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偷得浮生几日闲,一气看了许多的影片。其中大多为奥斯卡经典影片,影片太多加之性子急躁,且一次性看过便罢。应该说原属于影片的经典,还未品出十之其一。只是自己的一些感觉,颇有些粗糙,权且当自已的看后感,记录少许。
《乱世佳人》
该片改编于同名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刻画了一个为了复兴在战火中没落的庄园,而费尽心机、勇破世俗的女子——斯佳丽。她的两次婚姻,目的性都非常强,一次为赌气,一次为了拯救庄园。以及她对阿希里与巴特勒的爱情,应该说她对阿希里是执迷,而对巴特勒是不悟。二者的区别在于,对阿希里的迷恋是爱还是因阿希里一直的拒绝,恐怕斯佳丽自己也不清楚;对巴特勒的不悟,则是未能悟出潜意识里的深爱。
最经典的镜头之一,应该是斯佳丽等待父亲回来时,父亲拥着她在德图庄园的暮色中的剪影。镜头在不断拉远的同时,也在渲染一种苍茫和风雨欲来的氛围。随着镜头的移动,让斯佳丽和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在镜头移动的过程中,光线也随之暗下去,天边那团似火的云霞,似希望也似暮日。意蕴生动,潜藏着许多关于将来的玄机。让人有无数想象的空间。为将来的战争以及庄园的没落,打下了伏笔。当斯佳丽与父亲的剪影,融入夜色,也为斯佳丽与庄园的息息相关做了铺垫。
该片的主演费雯丽,在此片中的演绎非常精彩,美丽自不必说,费雯丽在该片中用“惊艳”来形容毫不为过。我以为最美丽的则是巴特勒带着女儿重回庄园时。那一刻费雯丽的特写,由开始的微笑到渐渐的笑容凝固。那变化细微的表情,很精彩的演绎了斯佳丽其实很高兴巴特勒的回来。从侧面也看出,其实斯佳丽深爱着巴特勒,但一直以为自已爱着的是阿希里,让她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逐渐淡化的笑意,缘因于巴特勒的漠视!
影片的最后,斯佳丽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明天,明天我要回家!”在影片中第三次提到回家。第一次是在南北战争即将结束时,带着新生婴儿和玫兰妮于纷飞的战火中突围,回到渴别已久,却满目疮痍的德图。第二次是与巴特勒结婚后,回到重建的德图庄园。第三次,即影片的最后,斯佳丽所提到的回家,仍然是德图庄园。阿希里曾经将一把泥土放入斯佳丽手中并对她说过的一句话“还有比我更值得你爱的!”影片的最后一刻让这句话得到再次的升华,阐明斯佳丽对德图的眷恋几近是与生俱来,而且德图根植了斯佳丽对所有美丽的向往。
《美丽人生》
影片的简介: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来到小镇阿雷佐与从天而降的多拉相遇,几番巧遇让他爱上多拉,多拉也爱上乐观机智的圭多,不顾家人反对,从订婚宴会上与圭多在众目睽睽中逃走,并与圭多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因为圭多是犹太人,纳粹在约书亚五岁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想方设法让约书亚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当德军战败,圭多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被圭多藏于铁箱中的约书亚,面对着开至眼前的美军坦克,以为自己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
经典的镜头莫过于圭多最后被德国人被押处死,在儿子的注视下,仍然从容的做着鬼脸,孩子的眼睛与圭多的眼睛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着儿子在圭多的呵护下,那颗未受感染未受伤害的童心依然澄澈依旧。而圭多,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想到的仍然是呵护儿子,给儿子一个对美丽人生的向往。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丝毫伤害。喜剧似的大踏步动作,实际是一种喜剧氛围的渲染,却让人忍不住为那样伟大的父爱落下泪来。
该片确切的说应该属于喜剧片,剧中圭多的恶做剧以及那些巧合,都蕴含着浓浓的喜剧成份。更有圭多冒充督学去检查那一幕,几乎是闹剧的场景,让观众丝毫不怀疑该片喜剧的成份。即使最后圭多的处死,仍然只是将镜头对准了走着正步而更显滑稽的他,死亡也不过是用枪声来宣告。并没有象许多影片那样用死亡的形象,来升华他的伟大。
圭多为了让儿子心灵不受伤害,费尽心力去掩饰,在集中营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让儿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更要让儿子相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们的,为着那“胜利”而坚持着。听到那为爱而编织的慌言,潸然泪下缘于情不自禁。
影片以约书亚被母亲举起的画面,成年后约书亚的旁白中结束。就象画面的留白一样,留给人太多思索的空间,让观众的思维并没有因为影片的结束而停止。而是在影片的最后,留给观众更多更广的想象空间,关于人生,关于美丽,关于向往,关于明天……
那些让我们颓废的世事,在那一刻似乎不值一提。
《廊桥遗梦》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故事的梗概很简单:已婚且有两个孩子的弗朗西丝卡,偶遇摄影师罗伯特,彼此相识、相爱。当罗伯特决定离开,且希望弗朗西丝卡随他一起远走,而弗朗西丝卡因为对孩子对丈夫的不舍,而终于只能留守。彼此用四天,写就一生的爱恋。
极喜欢弗朗西丝卡与丈夫外出购物,与罗伯特意外重逢的镜头。导演并没有象许多人那样简单的将两个人的表情放入同一视野中,而是不断的更换二人的特写。这样,单个出现的人物特写,更让人能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让人能够更集中到那时那刻那人的感受。而不断更换的镜头,则让观众体会到二人心里复杂的纠葛。以雨这个背景更加强了剧中人物内心感受。
该片关于性爱镜头只有一个,设计得很精彩。当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拥在一起时,光线开始由明到暗,采用了一个俯拍而且逐渐拉远的镜头,随之整个镜头的色调几乎转入黑暗。只有一点微光能显出是在缠绵着的人体。导演的设置,或许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感觉放入其中。因为二者的结合,于情节,是发展的必然。于道德,发乎情,却没有止于礼,是否有违道德?导演则置身事外,留下一个阔大的空间,任由观众去评说与想象。而且整个的画面设置,只有美感,没有丝毫的色情。暗的色调,更让人感觉到二人恋情的沉与深,为接下来的剧情,做了必要的情感渲染。
坦白说,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婚外恋的简单故事,但能被演绎得如此动人。莫过于导演对世人心理的掌握,追求了心理上爱的圆满,同时固守了俗世中的完整,最后仍然回到世俗的生活。
如同罗伯特所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但若真的在一起了,就会如弗朗西丝卡所说“若真的在一起,这份感情就会随着时光而流逝。”因其情感的与众不同,而决定了这份感情若落入俗世,便会失去其“不同”。
如此,影片最后将死后的骨灰撒于与他们相爱的地点——罗斯曼桥下。那纷扬的骨灰,迷漫了整个镜头,象征着往事如烟,随风而逝,那些恩爱也将随之逝去。一切似乎已经结束,却恍若刚刚开始。
《魂断蓝桥》
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魂断蓝桥》的连环画,已经记不起是什么年龄了。只是清楚地记得玛拉迎着车走去的模样,美丽、凄凉。香消魂断,一场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完结,活着的罗依,念念不忘的仍是记忆深处美丽如初的容颜。
影片以倒叙的形式,用回忆将整个的故事一点点由现实到回忆,到回忆到现实。交织着不仅仅是时空的距离和画面,也是是人的情感。
《魂断蓝桥》整个影片的镜头感就是干净,或许是因为是黑白电影的缘故。但给人的视觉感,仍然比之彩色毫不逊色。在那样丰富而精彩的表演下,色彩已经是排斥在外的因素。
影片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多用特写般的镜头。使演绎者面部细微的表情,更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心情,随着情节的深入,让观众的心与他们一起沉浮。为之喜,为之悲。罗依的深情,玛拉在惊闻噩耗后的沉痛,面对仍然活着的罗依迎面而来时,那些心理的波澜起伏在玛拉的面部表情里,细微的体现了那份震惊与压抑着的惊喜,还有一份深深的恐慌。
当罗依再次见到玛拉,玛拉的震惊与罗依的狂喜形成鲜明的对比。罗依的惊喜在升化他感情的同时,也为后来失去玛拉的悲痛打下铺垫。玛拉跟随罗依回到老家,那一切的歌舞升平下,暗潮汹涌的是玛拉再也无法掩饰的自卑。当玛拉站在桥上,遇到另一个妓女,妓女的话语,让玛拉残存的信心彻底销毁。影片情节层层递进,使剧情随之而走向玛拉迎着疾驰而来的车走去。
在那一声刺耳的急刹车里,影片片刻的静寂,那一切都恍然若梦。那个美丽而深情的玛拉所有的困扰都随之而远去,一切的终结只能是活着的罗依深深地怀念。那些记忆一次次的重回,旧地一次次重游,伤痛还是依旧。黑白的记忆里,那些人事却鲜活如初,甚至比当初更清晰。
一场爱情似乎嘎然而止,实际却并未停息。留给生者夜夜不息的想念,那些痛是逝去的那一刻,是失去她的一生。模糊了记忆与现实的剧情设置,让人在回到现实时留下更多的唏嘘与感叹。
还是那枚相同的护身符,却只留下怀念的空间,伊人已去,一切都只能留在风中,记忆犹新的仍是那一刻的美丽容颜,与青春无悔的深情。
-全文完-
▷ 进入恋尘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