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新闻,看到两种文化,“以亲疏敌我区分为基础的爱”和“以善恶是非区分为基础的爱”,这两种爱都是世俗之爱,
以亲疏敌我区分为基础的爱,从字面我们都可以理解,是以亲友为基础的,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的,有血缘关系的爱,可是还有敌我两个字,也就是说这种爱是本能的自我之爱或自爱,它有一定的狭隘性,它的基础是利害关系,即对我有利者爱,对我无利者不爱,对我有害者恨,也就是说还是有利益感谢在里面的。
以善恶是非区分为基础的爱,这种爱比先前的换了几个字,善恶,何为善?何为恶?善,在古文里有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行正言端就是善。恶,善的对立面,杀人放火,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
这句话是说,以区分善恶的爱,即对义者爱,对不义者不爱,对大不义者恨;对善者爱,对小恶者不爱,对大恶者恨。这种爱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但也有一定的狭隘性。
一时之念,也许是恶的,但不能代表一生吧,中国有句古话叫“死者已以。”说的是,人死了就什么也不要计较了。可是先人能懂的东西,现代人不以定能做到。
三年前杀死四位同学的马加爵。在执行死刑前记者问他:“你是想通过杀人发泄什么?”马加爵回答:“恨,反正那段时间真的是很恨他们。┅┅他们不光说我打牌作弊,而且说我平时为人怎么怎么样。他们说的与我一直以来想像中的自己很不同,我恨他们。”记者又问:“有没有想过去和他们谈谈,交换一下看法呢?”马加爵回答:“没想过,不可能的,当时只想到恨。┅┅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恨。必须要做这些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没去想。”他在遗书中说:“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显然,马加爵的恨也有道德正义的理由:人格尊严不容侵犯,他也把杀人看作伸张正义的方式。
现在不管他的想法是对错,我们来看看他身后事,马加爵被枪决后的骨灰至今还孤独清冷地在那里没人收留,包括他的父母。马加爵的父亲说:“骨灰我们不要了,就当我们没有这个儿子,让一切都过去吧!”马父真的不想要儿子的骨灰吗?马加爵所在村子的村主任马建伦对三年后来采访马家的记者说:“马建夫一家老实本份,善良处世,但马加爵这个事天下皆知,让全家背上恶名,再把骨灰弄回来,他们怕再被人指脊梁骨啊!”不单有普通人指脊梁骨,还有社会机构的歧视,甚至执行死刑也不通知家属。
何为爱?有爱就有狠,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爱不是不要回报,而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爱超越了所有世俗之爱的偏爱与选择,它不以亲疏敌我,义与不义、善恶是非的区分为前提和条件,它爱人如己,爱义人也爱不义的人,宽容也是爱。
世俗的爱恨情仇之所以轮回不已,其主要根源就是它们之间割不断的纠缠。现代社会缺乏那种能化恨为爱的爱,缺少宽容的真爱。
-全文完-
▷ 进入嗨伊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