因为荆州有太多的东西,我把握不好。
您的文章写出荆州的人文特点,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荆州人汗颜!
喜欢荆州就多来看看,这里总有一些让人心动的东西!
  【斗南子 回复】:蓝衣是荆州人啊,真好!荆州的楚文化好迷人啊。你应该把它写出来,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谢谢! [2007-6-21 13:13:46]at:2007年06月20日 早上9:45

林中漫步-评论

先生,谢谢你的≤荆州遐思≥,它使我足不出户便随你一起游历了三国时的古战场━荆州,我家在陕西汉中,这里也是三国古战场,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就给我读过≤三国演义≥,那时我就知道了荆州,可惜我没去过那梦里想往的地方。此生也不能了,今天感谢您带我神游了这迷一般的荆州。
  【斗南子 回复】:谢谢你浏览本文,谢谢你发的帖子!其实,我对于荆州知道得实在是太少了,楚国文化汗牛充栋,不是一篇小稿子能概括得了的。谢谢你! [2007-6-21 13:03:05]at:2007年06月20日 晚上7:40

斗南子-评论

沧海人生:谢谢你给我发帖子。谢谢你的邀请,不过很抱歉,本人不喜欢聊天。问好。at:2007年06月22日 下午3:47

文清-评论

荆州,最开始知道这个地方,是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只叹还没有去过,有机会一定去这个地灵人杰的地方看一看。
  【斗南子 回复】:三楚胜地,文化底蕴相当富饶,我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真要更多更好地了解他,需要住下来仔细研究。文清若有雅兴、有条件,可以去走走。谢谢你还在关注我的拙作。辛苦你了。 [2007-7-22 21:32:28]at:2007年07月22日 晚上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