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安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的青云塔下,滨临扬子江畔的宝塔公园内。始建于唐显三年{658年}其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居史料记载。后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掸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和谐。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今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余间,今有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石牌楼,上嵌书有“敕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旁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天王殿后有500余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面不远即为后殿,后殿是千手观音殿,最后是大竹园,外有围墙。与前殿相品的有东西厢房20余间,分立在三大殿两侧。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0年}韩琦曾来黄州投奔其兄、黄州刺史韩琚,在安国寺西厢房内发愤读书,“白昼青灯、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著名宰相,一代名臣。三大殿宇高大雄伟千手观音殿上悬“圆通自在”四字大匾,系清康熙年年间黄州知府于成龙所书,于在任时曾重修赤壁与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对面,竖立着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南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壑起伏,除塑有数不清的小菩萨。寺前左侧原有荷花池、水井、火化窑及和尚墓地,墓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墓塔数座。安国寺因系敕赐十方丛林,前来求戒的僧尼,佛徒络绎不绝,每年都有男女香客数万人来此进香。
嘉佑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方。玉印4寸见方、印纽为一龙首狮身怪兽、印文阳篆12字,“敕赐唐代祖庭安国禅林之宝”,印侧有小字,因年久难以辨认。此印造型奇特,为镇寺之宝。
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问一、二辄往”,“旦往暮还者五年如此”。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
安国寺内设有韩琦当年的苦读书座。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贤的怀念苏轼先后写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梦韩魏公》等文。明未书法家董其昌题有“韩魏公牍书室”,横匾于上。苏轼在此还写有《安国寺记》、《安国寺浴》、《安国寺寻春》、《安国寺谈养生》、《应罗汉记》等有关安国寺的诗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出资于安国寺侧购置一大方池,将买来的龟、鳖及鱼类在此放生,并亲书“放生池”三字勒石于旁,还将池塘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后来清廷官僚徐惺过此,写下了《安国寺放生池记》,以追怀苏轼。
-全文完-
▷ 进入王智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