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硝烟散尽,考生及家长,已将精力投入到“战场清理”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忧伤。纵观众多胜利者中,最大的赢家,莫过于舞弊成功者。
高考泄密、“枪手”替考、摄像眼镜、手机短信、对讲机对讲、耳机偷听、监考老师“指导”、巡视人员递送答案、场外打旗语手语、考生递送纸条、偷看或公然抢夺答卷……,其方式不一而足。虽不能说高考已成为舞弊的代名词,至少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地方,其事实已不是屈指可数,不是某届可数。媒体公布的湖南嘉禾一中、广东电白、河南濮阳县三中等等的大规模舞弊,以及广西高考历史科泄题等,就是一个证明。但比起整个高考舞弊来,这只是冰山一角。
高考舞弊中,有能耐的家长,利用一切手段将试卷或试卷内容传出来,迅速将题目送到事先联系好的老师手里,三两名老师分工做好答案,再通过相关人员,将答案送达考生手中。坐在“受益”考生周围的学生,顺利沾光。一些本来无望的考生,因此进入大学甚至重点大学,这真有点“助人为乐”的味道。这一类舞弊,必须是有权有钱的人家才能办到。人际关系较差,无能力将答案送入考生手中的家长,大多只能依靠短信发送一些选择题、填空题之类。发送短信也分两类,一类是稍有能耐的家长,出钱单线联系那些为人做题的老师,顺便“搭搭车”,另一类是没有能耐的家长,只能从他人手中转发答案了,或者在复印店门口购买答案。后一类家长的孩子收到短信后,无法辨别其真假,只好硬着头皮“赌一把”。什么能耐也没有的家长,只得让孩子求求同学转发或传抄答案,鼓励孩子在考场“见机行事”,甚至默许“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此间,深受其害的,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时常被干扰,无法静心做题,他们怕走出校门就被打,害怕将自己的试卷当场撕毁。
高考,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舞弊,最痛苦的,莫过于这些学生的家长了,也许刻骨铭心,一生难忘。为了孩子取得好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除了做好吃穿住行这些服务,还得低三下四,求助他人。特别是那些“长”字号人物,想想平时也是台上训人,车接人送,八面威风,为了不争气的孩子,只得改变鼻孔回话的习惯,与他人窃窃私语,精心策划。除了烟酒请吃,还得乖乖将成千上万的人民币数给做题的老师,并一连声地说谢谢。也有家长,为了自己的“脸面”,从外地请来高手……。平常教学中不被正视的老师,此刻享受了“尊师重教”!
其实,用什么手段舞弊,用什么方式制止舞弊,这是一个有矛就有盾的过程,我相信,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日新月异。这不是拙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是想,我们如何用这些层出不穷的舞弊手段自杀前程。
也许有人认为言重了。我只想问,如果苦读三年和玩耍三年,认真学习和舞弊考试的分数相近,甚至还高,我们选择什么,我敢肯定多数人是选择后者。前面的学生尝到了甜头,后面的自然会步其后尘,于是,学风每况愈下,高考舞弊链条无限延伸。于是,舞弊成了正常,不舞弊或舞不了弊,倒是没有本事的象征了。再于是,我们开始“比父母”、“比亲友”。
绝大多数父母,是反对孩子不认真学习还去社会上浪荡的,他们也希望孩子进入高一之前,高考组织者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止舞弊,以“杀鸡儆猴”,用“前车之鉴”,促使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但是,当孩子参加高考那一天,却又不得不放下自尊,甚至丢弃人格,四处活动,有权的,以权“暗逼”,无权的,以钱“利诱”。家长们的观点是:我的孩子智力并不差,只因以往考风不正,高中三年没有认真学习而已;孩子不舞弊,就不能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还反对考试组织者实施手机干扰和摄像监控等反舞弊手段,希望这些手段从下一届开始。于是,恶性循环,生生不息。家长们也知道,孩子没有真才实学,今后难在社会立足,惟望于孩子走进大学校门之后,能踏实学习,毕业时无愧“大学生”称号。
勤奋培育智力,懒惰滋生愚笨,舞弊,能让我们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许多舞弊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尝到了舞弊的甜头,看到了“比父母”的好处。上课期间,或是游山玩水,或是麻将室网吧里度日,甚至在外租房与女友同居,然后在课堂或寝室补瞌睡,连大学里那种简单的考试,都用舞弊对付,或者用金钱去科任老师那里开道。因此,我们鲜有耳闻因成绩不良未能毕业的学生。舞弊者,扛着大学生的金字招牌毕业了,成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有“好父母”或者“好亲友”的,还走进了让人眼红的单位,甚至坐上了白天黑夜都有银子进的交椅。只是在工作中,众人睁眼一瞧,这些人就如大跃进时土炉炼钢,进去是毛铁,出来还是毛铁。试验的办法很简单,不少人,让他写张便条,都难表达清楚。
如果就这样也还罢了,我们可以躺在父母或亲友编织的暖巢里,让国家养着,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让我们担心的是,这种“祖坟冒烟”的事,好象越来越不灵了。回头看看,无限的扩招,只要舞弊或者有钱,都能让我们成为一名一本或二本或三本或大专学校的大学生,但我们无法回避两个字:就业!
就业之路的艰难,已让不少学生和家长焦头烂额,前景越来越黯淡。且不说岗位不多学生多,那“公开招考择优录用”这八个字就让人头痛,那成百上千比一的公职报考比例,使人黯然神伤,那人人都是监考员的考试环境,再也不能让人随心所欲地舞弊了,还有,高考录取时的政策优惠加分,也已不再……即便考试成绩入围,三比一的考察面试比例,也让我们感受着过了一关又一关一关更比一关难。这时,我们的“好父母”“好亲友”,也只能在我们入围之后,托托熟人,找找面试的人“高抬贵手”。如果是入围中的末位人员,试想,这“高抬贵手”又能高到那里去?
能够享受“高抬贵手”的人,实事求是说,应该是不错的了,那些舞着弊进大学,又舞着弊出大学的人,肯定只能“望试兴叹”。如果还有一线走进公职行业的希望,只有寄希望于地方上组织的考试。这种考试报考比例虽不高,但也同样艰难,组织者在“矮子”中选的是“将军”,而非“士兵”。更麻烦的是,这一形式越来越不乐观,地方长官越来越难实行“地方保护”,进入考场的人员,地域越来越宽,身份越来越杂,曾几何时,一个乡镇职位的考试,面向的是全区(市)、全省,甚至全国,考试结果,我们只有“拱手相让”,眼睁睁看着他乡异地之人,以优异成绩走上我们想去的岗位,尽管这岗位是我们并不看好的冷门。这时,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竞争!我们竞争不了公职,持着闪光的文凭外出打工如何?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非公有制企业的老板们,更看重能力。怎么办?我们只好手持名校文凭,打一份苦工了,或者继续在家让父母供养着。此刻,或许我们会如梦初醒般高喊:高考,我们用舞弊自杀了前程!
对舞弊继续睁只眼闭只眼的高考组织者,即将“前舞后继”的人们,我们“继续”的结果,只能是扼杀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才华,摧毁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前程!
2007·6·11香树园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