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懒得离婚一样,懒得读书如今已成了一句颇为流行的话语。
懒得离婚,因为离婚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要有亲朋劝阻,要有法院调解,其中涉及的财产分割、子女归属等问题更是大伤脑筋,而懒得读书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一句话便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理由。
不知和我有同感的人不有没有,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了。有时宁肯呆坐上几个钟头,也不想去翻翻书架上那琳琅满目的书籍。
不过,我懒得读书的原因却跟别人不大一样。别人是因为忙于交际应酬忙于经商赚钱缺少时间,我却是因为读不懂所谓名作家的某些作品所致。
这读不懂,绝不说明我是一个文盲。那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我倒也认识三五千个,但不知咋的,这些文字经过某些作家的诗人的摆弄组合,就让我辈茫茫然昏昏然如读天书了。
读书本应使人头脑清醒,但当今的文人骚客,手中大笔轻轻一挥,就能让读者思维错乱诚惶诚恐莫测高深。特别是某些自诩为“朦胧派”“先锋派”诗人的作品,生硬拗口不说,还别出心裁的自创一些词汇和形式,把诗变成了一种四不像的怪物,难怪读者不知所云,难怪不少先锋派诗人写得走火入魔歇斯底里精神分裂,或卧轨或割腕或坠楼,到天堂时去写他们的天诗了。
试看下面的诗句:“脸上布满了雷声 闪电抖搂着精神 完成黑夜的交配”,又有这样的诗句:“幽灵灿然一笑 试着从你的宠爱里脱围 撞上了夹竹桃的准星 成为幸福的靶子”,其它如“风中的血液”“眼泪放大成宇宙”等令人费解的词句不断涌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读者和诗歌的感情。
不愿读诗,因为目前写诗的人比读书的人还多。诗歌已逐渐蜕化为仅供个人自娱自乐的卡拉ok,而不再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有些诗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恐怕作者也搞不清自己到底写了些什么?如此诗风,倘任其发展,用不了几年,诗歌便将“寿终正寝”矣!更有不少散文诗作者也纷纷效仿先锋前卫派诗人玩起了文字游戏,看看日渐颓丧的诗坛现状,便不难预料明日散文诗之没落。尚有少数不知天高地厚的诗人在疯狂叫嚣“重振诗坛雄风”,依我看,如果诗人们不收敛故弄玄虚的伎俩,要想重振诗坛雄风,怕是难于上青天矣!
懒得读小说却是近几年才有的事。自从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文坛的格局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侃爷王朔的“痞子文学”粉墨登场,很是火爆了一阵子。这一股浪潮也使得一些作家也不甘清贫,纷纷炮制出一些质量低劣的作品。作品中粗俗的描写随处可见,不仅长篇如此,中篇短篇好像也被传染,作品中的x 是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干脆几排方框,括号中注明“以下作者删去多少字”,这样一来,的确迎合了少数读者的低级趣味,因此这些书的销量是出奇的好,作家们也因此捞到了不少实惠。然后是一批这样的作品频频获奖,误导了很多年轻作家,使得年轻作家要么浮躁,要么张狂,已很难保持平稳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下进行创作,这也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盗版书籍滥市,使得小说和读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远,懒得读书确实成为了读书人无奈心情的真实流露。
路遥以一部《平凡的世界》为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得中国文坛写实之风又得以盛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试想:如果文学作品不注重读者的感受,让读者不知所云,这样的作品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如果文学作品只能靠粗俗的描写去刺激某些读者的感官,这样的作品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然而,现在中国文坛到处可见此类作品,这是不是中国文坛的悲哀?这是不是中国读者的悲哀?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作品出自名人之手,就让其大模大样的登上大型刊物的头版头条,误导伤害我们年轻的一辈。
我想:只要中国的作家们,能静下心来写作,把最精最美的作品奉献给读者,懒得读书将不再成为人们不相读书的理由。
-全文完-
▷ 进入山川之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