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不一定天天见、月月想、但什么时候见了都是故知重逢”的快慰;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发生何事都能感受到的、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还有人会关注你、倾听你”的那份感动。多少恩怨、多少思念,十几年的坚持不是爱情能够承载的宽度。真正的爱跨越生命的长度,灵魂的广度,能以各种形式存在,那种情感可以归结为红颜知己。
----题记
一 初恋姓氏的影响
梅从乡镇调进了县城,县级中学,本来原来一直代高中学科的,初到一个单位,听说这个既有高中还有初中的学校重视初中教学,学校本来安排在高中毕业班代课的,可是要改代别的学科,那是很不情愿的,一切从头开始,初来乍到的,很是无奈。
报道的第二天,遇见一个40多岁的胡教师,说这个学校初中比高中待遇好。梅好感动,就打听怎么代课,胡老师热情的说,如果愿意可以代他班上的课,他是年级组长,梅没有考虑就答应了。胡老师比梅要年长大概15岁吧,所以梅对他没有什么防范,但是梅联想到与她大学的初恋一个姓氏,从此就有了好感。在一个办公室里相处的很融洽。很快梅在胡的班级任课成绩提高很快。
年老的程老师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他喊住梅,说应该小心胡,那人生活作风不怎么检点,他房间的钥匙某某那里还有,他老婆为此事情还到学习闹过······。梅很感激程老师,人在没有人提醒的时候会很糊涂的。可是从那以后梅多了一个心眼,观察到胡与某某老师关系确实不一般的,比喻说,一次知识竞赛,胡把某某的卷子拿来先做了,然后才做自己的。梅心里有些酸酸的,其实,为了什么自己都说不清楚。
胡喝醉了,说着酒话,办公室里同事都走了,梅还要等学生送作业本来,胡抱住梅说,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梅一下子懵了,使劲地摆脱了胡。教育战线竟然还有这样的老师!这是第一次受到骚扰。梅感觉到很害怕,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啊。
梅的孩子两岁,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老公很忙,而且经常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打出手,心力交瘁的梅忍受着他人的骚扰,家庭的折磨,想起了初恋,大学时候的同学,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双方性格问题,加上男生得过肺结核,梅自私地认为,也许他们不合适,梅的母亲更是横加阻拦,初恋也就夭折了。梅想起来,就自责,是自己的自私毁了一段爱情。多少次梦里忏悔着,感叹着人生的不如意,想当年,情窦初开,男生是多么真切地爱恋着自己。胡姓在梅的心底里扎下了根儿。
一段本不属于自己的爱情马拉松就那样拉下了帷幕。
二 遭遇非礼
梅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不得不考文凭,繁忙的工作,家务,孩子,加之函数学习,梅也觉得生活很充实。胡经常给与很多帮助,比喻说帮忙该卷子,督促学生学习,梅与胡之间关系有些暧昧了,因为梅总是回避与胡单独相处。
胡的老婆得了胆结石,说是要去做手术,胡请假了,好几天没有到校,梅心里空落落地,梅怨恨着,为什么不打招呼就走了呢?到这时候梅才清楚地认识到胡作为初恋的替身,已经在心里了生根。
梅在办公备课,感觉有人在后面,转身,胡深情地看着自己,好像久别的情人,胡掏出一支很小巧的钢笔送给梅,梅推辞了一会儿,就接受了。没有过多承诺,没有表白的一场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胡是“半边翘”(就是老婆在家种地),每周都还要回家帮忙种地的,其貌不扬,个子不足165cm,体重也只在50多公斤,说话比较风趣,人缘比较好,做事很圆滑。就是这些特点对梅既有一点吸引力,同时也是梅有时候反感的地方。梅做事情讲原则,不善于言辞,处事不精明,所以比较欣赏他,但是胡的圆滑,世故,甚至庸俗,梅又感觉很厌恶。
梅老公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想转学,梅自告奋勇地帮忙了,家长带着孩子到学校报道,可是胡却说把钱放在他那里,孩子有书了,学生服,可是学校却没有孩子报道的底根,说明是胡把钱私吞了,没有多久孩子辍学了,可是要退桌凳押金怎么办?梅不好明说,支支吾吾地表明了,胡却耍赖说,去找学校吧。梅气得要死,怎么遇见这么个见钱眼开的俗物!
自从梅从心底里看不起胡以后的一段时间,很少搭理他。尽管胡还是乘没人的时机套近乎,但是梅不为所动。
学校在拆房子建楼房,原来的办公室拆除了一半,到后面的教学楼挖了一道大大的壕沟,来去很不方便,特别是上晚自习的时候。偏巧遇上了停电,可糟糕了!下了第三节自习了,梅摸索摸索地爬过那条沟,上到未拆完的办公室,掏出钥匙,打开办公室,听到里面呼啦一声响,梅吓出一身冷汗,正值初夏时节,梅本来胆子就小,以为遇见了鬼,哆哆嗦嗦地想退出办公室,可是后背被人抱住了,惊魂未定,感觉到好像是胡,梅不敢叫喊。胡发疯了似的抱住亲吻,听到那急促的呼吸声,心跳声,外面的世界停止了呼吸,只听得胡的颤抖的不均匀气息,梅想使劲地挣脱,可是不是胡的对手,任凭胡在脸上摩擦,胡子扎在脸上很不是滋味,也明显感觉胡的下身那东西抵着梅的穿的薄薄的小腹,梅使出了吃奶的劲挣脱了,逃出了办公室,一个人也顾不得害怕,潜入到教学楼后面那片树林,身体不住地抖着,心蹦出来了似的狂跳。任凭耻辱的泪水滴滴答答落下,最近几天,老公因为梅给家里钱的事情闹翻了,打过一架,腿上的伤处还在隐隐作痛,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冷战、没有说话,老公也说过要离婚,离婚协议都写好了。婚姻何去何从,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轻生的意念在脑海中一闪现,老母亲的幻影唤醒了她,父母健在,还有养老的责任压在心上,儿子小,谁抚养?没有死的资本。
三 最阴黯的日子
婆婆被大姑子、小姑子送来了,唉唉唧唧地叫喊着,梅一看就知道可能是老毛病犯了,每年都有一回的,老公上班去了,梅只好请假送婆婆进医院检查治疗,检查结果:婆婆得了急性胆囊炎,得住院。梅忙前忙后,总算忙妥贴了,婆婆挂着吊瓶,大姑子、小姑子说家里忙,要回去了,梅什么话也没有说,自己一人顶着。太阳西斜了,梅才意识到自己连早饭都没有吃,儿子还在幼儿园,梅一路小跑,好险撞倒两个人,连忙陪着不是,跑到幼儿园,儿子歪在凳子上睡着了,一阵心酸,给幼儿园老师打了一声招呼,抱起孩子往外走,突然一阵昏眩,退了几步,儿子看着问妈妈怎么了,梅勉强笑笑,没事儿。
结婚五、六年了,与老公总是一个钉钉、一个钻钻,针尖对麦芒,因为一句话不中听就有可能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看着乖巧的儿子,尽管每次吵过、打过之后负气写下离婚协议书,但是孩子的问题都互不相让,谁割舍得下儿子呢?结婚的时候是仓促的,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的,加之互相感情淡漠,都没有信心维持下去了。看来这次婚是非离不可了。
婆婆出院了,第二天要回老家。梅做了好吃的,装出很开心的样子,可是没有逃过婆婆的眼睛。婆婆说了很多梅的好话,尤其是梅对待公婆,让他们很感动,他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儿子与梅离婚。
老公无奈,只好回话,保证以后不再打骂梅了。当然梅也有很多缺点的,所以自知有很多时候打架,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梅主动和好关系,老公也对梅的父母百般孝敬。阴霾总算过去了,夫妻磨合的差不多了,小日子过的也很滋润了。
四 一次幽会
自从那次遭遇非礼后,梅尽量躲着胡。好在胡也有自知自明的,很少再有那种讨人烦的行为。梅保持着自己的矜持,胡变换着一种方式,不再纠缠,而是尽量给予帮助。
一次梅打架后没有上班,胡很是着急,但是有没有办法劝说。第二天梅到了办公室,看到抽屉里有一封信,拆开了才知道是胡写的,胡劝梅要学会搞好夫妻关系,要学会忍让、学会珍惜······,梅第一次那么感动,仿佛眼前的胡就是她的胡姓初恋。
生活恢复到了从前,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梅的身上,温暖自内心扩散出来。
寒假了,梅要去函授学习、考试,碰巧全市组织各校老师到s市听魏书生的讲座,梅正好也在那里学习。梅坐在教室里很是不安,就信步走到了一个立交桥上,看见胡站在那里等着她,梅很是奇怪,没有联系怎么就可以遇见呢?梅不得不迷信了心心相应、心有灵犀的说法,难道是相互爱慕着的双方可以向对方发射生物电波吗?
下午梅没有上课,陪胡逛街,二人牵着手,信步走在大街上,俨然一对情侣,胡给梅买了一个发卡,吃了一个火锅,3个小时像水一样溜走了,梅不得不回到学校了,下午有场考试。约好第二天8点钟从哪里走再见。
下午考试完毕了,老公从另一个城市考试完了就来到了梅所在地。夫妻出去开了房间,好不缠绵,毕竟有半个月没有见面了,小别胜新婚嘛。
第二天,梅惦记着还有约会怎么办呢?看来不能再见胡了,梅按照约定的那条路走,刚好遇见胡,见到梅的老公,胡很尴尬地打声招呼就走开了。
五 十年注目
以后学校的教学需要,梅没有与胡在一个办公室了。胡偶尔递给梅一个小纸条诉说着相思苦。梅感觉这段很不光彩的情感该结束了。从来不回复纸条。胡有过很多怨恨,色胆包天的胡,趁着梅的老公上班的时机,胡偷偷溜进梅的房间,抱着梅就亲吻,不过没有性行为。贞节观念比生命更重要。梅吓得要死,说要断结关系,用红笔写了一封信(听说红笔写信是断结的信号)。也顾不了双方的感受了,身为人民教师,怎么在学生面前垂范?怎么对得起家庭?
毕竟是知识分子,虚伪的面子是最重要的。那以后胡没有过亲近行为,只是偶尔关注着梅。买过感冒药,给予过帮助,都是阳光下的行为。
学校新教学楼建成了,梅在二楼办公,胡在四楼,不带同年级的课,很少有机会往来,只有那扇窗户是连心窗,传递着无声的信息。梅每节上课都会看见一双眼睛透过那扇窗户注视着,直到进入教室开始讲课了,那双眼睛才会移走。用胡手机短信的说法是:“十年注目礼,只为一红颜知己”。十年后的一天,胡发一条短信:十年前我们牵过手,是否应该纪念一下?”梅没有回复。
后记:男人啊,为了什么苦苦追求,要得到红颜知己?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檫肩而过。前世的我一定回眸了一万次,才换来今生与你的相识与相知。一扇窗户,一道风景,写不尽的心累,道不完的相思。改苏轼一首词以作十二年思念:
十二年生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50米距离十万里心路,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相见。一扇窗,注目守候。心相知,惟有不喝孟婆汤。青丝相识,鬓白还相望,今生无缘,来世做鸳鸯。
-全文完-
▷ 进入清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