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个世纪我国
文化与教育的反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提 纲
一、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
二、我国文化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四、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吗?
五、结束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以一个小小的类比,阐释了民族文化对所在民族产生的巨大社会作用。他说:“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知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植物人。”
由此我联想到与文化有关的教育相当于什么的问题。根据它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以为它有如人的动脉。《素问脉要精微论》里说:“夫脉者血之府也。”人的躯体靠动脉输送养料,维系生命。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说“抽出”,只说害了某种疾病,恐怕也是难以承受的。文化与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我国文化与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请看几则与此有关的消息:
湘潭市捕获12名校园劫匪,8名是未成年人;2005年,临颖县一所中学高考10多天前,高三学生王xx大白天撬开一宿舍,打死一女生,尸奸后继续上课,直至三天后被捕。它最爱看的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无独有偶,2006年西安市铁路x中高三学生、副班长赵xx因“环境影响无法自控”,诱杀了本班女同学xx;2005年2月1日12时,安徽铁道部x局家属大院传来四声枪响,该局公安民警刘xx长期遭受儿子侮辱与施暴,被儿子激怒,上演了“警察爸爸枪毙不孝儿子,然后投案自首”的一幕……
这些还只能说是个案,但是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大学校园长期被恋爱、考试舞弊、暴力三大问题所困扰;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70%以上。
这类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离经叛道行为已是屡见不鲜。
我国青少年怎么了?是他们不堪教育吗?否。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上个世纪,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巅峰的世纪。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为全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它的上升和发展,它逐渐走向了反面。它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而发动战争,动辄杀人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9000万。流血漂橹,绝非夸张。二十世纪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部侵略史,掠夺史,也是被压迫人民的一部反抗史。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人民深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了摆脱悲剧命运,愤怒地起来进行反抗,这是历史的必然。
上个世纪,中国的革命者做了一件举世钦佩的大事,也接二连三地做了一件傻事。第一次是1919年5•4运动。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早期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中华崛起作好了舆论准备。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却做了一件蠢事。他们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早期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时,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好,连“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主张全盘西化,对外国的东西全盘接受,造成西方强势文化与道德霸权的全面入侵。另一方面,在寻找旧中国近百年落后的根源时,视中国传统文化为封建文化,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于是把对帝、官、封的愤怒,发泄到传统文化上.在5•4运动中,经封建统治阶级诠释,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作为保护伞和护身符的孔子和他的学说首当其冲。当时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孔子被背了“黑锅”。从此,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学说被否定,遭唾弃,中国的文化经典经、史、子、集不再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教材。时至今日,在儒家经典方面,不说继承,单说研究也后继乏人。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此被割断了。
第二次是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与5•4运动不同,它实质上是自上而下按毛泽东主[xi]的意图在思想领域里开展的阶级斗争。取得政权前,当专制独裁政权用“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的手段对付共[chan*]党人的时候,共[chan*]党人用阶级斗争理论,唤起民众,组织革命队伍,与专制独裁政权对抗,是别无选择的出路。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毛泽东同志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势如破竹,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结束了帝、官、封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英雄,一位超越前人的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世界人民景仰他。但在取得政权后,在处理国内问题上,他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认为失去了政权的阶级利用原有文化有可能实现复辟,于是他继续在思想领域里展开阶级斗争,一次次在群众中寻找代理人,并且把这种做法扩大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又一次次抓“走资派”。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只不过是按照他的一贯做法所采取的一次全面“扫荡”而已。于是以阶级斗争代替法制和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列入“封、资、修”,统统打倒。从此,2500年以前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他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被扫地出门。结果道德被扭曲,人伦遭到颠覆,人格尊严受到践踏。这场运动,在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方面所造成的破坏,比5•4运动更深、更广、更彻底。
经过这样两次运动,孔子形象被严重歪曲。孔子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卫道士吗?否。孔子在世的时候,封建统治阶级还不曾产生,他卫什么道!孔子出身没落的奴隶主阶级,代表着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吗?否。孔子的前人在奴隶主阶级的内部斗争中从失败的一方沦落成为游民到孔子已经五代了。他赞扬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这样一批改革家,足以说明他代表着新兴的自由民的利益,他为自由民说话。他虽然受时代局限,还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但“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他不相信占卜,不迷信鬼神,是我国早期的一位唯物主义者。他整理了夏、商、周以来的传统文化,编成了《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星海寻源,黄河之水来天上。他是传播中华文明第一人。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入世思想。他说;“天下有道,丘不与移也。”(《论语•微子》)。他提倡仁爱,反对苛政和暴政,主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是他所说的“道”。他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社会而努力。他的入世思想决定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的这种价值取向得益于孔子。汉代的董仲舒是很懂得这一点的。但孔子和任何历史人物一样都受着时代的局限,不可能一切都对,即使是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我们今天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对待中外古今文化遗产的态度只能是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继承。他说话风趣,语言幽默,且富于人生哲理,是我国一位有着世界性影响的人物,他的“至圣”地位至今无可动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歪曲孔子形象,无非是叫青少年离他远一点。但青少年离他远一点,离罪恶就近一点。
作为上个世纪这样两次运动的直接后果是自毁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来自民间,集56个民族文化之大成,吸收着千百年来外来文化之精华,它的精髓是主张“天人合一”,它充满着人性美、人情美、乡土美,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它不是什么封建文化。有不有封建文化呢?有的。当封建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给人民的时候,便出现了封建文化。自汉代的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从封建宗法思想出发,开始对孔子的言行进行诠释,使之为本阶级服务,于是产生了封建文化,这才是我们要涤除和打倒的。这与孔子和孔子学说本身是两码事。
中华民族是以“龙”为腾图的民族,龙的子孙自有龙的文化。2500年前,孔子为中华民族提出了道德标准,将中华传统道德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从而使中华民族有了道德规范。这种道德与西方人的道德有着根本不同。中华民族重视人性的修养与改造,其道德是内敛的。孔子为中华民族提出的道德,头四个字分别是对父母、兄弟、社稷、朋友的态度,后四个字分别讲待人处事的4项基本准则,每一方面都是对自身的要求。做到这八个字就处理好了周边关系,营造出了和谐环境,就有了生存空间,作为“龙”来说便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胜己者必然胜天下。而西方人的道德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人的内在灵魂不可克服”,主张张扬个性。英国的霍布斯说,人与人的关系是狼与狼的关系,只能靠社会契约来约束。这种道德,实质上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霸权。他们的这种认识与主张造成不断有人冲击法律底线,其犯罪率高居万分之八,这是西方人也感觉头疼的问题。1988年,欧洲75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宣言中讲到:“最近500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500年,人类要活得有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东方孔子的教育中去。”很可惜,中国的革命者在上个世纪的两次运动中,将精华视为糟粕,将宝宝和洗澡水一同倒入粪池,自毁精神家园,为西方强势文化与道德霸权的入侵扫清了道路,使得炎黄子孙一代代被异化。当前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正是中西文化发生激烈冲撞所致中华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当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被否定以后,耻感消失,造成道德缺失或道德失范,于是不断有人直接冲击法律底线,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离经叛道行为所产生的深层原因。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遭到毁坏,受害最深的是青少年。道德重建,关乎民族未来!
当西方强势文化与道德霸权全面入侵的时候,依靠传统教育本可抵御一阵。但可惜的是我国的教育理念迷失了,迷失在西方强势文化与道德霸权全面入侵之后所产生的功利与实用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变得实用功利起来。远的且不说,单从上个世纪50年代说起吧。当政治运动一来,就把学校纳入政治斗争范围,把学生当作政治集团间斗争的工具,以政治斗争或生产劳动代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左,实质上很右,因为它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取消了对学生的教育。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学生的人性被扭曲,心灵受到了摧残。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反右、大跃进、文革时期就是这样。当政治运动一过,又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50年代60年代流行的几句顺口溜足以说明。“学好数理化,跑遍天下都不怕”;“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中小学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仿佛除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便无事可做。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与理想教育降低成为为组织教学而进行的一种纪律教育。当前,许多学校还仍然走在这条老路上,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创名校的手段,以吸引家长注意,吸收更多天资聪颖的学生入学,吸取更多的择校费或建校费,忘记了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有甚者,以学校为淘金场地,在办学过程中不依不饶地追求着经济利益,在招生工作中搞商业炒作,在学校管理上存在商业化倾向,用尽一切不正当手段开辟生源,以使学校能勉强办下去。以上种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顾眼前利益,本末颠倒,缺少理想。这正是功利和实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教育,面广人多,虽然情况不同,好坏不一,但总的来说,处于严重失真状态。这种实用和功利主义的做法能造就出二十一世纪我国所需要的人才吗?否。当前许多学校存在的在行为习惯上的放任,在理想与价值观教育上的欠缺,在品德教育上的无作为与这种实用与功利主义的做法不无关系。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文明,自有其教育理念。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绝不是这样。我国有关教育理念的话最早见于《易经》。《易•蒙》里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古人所说的蒙,指童蒙,既包括刚入学或未入学的儿童,也包括年届20,举行冠冕礼之前的青少年。从今天讲,无论大、中、小学生,包括学前儿童,都属于蒙的范围。古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易受社会影响而变坏,要送进学校接受教育与改造,使之变好。教育是针对“人性”而言之。南宋淳佑年间礼部尚书王应麟在启蒙读本《三字经》里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这个意思。宋代大教育家张载把这段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称为“正蒙”。 正蒙者,使童蒙品德端正之意。通过正蒙,孕育住社会正气,是国家命脉所系,是办学的根本目的。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与理想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夏的提问时,用“绘事后素”的比喻从正面强调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品德有如绘画之前用来绘画的白净丝绢。没有这个前提,是绘不出好画来的。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从反面强调礼、乐等六艺只有掌握在具有好品德的人手中才能真正用来为社会服务。在古人看来,品德与理想教育属于彼岸问题,而六艺等属于舟楫问题。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是由前者派生出来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而非并列关系),两者同属一个范畴,前者决定后者。舟楫是由人控制的,要到达彼岸,关键在于解决人的彼岸问题。学校教育的责任,在于点亮学生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理想信念之灯,使他们驾御舟楫永不停息地驶向彼岸。这是学校工作的全部,也是“教育”二字的本意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处理舟楫和彼岸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把六艺看成彼岸范围内的舟楫问题,是否降低了六艺的重要性呢?否,是“得其所哉!得其所哉!”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理念所具有的强大的社会推动力,绝非功利实用主义的做法所能比。依靠它,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造就的人才灿若星汉,虽然历代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但无论怎样也淹没不住他们的光辉。“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当我们读着历代志士仁人表达心志的这些话,能不被他们为挽救民族于危亡,或为国家的振兴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精神所感动吗?血管里流出的才是血!今天,我们继承和借鉴这份宝贵遗产,定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出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当提及上个世纪西方强势文化与道德霸权入侵之后所产生的功利与实用主义影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及毛泽东同志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提法。这一提法有不确之处。毛泽东同志漫不经心地把舟楫问题与彼岸问题并列,不恰当地提升了舟楫问题的重要性,使之游离于彼岸问题之外,取消了彼岸问题在学校工作中的唯一性,偷换了教育这一概念的实质,为“智育第一”开了方便之门,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他在每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在教育理念上却缺少继承。反古反传统本无不可,但要比古更科学更先进,然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提法却是很右的。当我们重新审视二十世纪我国文化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对这一提法有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的必要,否则,对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毫无好处。
时代已进入21世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大陆和平发展,举世瞩目,生活在大陆的每一个人,更是感同身受。方志敏烈士60多年前在狱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所企盼的“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的理想社会已经实现。作为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在21世纪10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将完成抢占人类文明至高点的任务。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呢?根据前2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每年增长8%的增长速度,每八年翻一番的基本事实,在100年里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人才。而教育掌控着人才开发之门。国家的浪费,没有比人才开发被延误、应该得到开发而得不到开发所造成的浪费更大的了。“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惟有教育能改变中国!教育事关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然而我国教育现状堪忧。
教育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的文化指导下的活动。两者相比,文化决定教育,文化重于教育。但当教育脱离文化的指导,不能负载文化的时候,正本清 源,解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实在必要!
话又说回来,近代中国的落后,是否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呢?否。有些人所说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主要指中华传统道德的内敛性质。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这一部分恰是我们的祖先为构建和谐社会投下的一块基石,在世界众多民族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文化耀眼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闪光点,是华夏文明经历5000年长盛不衰的原动力。它本身绝没有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看中华文化的时候,只看到了它温柔自制的一面,没有看到它金刚怒目的一面。早在23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孟子•告子下》)孟子警告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治理好国家,随时准备对付入侵之敌;否则会国破家亡,造成灭顶之灾!怎样对付呢?《易•蒙》里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若要国不破,家不亡,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平时为建设好国家贡献一切,包括“师夷以制夷”,战时为保卫国家随时准备以颈血溅仇敌。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教育者的神圣功劳。“圣功也”这一感叹,强调了教育者完成这一职责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说:“日本一旦恢复武士道精神,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将彻底改变……亚洲的睡狮是日本,而不是中国。”我说,只要按照中华传统的教育理念办事,不管日本恢不恢复武士道精神,亚洲真正的醒狮是中国,而不是日本。这样的民族刀斧不入,谁敢欺侮!对付入侵之敌,只能是磨刀霍霍,将其消灭,绝不能用“温良恭俭让”。5•4运动中,有人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的束缚,正如有人冷不防遇上了破门而入的强盗,经过较量之后,实在敌不过他,头被打破,财宝被抢走,痛心疾首,寻找原因时,不责备自己失去警觉,未防患未然,却责怪母亲的乳汁不好一样,只能是委屈了母亲。在这里,我想起了阿尔温•托斯勒的一句名言,“不向历史学习,就将被迫重演历史。”忘记历史,不按老祖宗的教诲去做,是错误的。
既然母亲的乳汁没问题,那末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入侵的时候,老是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是什么原因呢?古往今来,世界上各种文明的后面,都有一位操作者。这些操作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庸人。如清朝末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和民国年间孙中山去世后执掌中国政局达几十年之久的蒋介石先生。两人有个共同点:擅长“窝里斗”。慈禧太后昏庸到了极点。在日本强盗进攻之前,竟然拿朝廷准备拨给北洋水师购买武器装备的军费修建了颐和园。蒋介石则独裁到了极点。在位几十年,他既背离了5•4精神,也背叛了中山先生,既无民主,也无科学。在他逃往台湾的时 候,连一根步枪也造不好,造出了一根“汉阳棒棒”;连一辆汽车也造不出,更不用说原子弹、氢弹了。在他手里,还断送了把中国引上民主政体的机会。这样的人掌权,不引来内忧外患,造成被动挨打局面才怪。这是旧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传统文化的束缚”。第二类:强者。如毛泽东。毛泽东的意义在于重振了中华雄风,改变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人民重新扬眉吐气,书写了中国历史最精彩最雄壮的一章。他为中华和平发展准备了条件,功不可灭。又如美国的历任总统。美国的历任总统为什么是强者,不多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凭什么将强者推上文明操作者的最高位置,创造出如此登峰造极的资本主义文明。但是,有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古往今来,世界各种文明,如古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莱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罗马文明……在历史上显赫一时,却也是昙花一现,相继夭折湮灭,只留下一些遗迹供后人凭吊。是各种文明本身有什么问题吗?否。是某一种文明后面的操作者不能脱俗,喜欢炫耀武力,凭借其强大,消灭了同时期的其他诸种文明。最后战胜者又被新起的强者消灭,也免不了折戟沉沙的结局。如此循环,以至今日。时至今日,人类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大自然,不是来自其他动物,而是来自同类本身。这说明人类还处于相当愚昧的阶段;人类要想得到安宁,必须改弦移辙。在世界诸种文明中,唯有华夏文明经历5000年而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它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世界众多民族中没有哪个民族像华夏民族一样把人性的修养与改造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专门研究,编成经书,成为国人的必修科目。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主张“和为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既保全了自身,也不伤及旁人。华夏文明经历5000年而长盛不衰,绝不是偶然的事。华夏文明是智者的文明,华夏文化是智者的文化。第三类,智者。其操作者既注关本国人民的利益,也注意世界其他各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利益,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摆脱人类相互残杀的混乱局面。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华夏文明就是这样一种文明,当今中国领导人奉行的路线就是这样一条路线。这正是当代中国领导人受到本国人民爱戴,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信赖的原因。但智者必须首先是强者。不是强者,成不了智者。华夏民族在100年时间完成抢占人类文明制高点的任务将有利于世界和平。
传统文化,国之瑰宝.面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像经历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切勿轻言“糟粕”。因为某些人从历史的皱褶深处所说的“糟粕”,从世界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并非“糟粕”,而是精华。
在20世纪遗留问题上如何取得共识,是一个重要问题。乱不拨,正不反;心不齐,力不一,不仅当前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影响21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拨乱反正,就是要回归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注1:本文作者贺先仁,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退休教员。
注2:东山学校是毛泽东、毛泽潭、肖三、陈赓、谭政等老一辈革命家少年求学的地方。
-全文完-
▷ 进入爱也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