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重庆纪行斗南子

发表于-2007年06月13日 晚上11:21评论-2条

(1)山上的高楼,船上的挑夫

这是夕阳红纵横中国、“万里长江万里游”,外加重庆九寨沟的旅游活动,重庆是这次大江之游的尽头。我们乘坐的“长江观光1号”游轮从南京出发,溯江而上,沿江游览诸多景点后,已经历时八天,到达重庆港时正是早晨,太阳没出来,一层薄薄的雨雾笼罩着江面,也隐约着远处的市容。

如今是长江枯水期,游轮无法靠岸,重庆码头只得延长踏板,让游客攀登上岸。四月之末,大江上和九寨沟的气候趋冷,我们那沉重的旅行箱里,个个盛满了御寒的衣服。带着如此沉重的行李下船,都有些犯愁畏难。这时,游轮四楼的大厅里,就有操着重庆话的挑夫招徕生意:“5块,5块,5块钱送下船,再送上旅游车!”出门在外,老头老脑的,不在乎那五块钱啦,人人都喜欢挑夫帮忙。

于是,那挑夫用一条担杖挑起了我们大约五六个人的行李箱,歪歪斜斜、磕磕绊绊、小心翼翼往楼下面走。我看那挑夫,瘦瘦的身材,矮矮的个头,挑得货物太多了显得有些吃力,近乎于跌跌撞撞,但看他那精神头,却大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的英雄气概。我们尾随着他,有时就搀扶着他,从四楼下到一楼,然后,履着码头的踏板,冒着蒙蒙细雨,爬上满是沙石的江滩,乘上了等待在那儿的旅游车。

重庆的男导游同那挑夫差不离的高矮胖瘦,但是他却有着女人那样白昕和细腻,耳垂上还带了一副不小的耳环。唉!如今,女性化的倾向很够酷爽。他说,重庆只有两种天气,只要不下雨雾,那一定就是晴天。现在,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也能管窥近处的市容。除了花草树木都很苍翠以外,最大的感受就是重庆的高层楼房很多。十几层、几十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是的,本来是一座山城,高高的楼房建在高高的山上,就更显得峣峣高耸。可是,导游的话却使我们吃惊起来:“十五层以下的楼房都是没有电梯的,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往上爬的”。他还说,这就是重庆人又矮又瘦,却身体好的原因。哈哈!对呀!那挑夫就是这个样子。

怎么?十五层以下都没有电梯?我们是不敢住的,所以不大关心这里的房价。当然,古老而繁华的“瓷器口”,比如“童家大院”、“锺家大院”,只有一些古老建筑或仿古建筑,是没有高层建筑的。只是,那里的房价,应该属于天价。

(2)战时首都,中国的脊梁

一条绳索,把中国拴在了重庆。据说,只要重庆在,中国就在,重庆一旦失守,中国就亡国了。尽管属于无奈,但历史赋予重庆了这种特殊的荣耀——这就是抗日战争中,重庆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当然,日本鬼子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注定不会灭亡。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失守了。卢沟桥事变,蒋介石要曲线救国。八一三战争,国军吃了大败仗。长三角失守,民国政府不得不从南京向西撤退。一退再退,就退到了重庆。还能再退么?如果再退,退到成都?昆明?西双版纳?民国政府就连“流亡”的地捻也没了,你的国家就全面沦陷了。所以,退到重庆就退到了底,民国政府的底线,不能再退了。于是,那条无形的绳索,就把民国政府和重庆拴在了一起。

鬼子的飞机,无论怎样狂轰滥炸,重庆都得顶得住。不错,重庆真得顶住了,顶了八年,八年啊!于是,重庆,这个茫茫雾都,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国的战时首都。战时首都也是曾经的首都啊!抛开两党之争,单说重庆这座战时首都,不愧为是“中国的脊梁”。

(3)重庆谈判,内战导火索

1946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级上将马歇尔,曾八上庐山,在锦绣谷旁的访仙亭与蒋介石会晤,调停国共两党之关系,努力促进重庆谈判达成协议。但是,事与愿违,不甘心失败的蒋总裁,一定要与人民较量较量。于是,重庆谈判破裂,三年多大内战爆发。

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山还是那么重峦叠翠,嘉陵江的水还是那么碧波荡漾,可是它不但没能制止内战,还被动的成了内战的导火索。现在想来,如果重庆谈判成功的达成协议,避免内战,那么,重庆将功莫大焉,劳莫大焉。可是很遗憾,它很无奈,作了内战的导火索。

(4)黑色的地狱、红色的遗迹

山间的三角梅正在扬花泛红,衬托着碧绿的香山,风景尤其美丽与优雅。一座橘黄色的老气洋门,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中,显出某种神秘兮兮的寂静——这就是著名的“香山别墅”、“白公馆”。据说,重庆的名门望族白氏,自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裔,修起了这座别墅,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看重,花重金买下来,做了中统局的财产。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一座香山别墅,该当是令人神往的好去处,然而,它却曾经成了革命者的地狱。

它实际上是一座不大的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房间比较多,呈连环套间之状,里里外外都被刷成了灰黑色,与周围的一片苍绿极不相称,显出了极度的阴森与恐怖。灰黑色的墙上赫然写着斗大的警语:“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青春一去不复还,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莫执迷!”还有,“礼义廉耻”四个大字和蒋委员长的巨幅画像,都显出某种昏庸和残忍的历史比照。我由此而想起了戴笠、毛人凤之流。他们似乎就是审讯室里的烙铁、棍棒、皮鞭和各种残暴的刑具,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锈迹斑斑,一致腐烂发臭了。

离开“白公馆”,来到“渣滓洞”。这里原本是一座小煤窑,呈庭院式的建筑里,陈列着革命烈士受刑事的种种刑具,院子的墙壁上,赫然写着:“工作岗位就是家庭,命令重于生命”、“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道、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这当然是长官为狱警、狱卒们制订的“座右铭”了,它反映着“长官”对于“政治犯”的无计可施、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革命烈士写在墙壁上的《黑牢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是埋葬旧世界的革命檄文。现节选如下: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罗筛般大的一块天/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割为两边/

空气呵/日光呵/水呵……成为有限度的给予/人/被当作牲畜/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面/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送走了迷惘的黄昏/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

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用凉水来浇鼻孔/用电流通过全身/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像金子一般的亮/

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咬紧着的嘴唇——那是千万个战士的安全线啊/

挖得出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这是用共[chan*]党人的钢铁意志写成的伟大诗篇,革命者就是凭着这样的钢铁意志埋葬了旧世界、建立起新中国的,我们才有了今天,现在读来仍然催人泪下。可恨的是,就在新中国已经宣告成立,大西南尚未解放的时候,1949年11月27日,“白公馆”、“渣滓洞”的“政治犯”们,被残暴的敌人残忍的枪杀。行凶之后,狼狈的向台湾逃窜。

于是,茫茫雾都中的“渣滓洞”、“白公馆”,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由蒋介石、戴笠、毛人凤等人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于是,就有了现在供旅游者参观的黑色罪证和红色遗迹。当然,最使我感动的,还是那首《黑牢诗》:“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像金子一般的亮……”

(5)重庆人民大礼堂和怪味胡豆

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重庆的旧时代连同那些残渣余孽走进了永远的坟墓,于是就有了这一座象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就有了“重庆解放纪念碑”。夸张地说,这座大礼堂,不亚于北京天安门那么宏伟、壮观和富有灵气。导游说,那是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建设的,他们都在这里参加过义务劳动。于是,我仿佛看见《黑牢诗》里那种闪亮的“金子”,被镶嵌在大礼堂的门楣上了,向路人昭示着永远的光芒。

不凑巧,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在维修谢绝参观,我们连靠近它都不可能,只有站在远处瞻仰和畅想:解放大西南的时候,我是听说过的。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但是我知道天晴了。因为有一支歌叫做《下江南》:“下江南,下江南下江南,去宁沪、到武汉,打到两广和福建,挺进大西南……”现在好了,我来到了属于大西南的重庆,领略了人民大礼堂,还挺兴奋。这一天下着小雨,我们在大礼堂门前吃了一包重庆特产“重庆怪味胡豆”。

重庆,就像这胡豆,味道有点怪。

(6)造船业、水运业

“万里长江万里游”,我们在大江之上呆了八天八夜,不过,并非像老歌《歌唱祖国》里唱得那样“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们既没有看见艄公也不见一只白帆。只觉得“茫茫大江似马路,来往船只是汽车”。于是,我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黄金水道”。可喜的是,我所见到的江上船只,凡是写着标记的,都标有“重庆”字样,所以我知道了万里长江对于重庆的意义,知道了重庆的造船业或水运业是很发达的。有人说,水运,是最廉价的运输。

啊!重庆,怪不得你被升格为直辖市呢!

(7)嘉陵江和交通车

重庆既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桥城。发源于雪域高原的嘉陵江又名渝江,所以重庆被简称为“渝”。有江就有桥,各式各样的桥非常多,大桥小桥难以计数,除去交叉立交桥以外,光架在嘉陵江上的桥就非常多。我们的旅游车在城中穿来穿去,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桥上行驶。

嘉陵江穿越山城,山河之间都是风水宝地,所以限制了城市马路的宽度。这里根本没有其他城市那样宽阔顺直的马路,我们走过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爬上滑下的两车道,不是上下翻山就是越江过桥,真难为我们的司机。在城里绕了半天,所见车辆都是公共汽车、卡车和少量的轿车,我没见到有骑自行车、电瓶车的人。哈哈,我犯傻了,如此山路,自行车、电瓶车都无法适应这座山城。路边道旁,到是常见到游船上挑夫那样跌跌撞撞的身影。

导游仿佛很担心:“我们重庆没有宽阔的马路,马路都是两车道,所以经常堵车,一旦堵住,就得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这是谦虚的话,我们在重庆的时间里,没遇见一次堵车的事。

嘉陵江上云集着大大小小的各色船只,长江上更是这样。大概,长江和嘉陵江,就是重庆的宽“马路”。

在旅游车上,掏出一粒重庆怪味胡豆仔细品尝,首先是香辣味,再就是蚕豆香,坚硬而脆生,香中有怪,怪中有香。

啊,这就是最新的直辖市——重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斗南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穿越时空隧道的一篇厚重文字,从多个侧面展现了重庆的过去,素描了重庆的现在。

文章评论共[2]个
斗南子-评论

这是一片旅游散记,试探着用自由的方式写散文,写得虽然不好,但是实验接近成功了。at:2007年06月14日 下午5:09

文清-评论

去过一次重庆,只是路过而呆了一天,没站脚。感觉那里的气候有些潮湿,雾很大。可能因为总有雾才叫的雾都吧!at:2007年07月25日 中午2:43